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360°反馈绩效法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简要论述了国外著名的360°反馈绩效方法的主要原理,同时介绍了在实践中总结和制定出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指标体系,进而开发出了一套考核考评学生综合素质系统——ESAPST系统

将国外先进管理理论和大型企业人事考核方法引用到中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并通过计算机这一工具实现学生管理的计算机化,这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和创新,也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迈向先进行列的重要的一步。

[关键词]360°反馈绩效 综合素质评价 指标体系 ESAPST系统 在迅速发展的我国教育事业中,素质教育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

中共中央、国务院就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了专门的决定,素质教育成为第三次全教会的主题。

为此,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全面、客观、公正、高效的考核考评就成为了高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360度绩效评估概述 1.360度绩效评估的概念。

360度反馈也称全视角考核或多个考评考核,是一种从多个角度获取组织成员行为观察资料的方法,包括上级、下级、自己、同事等,有时甚至包括顾客(包括外部顾客和内部顾客)。

360度反馈与传统自上而下反馈的本质区别就是其信息来源的多样性,从而保证了反馈的准确性,客观性和全面性。

这也符合马斯洛(Maslow)的需要层次理论。

2.360度反馈的理论基础。

360度反馈作为一种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方法的出现并不是空穴来风,也有其理论的基础,即心理测量学中的真分数理论。

真分数理论的基本思想是把测验或考核的得分,通常称为观察分或是实得分,看作是由真分和误差分的线性组合。

所谓真分,就是一个测量工具在测量没有误差时所得到的真分值,代表测验所要测量的能力水平或特质。

其实,真分值是一个理论概念,其操作定义是指经过无数次测量所得到的平均值,即E(X)=T。

那么,真分数理论可以用如下的数学模型表示:X=T+e(X为实得分数值:T是假设的真分值; e是测量误差。

其中由无关变量引起的、但又是稳定的系统误差并不引起分数的改变,因而可以包含在其中)。

在一个团体中,由于每个人的误差都是随机的,而且方向不同,所以,从理论上讲,只要团体足够大,其误差便会相互抵消,即E(e)=0。

而在实际运行时,一般需要样本满足是大样本这个前提条件,因此,一个团体的平均真分值就等于该团体中所有被试实得分数的平均值,即:实得分数的变异数:真分的变异数+误差变异数 (其中真分变异数还可以分为两部分:与测量目的有关的变异数和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变异数。

前者是由所要测量的变量所引起的,后者是由其他无关变量引起的、但又是稳定的) 对于360度反馈而言,由于反馈着眼于各个不同的侧面,对任何一位组织成员都测量了多次,平均误差渐趋于零,实得分数就渐渐趋于真分,进而在一个团体中,测量误差的变异数就趋于零。

那么,一组测量分数之间的变异数就只有与测量目的有关的变异数和稳定的、但是出自无关变量的变异数所决定了,从而使测量值更接近于真分值

也就是说,360度反馈与其他评价方法相比,具有比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二、综合素质考核考评的定量化以及方法的多元化 一般而言,“大学生综合素质”可划分为思想道德素质、智育素质、体育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等五个部分。

素质教育本身既强调全面发展,也鼓励特长优势,这就需要我们真实把握和深入了解学生素质结构状况。

为此我们提出素质的三维立体值,有些叫做素质维度值即指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思想道德素质、智育素质、体育素质、文化素质评价所得到的分值

素质结构的立体化或叫维度化体现了现代素质教育的最新理念,也为学校实施大学生个性引导提供了决策支持。

从传统的角度看,“大学生综合素质”相对含混和难于定量处理,但学校教育的制度安排和学校管理的激励机制却要求将学生综合素质定量化,以使学校管理者更好地掌握学生素质发展信息,并为进行评奖、评优、淘汰和就业工作提供客观依据。

同时,大学生本人也可通过个体素质的量化评价结果进行纵向比较和横向对比,可以为自身的素质拓展找到更明确的定位和更具体的奋斗目标。

为实现综合素质的定量化,本系统的定量方法依据素质维度的不同特性,采用不同的数学处理方法。

具体而言,我们将五大主要素质细化为十项具体指标,并为每个具体指标确定具体分数,叫做素质指标值,同时还给每项指标值赋予一定权重。

这样每个考核单位或个人就可以得出被考核考评对象的加权平均值,再根据360°反馈绩效方法的原理就可得到多个考核单位或个人的考核考评分数值,再给每个考核单位或个人赋予权重值,经加权平均就可以得到被考核考评对象的最终分值

三、系统的开发研究 1.系统开发的目标。

系统开发的目标是利用360*反馈绩效方法的主要原理,依据五大素质细化后的十项具体指标,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客观的、公正的考核考评,得出学生综合素质的三维立体值,从而为评奖评优、入党、淘汰和毕业分配提供客观的定量依据。

2.系统的要求分析。

根据系统要实现的目标,对系统提出如下要求:(1)ESAPST系统是一个人机交互系统,应用过程必须通过决策者和计算机系统反复交互才能实现。

因此要求ESAPST系统能把计算机快速准确计算、有序的逻辑判断能力、高速度大容量的数据存储能力以及一系列的算法、工具和人的创造性、随机应变能力融为一体,人机界面友好是所有系统必须具有的基本条件。

(2)系统自身采用开放式体系结构:因为系统具有良好的开放式结构,不但利于系统扩充、修改和维护,同时也能方便对系统进行剪裁,以适应不同用户的具体要求。

(3)系统可靠性。

即要求系统能处理用户的非法输入,并能保证系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具有足够的稳定性。

(4)界面的多样性和友好性。

提供多个层次的符合用户思维习惯的友好人机界面,支持出错处理。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