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临床应用

【摘要】 目的 探究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临床应用。

方法 90例冠心病患者, 同时进行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诊断, 观察两种方法检查的结果并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动态心电图缺血性ST—T异常、房室肥大、期前收缩、阵发性室上速和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检出率分别为6.67%、7.78%、72.22%、8.89%、4.44%, 高于常规心电图的2.22%、4.44%、60.00%、5.56%、2.22%, 动态心电图异常总检出率100.00%高于常规心电图74.44%(P毕业论文网   【关键词】 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冠心病ki.11—5547/r.2016.20.041   冠心病是心血管内科常见病, 临床表现为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多种类型, 其是因为冠状动脉循环功能异常, 血流供求出现失衡所引起, 严重者可导致多种心律失常, 甚至死亡[1]。

冠心病的早期诊断临床治疗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为探究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临床中的应用,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 2013 年 11 月~2015 年 11 月本院收治的90 例冠心病患者, 所有患者均符合《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2]中关于冠心病诊断标准, 其中男58 例, 女32例, 年龄 41~65 岁, 平均年龄(53.25±5.61)岁。

患者先后采用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进行心电检查, 并对结果加以记录。

1. 2 诊断方法   1. 2. 1 常规心电图检查 安静状态下, 患者取平卧位, 全身放松, 常规12导联连续描记、以25 mm/s的纸速进行心电记录, 保证GCG基线平稳无干扰, 图像清晰。

以T波低于同导联R波1/10且ST段水平降低0.05 mV诊断缺血性ST—T改变。

1. 2. 2 动态心电图检查 常规监测24 h动态心电图系统, 模拟V1、V3、V5导联记录24 h 12通道心电信号, 信息处理分析、回放、人工校正。

阳性诊断标准:①等电位基线为标准情况下ST段呈水平型或下降型, 下降超过0.1 mV;②下移时间持续>1 mms;③两次心肌缺血发作时间间隔>1 mms且ST段测量以J点后80 ms为准。

1. 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种方法诊断冠心病对不同类型的病理结果如缺血性ST—T异常、房室肥大、期前收缩、阵发性室上速、阵发性房颤等进行分类统计。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

P10万次的心电信号, 患者活动状态下心电状况, 持续的或偶发的病理心电都能捕捉下来, 提高冠心病诊断率[4]。

动态心电图能够连续收集的信息更加精确, 从而提高整个冠心病诊断的效果, 优于常规心电图诊断结果。

根据冯雅君[5]的分析, 临床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病隐匿, 其高发人群是老年冠心病患者常规心电图检出率低, 动态心电图通过工作状态下或日常生活中对其心脏活动进行长时间准确监测, 能明显增加对无症状心肌缺血检出率

在准确率方面, 动态心电图也具有一定的优势, 能够对冠心病的不同类型及病情严重程度给出相应的判断, 此次观察中动态心电图组在缺血性ST—T异常、房室肥大、期前收缩、阵发性室上速和阵发性房颤的总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参考文献   [1] 顾骅. 动态心电图监测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临床分析.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3, 16(4):974—975.   [2] 董竞琳. 冠心病患者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心律失常诊断结果对比分析. 中国医药指南, 2011, 13(36):319—320.   [3] 韦正光. 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的比较及临床应用.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 14(14):261.   [4] 周智. 动态心电图监测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临床分析.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2, 31(1):74—75.   [5] 冯雅君. 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诊断老年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差异性分析.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4, 37(7):64—65.   [收稿日期:2016—03—04]。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