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

摘要:数学学困生”在农村小学普遍存在,他们对数学学习兴趣淡薄,学习态度消极,进而产生自卑感,严重影响着身心的发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积极转化学困生”进而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已成为广大教师的普遍共识,同时也是大家关注的难点。

因此,研究和分析“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寻找解决对策是当前农村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下载论文网 /3/view—4465441.htm  关键词:“学困生”;成因转化对策   在农村的不少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比例较高,以致学生数学成绩出现严重的两级分化现象。

这些“学困生”特点明显:生活在农村,智力正常,但在数学学习中明显感到困难,在课程考试中成绩明显低于全校平均值,且低于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基本要求。

本文将对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转化策略问题发表相关见解。

一、影响数学学习的主观因素   (一)主观因素   1.对学习数学的动机不明确。

大多数的数学学困生”都没有很明确的学习目标。

只是老师被迫的“要我学”,而没有自觉树立起“我要学”的思想,以至于学习动机不强,态度不端正,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浓厚,成绩不好,甚至于因不喜欢而放弃该学科。

2.数学学习方法不够科学。

多数的小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上的表现其实是较差的,这点在“学困生”当中表现更加明显。

在这些学生中,普遍的一个现象就是学习灵活性不够,方法死板,死记硬背,不注重理解和总结归类。

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认为只要完成了课后作业就能巩固所学。

这样的学习方法缺乏科学性,所以直接导致了学习效果差,成绩不好。

3.缺乏坚持不懈的精神。

意志,是自觉地达到目的的行为心理过程。

成绩优异的学生身上,我们往往能够看到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头儿,他们知道只有坚持才能在学习上取得更好的进步,才能有勇气去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但是这样的精神在“学困生”身上很难体现出来。

有些是因为贪玩的天性,多动好动,不能控制自己的玩心,无法静下心学习;有的则是因为学习跟不上,学不好就垂头丧气,失去继续学习下去的信息和动力。

(二)客观因素   1.农村家庭环境的影响。

父母忙于农务,且文化素质、教育素质低。

由于农村经济困难,父母多忙于农务或外出打工,以求生计。

同时父母文化素质普遍低下,没有办法指导孩子的学习教育方法不当,更多地是责备孩子,认为学习只是孩子个人的事情。

2.农村社会环境的影响。

很多贫困地区流传“读书无用论”一说,一些家长认为不读书一样可以挣大钱过上好日子,读书是件可有可无的事情。

其次,农村的文化娱乐设施不完善,不少年轻人染上赌博打牌等恶习,有些学生受的影响较大,注重打扮,打架斗殴,沉迷于网络等,不良的社会风气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3.农村教学条件和师资素质的影响。

一是教学设备严重不足,由于资金困难,教学仪器的极端匮乏,给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二是教师教学节奏过快、教学方法不当。

有的教师不顾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进程快、要求高,致使学生跟不上老师的步伐。

还有些老师思想陈旧,采用“填鸭式”、“满堂灌”等不良教学方法,忽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意识,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兴趣和质量。

二、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   “学困生”同样具有进步心,自尊心,渴望进步。

他们由于各种因素而导致了成绩差。

作为教师,应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位“学困生”,对他们的问题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逐个解决。

1.激发“学困生学习动机,培养数学学习兴趣。

有些“学困生成绩差,是因为没有学习目标。

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应指导他们制定短期和长期学习目标,而且经常督促他们检查自己的目标实现情况,以此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动机。

其次,兴趣是学习的最好动力。

有了兴趣,学生就会积极主动的学习,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由“厌学”变“乐学”,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促进数学成绩的提高。

2.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要从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入手,让他们学会⑴预习,找疑难。

⑵听课,边听边思,解除疑难。

⑶巩固,积极操练所学内容。

⑷课后复习,独立作业,记忆所学知识。

⑸科学用脑,合理安排时间。

帮助学生养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数学学习能力比学习书本上有限的知识更为重要,而且会使他们终身受用,获益匪浅。

3.通过赏识教育提高“学困生”自我效能感,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赏识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激励,经研究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

由此可见,赏识教育对“学困生”的转化是何等重要。

为充分发挥赏识教育对“学困生”的转化作用,要做到:善于关心“学困生”,给“学困生”前进的勇气;善于赏识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激励其进步。

因为“赞扬学生极其微小的进步,比嘲笑其显著的劣迹高明。

”;善于用赏识性评语,增强“学困生”的自信。

有意在批改完之后加上一两句饱含感情的评语:“你真棒!”“加油!”“你是好样的!”等等。

这样做,不仅是对学生完成作业的肯定,而且也是对他们的鼓励和促进。

4.改进教学方法,构建富有活力的课堂。

首先,加强直观教学,注重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抽象性的学科。

正是由于它的抽象性,是造成“学困生”形成的重要原因。

因此,教学时,应加强教学的直观性。

其次,应注重教学语言的应用,让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

教师应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心理素质,正确认识学生,提高教学设计水平;教学中,注意创设问题情景,改变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模式,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自主、合作、探究模式。

最后,尊重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求。

学困生”的学习基础、学习风格、兴趣爱好、学习潜能等方面本身存在差异,作为教师要看到学生之间的差异,充分考虑到基础差的学生个人的具体情况和水平,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教学

此外,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有弹性化,注意难易程度;要注意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与转化,督促他们认真完成布置的作业。

5.发挥社会各界正能量,挖掘社会资源对“学困生”的正面影响。

除了依靠教师自身的力量外,还应努力挖掘各种有利因素,如充分发挥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面的教育作用,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共同促进“学困生”成长。

教师要与家长经常联系、沟通,真正了解学生数学学习困难的原因,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减少教育漏洞,共同搞好数学学困生转化工作。

此外,学习优秀的学生的勤奋刻苦的精神和有效地学习方法,对“学困生”的转化也有促进作用。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课程必须立足于关注学生的一般发展,它应当是“为了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课程。

转化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调动他们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与培养中生优生同样重要,尤其是在当前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重视对“学困生”的关爱和帮助,不让一个“学困生”掉队就更有意义。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奠宙.数学差生问题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出版社,2003.   [2]韩玉昌.学困生的认知特征与对策[M].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04   [3]孙颖.小学数学教研的理论与实践[M].广东人民出版社,2007.1   [4]周春荔.数学学科教育学[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