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感动中国人物作文素材积累与运用指南(上)

1.大爱至善:唐山13位农民

【材料传真】。

宋志永、杨国明、杨东、王加祥、王得良、宋志先、王宝国、王宝中、曹秀军、尹福、宋久富、杨国平、王金龙。均为男,河北唐山人,年龄最大的62岁,最小的19岁,农民

2008年初,特大雪灾袭击了华南地区,湖南郴州成了一座冰雪中的孤城。没有上级号召,也没有组织要求,河北唐山13个农民除夕那天租了辆中巴车出发,顶风冒雪赶来参与救灾。这13个来自唐山市玉田县东八里铺村二组的农民,自己准备了工具,初二上午赶到郴州电力抢险指挥部,成了湖南电力安装工程公司一支编外“搬运队”。每天起早贪黑,踏雪履冰,为抢修工地扛器材、搬材料。 2月23日,在工作了16天之后,这13位农民兄弟离郴返乡,许多郴州市民,自发赶来为他们送行。他们被郴州市授予“荣誉市民”的称号。

5月12日下午,在得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后,宋志永和12位兄弟商量后,几经辗转来到灾情最重的北川县城,成为最早进入北川的志愿者。他们用最原始的方法——铁锤砸、钢钎撬、徒手刨,不断寻找幸存者。只要哪里需要,他们就到哪里。他们与解放军、武警战士一起,抢救出25名幸存者,刨出近60具遇难者遗体。

颁奖词】。

不是归途,是千里奔波,雪中送炭;不是邻里,是素不相识,出手相援。他们用淳朴、善良和倔强的行动,告诉了我们“兄弟”的含义。

【使用提示】。

这13位农民是全体中国人民的骄傲!他们参与救灾,其实并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是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为社会、为他人奉献一点爱心。可是,这种从老百姓内心迸发出的担当精神,却给灾区人民以精神激励和情感支撑!人在自然面前显示的强大能量,源于每一点力量的大集合。在这次抗冰救灾中,亿万人民像这13位唐山农民一样,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伸出友爱的双手,完美诠释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深刻内涵。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愈是在危难的时刻,愈能显示出她的儿女的责任感。在13位唐山农民身上,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了什么叫“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灾难中,人们真切地感受到党的温暖,感受到亿万人民的众志成城,这是再恶劣的冰雪都摧不垮、压不倒的。还有什么比这些更能体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凝聚力?还有什么比这些更能展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希望呢?

“1976年唐山发生大地震时,如果不是全国人民无私支援我们,能有唐山翻天覆地的变化吗?现在湖南遭了灾,我们也应该支援他们!”这是13位唐山农民的心里话,也是他们最朴素的回答。32年前,唐山地震,全中国支援唐山;32年后,湖南雪灾,唐山13位普普通通的农民,只是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这是全国13亿人民道德情操的一个缩影。

【适用话题】。

真正的“兄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担当精神农民敬礼道义与力量位卑未敢忘忧国知恩图报(或:感恩)。

2.灾难中的光辉:男儿榜样李隆

【材料传真】。

李隆, 男 ,31岁,中共党员,河南省郑州市公安消防支队特勤大队副大队长。在今年5月赴四川抗震救灾战斗中,李隆和战友们在异常险恶的环境下,不怕牺牲,连续作战,在废墟下先后挖出57名群众,其中5人生还,包括被困104个小时的李青松和被困124个小时的卞刚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救援的奇迹。

李隆1995年加入公安消防队伍,他严格要求自己,刻苦训练,在重大灭火抢险救援事故现场从未退缩过。钻火场,堵泄漏,他总是在最容易发生危险的位置。李隆先后参加灭火救援战斗3170多次,抢救遇险群众760余人,为保卫人民群众的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

他先后荣立个人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获得 “五四青年奖章”、公安消防部队“灭火救援尖兵”、“全国抗震救灾模范”等荣誉称号。

颁奖词】。

火场、废墟,有多少次出生入死,就有多少次不离不弃。他用希望扩展希望,用生命激活生命

【使用提示】。

李隆,这是一个个响当当的名字,他更是一个感天动地的英雄!一桩桩感人至深的事迹,让人对他肃然起敬。他是河南人的杰出代表,是淳朴、善良的河南人的生动写照,也是浓郁的中原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道德、有作为”的河南英雄群体正在成长壮大。我们从他身上也看到了中原儿女的风采。中原自古就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厚重深远的历史文化养育了一代代中原儿女。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长期的传统美德熏陶,铸就了河南人的淳朴善良、义气热情、吃苦耐劳、讷言敏行、忍辱负重、埋头苦干、仗义执言、嫉恶如仇、知难而上的群体性格。我们为中国有这样的优秀儿女而骄傲!

【适用文题】。

人物风采感天动地真英雄性格与文化平时与一瞬英雄非一日炼成献身精神与奇迹。

3.中流砥柱:经大忠

【材料传真】。

经大忠,男,羌族人,44岁,中共党员,现任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在汶川大地震中,北川县是受灾最严重的县。地震发生时,北川县经大忠正在开会,他果断地组织与会人员疏散,并用最快速度将县城里的8000多幸存群众集中在安全区域。全面的救援工作展开以后,经大忠成为北川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副指挥长,始终战斗在第一线。

5月14日下午,经大忠带领工作人员在废墟中救起了一个小女孩。当经大忠抱着孩子往担架跑的时候,孩子一直在哭泣。经大忠摸着她的脸,安慰她:“别怕,孩子,爸爸救你来了!”这一幕让在场的所有人动容。地震发生后,经大忠3天3夜没有合眼,他说:“群众是我们的兄弟姐妹,只有我们舍命,被埋的人才有更大的希望获救。” 震后,北川县城大部分被埋,经大忠家中的6个亲人全部遇难。

颁奖词】。

千钧一发时,他沉着果敢,当机立断;四面危机时,他忍住悲伤,力挽狂澜!他和同志们双肩担起一城信心,万千生命。心系百姓、忠于职守,凸显共产党人的本色。

【使用提示】。

经大忠是我党的优秀干部,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优秀干部的标准。当干部就不能高高在上,不能和老百姓的生活脱节,干部不仅要反映老百姓生活的疾苦,更要关注他们的内心,要时时刻刻心系百姓。在遇到突发事件时更不能打自己的小算盘,要忠于职守,凸显共产党人的本色。古人说,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这位舍己为人的县长,没有豪言壮语,只有一马当先的身体力行。这样的干部,一定能带领灾区人民重建家园!这样的干部,是所有干部的一面镜子。

【适用文题】。

好干部的标准豪言壮语与身体力行希望之灯小情与大爱危难见英雄神圣的职责……。

4.烛照深山:李桂林、陆建芬。

【材料传真】。

桂林,男,42岁,教师。陆建芬,女,41岁,代课教师。甘洛县乌史大桥乡二坪村,是凉山北部峡谷绝壁上的彝寨,村民上下绝壁都要攀爬5架木制的云梯,进出极为艰难,因此一年难得下绝壁一次。就是在如此艰险的环境下,从汉族地区来的李桂林、陆建芬夫妻扎根这里18年,把知识的种子播种在彝寨,为村民走出彝寨架起“云梯”。

1990年,李桂林夫妻来到这里,村子的落后与村民生活的贫苦深深地震撼了这对夫妻。强烈的同情心和责任感使李桂林坚定了扎根二坪搞教育的信心,他的决定得到了妻子的大力支持。他与妻子18年如一日地教书育人,培养了六届学生共149人,其中有22人是从外村慕名而来的。李桂林本人还两度被评为县优秀教师。

二坪——这个过去的“文盲村穷山村”,现在成了“文化村”。昔日的荒凉到今天的精神巨变,与这两位老师付出的心血是分不开的。他们为偏远山区的教育事业撑起了一片蓝天。

颁奖词】。

在最崎岖的山路上点燃知识的火把,在最寂寞的悬崖边拉起孩子们求学的小手,18年的清贫、坚守和操劳,沉淀为精神的沃土,让希望发芽。

【使用提示】。

读了他们的故事,不禁心潮澎湃,感慨颇多。乡村教育是重要的,但常常被忽略;乡村教师是伟大的,不应该被遗忘。李桂林、陆建芬夫妇的故事令每一个中国人感动。从历史渊源和自然条件看,二坪人是不幸的,他们和大峡谷地区其它彝民一样,历史上饱受剥削与压迫,同时遭受大自然的无情打击;今天的二坪人是幸运的,因为他们有李桂林夫妻这样的老师为他们的发展作奉献。李桂林夫妻说过:“中国教育的难度主要在农村,特别是落后的贫困山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之乐而乐。’如果千千万万人民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都具备这种忧患意识,都具有这种奉献精神,中国就不会产生新文盲,中华民族就一定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听了他们的故事,好像在那高高的峭壁上,那白云升起的地方,有学子朗朗的读书声传来,那是他们的青春在歌唱吧!

【适用文题】。

精神的沃土希望的种子“人梯”精神困境与坚守萤火虫精神忧患意识与从我做起。

5.死得光荣:武文斌

【材料传真】。

一个战士倒在了抗战救灾的第一线,上万民众为他送别。所有参加吊唁的人都与武文斌素昧平生,他们只听说:一位解放军战士在抗震救灾中活活累死了!仅这一句话,已经让人们泪流满面。13万子弟兵在抗震救灾中舍生忘死的表现,留给人们太多太多的感动……。

这个战士,就是济南军区铁军某师炮兵指挥连士官学员武文斌

6月17日晚,他和战友们冒着大雨将8车50吨重的活动板房建材全部卸完后,累得瘫倒在泥水地上。就在这个夜晚,他因劳累过度,引起肺部大出血而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5月13日,当部队接到急赴灾区的命令时,武文斌被告知留守,一向脾气温和的他急了,坚决要求上前线。“我们一定要多救人,才能对得起身上的这身军装。”武文斌对战友们说。在参与抗震救灾的32个日子里,他总是找活干、抢活干,干完份内的事,就去帮其他班排干,别人拦也拦不住。他身上的迷彩服总是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战友们说,他的心里装的全是灾区群众。

颁奖词】。

山崩地裂之时,绿色的迷彩撑起了生命的希望,他树起了旗帜,自己却悄然倒下,在那灾难的黑色背景下,他26岁的青春,是最亮的那束光。

【使用提示】。

没有惊天动地的英雄壮举,没有振聋发聩的豪言壮语,一个普通士兵的离去却引得都江堰数十万群众前来悼念他。是什么让他停不下脚步?是什么支撑着他异常疲惫的身体?是人民的利益,是军人的职责。武文斌用他短暂的生命告诉我们什么是人生价值和生命的意义!从武文斌身上,人们看到了13万抗震救灾官兵的奉献精神,看到了“80后”“90后”军人的担当精神与崇高追求,更看到了我们的军队乃至国家、民族的未来与希望。

【适用文题】。

他为什么让人感动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崇高的追求短暂与永恒壮丽的青春凭什么永铭人心……。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