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饮生活与唐宋词的娱乐化写作_宴饮

关键词宴饮生活 唐宋词 娱乐写作

摘要唐宋期宴饮风盛行,集视、听、赏、作体词体活动宴饮生活主要容。

晚唐五代宴饮生活初步奠定了词体娱乐性质。

宋代宴饮活动全社会普遍流行,词体活动宴席上门“快适艺术”,以娱乐写作方式实践着“娱宾遣兴词体观念,备受人追捧。

词体娱乐写作具有定义和价值。

唐宋词是门集视、听、赏、作体综合性艺活动,词体所配音乐主要是燕(宴)乐。

吴熊和先生指出取名燕乐(亦作宴乐),因它是“燕享乐”{}。

主要应用公私宴集场合。

宴席上,听歌与饮酒并举,共满足听者物质和精神双重。

宴饮生活歌妓以歌舞侑酒场面氛围和人士夫侑觞行乐生活态,形成了娱乐词体观念,强化了词体娱乐写作

晚唐五代词人宴饮生活词体娱乐特质形成奠定了基础。

西蜀期,宴饮风颇流行。

“村落闾巷,弦管歌声,合筵社会,昼夜相接。

”{}词体活动宴饮生活扮演了重要角色,筵尊前淫靡生活往往有美人歌词相伴。

如前蜀主王衍“(乾德)五年三月上巳,宴怡神亭,妇女杂坐,夜分而罢。

衍执板,唱《霓裳羽衣》及《庭花》《思越人曲》。

……重阳,宴群臣宣华苑,夜分罢。

衍唱韩琼《杨柳词》……”{}其《醉妆词》云“者边走,那边走,只是寻花柳;那边走,者边走,莫厌金杯酒”,又如“宝柱秦筝方再品。

青娥红脸笑迎。

又向海棠花下饮”(欧阳炯《玉楼春》),“寻芳逐欢胜宴,丝竹不曾休”(毛锡《甘州遍》)等都是宴饮作。

欧阳炯《花集序》曾对当词体活动生存场合、环境、特征和目做了较全面叙述,西蜀期骄奢宴饮生活创作花词成朱门豪富宴饮佐欢具,形成了词体娱人耳目、荡人情欲娱乐特征。

宴樽前唱词听曲也是南唐君臣们主要娱乐活动

如“元宗嗣位初……宴私击鞠,略无虚日。

常乘醉命乐工杨花飞奏《水调词》进酒”{3}。

韩熙“多置女仆,昼夜歌舞”{}。

“春日宴。

绿酒杯歌遍。

”(冯延巳《薄命女》)“双玉斗,琼壶。

佳人欢饮笑喧呼。

”(冯延巳《金错刀》)“弦管泠泠,齐奏云和曲。

公子欢筵尤足。

”(冯延巳《鹊踏枝》)“落花狼藉酒阑珊,笙歌醉梦”(李煜《阮郎归》)等等词作表现了宴席上宾主以歌舞侑觞酣醉场面。

词体创作成朋僚亲旧燕集种活动,以“娱宾遣兴”创作目。

五代期宴饮生活初步奠定了词体娱乐性质,能否满足豪门贵族宴饮欢成词体价值所,花词和南唐词分别从娱人耳目感官描写和遣兴佐欢情怀疏两方向促进了词体娱乐写作

宋代宴饮生活承晚唐五代而并代风会影响下有了新发展。

“杯酒释兵权”国策导向影响了终宋世宴饮享乐风肆兴盛。

寇准喜欢夜宴剧饮,“与知制诰杨亿痛饮,讴歌谐谑,喧哗达旦”{5}。

晏殊也是“惟喜宾客,尝日不燕饮”{6},沈括《梦溪笔谈》“天下无事,许臣僚择胜燕饮,当侍从馆士夫燕集,以至市楼酒肆,往往皆供帐游息地。

”不仅臣们如,市井民众也“或开广榭,玳筵罗列,琴瑟铿锵,酌酒高歌,以卜竟夕欢。

至如铺席,亦登月台,安排宴,团圆子女,以酬佳节。

虽陋巷贫蹇人,衣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7}。

清明节,士民郊游野宴,“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树下,或囿,罗列杯盘,相劝酬。

”{8}宋代宴饮活动成全社会种流行尚,以官僚士夫主要群体,普通姓也乐其,不仅流行年节序活动,也成宋人交友送别、礼尚往种日常生活方式,宋词娱乐写作随走向蔚然观。

宴饮生活既以娱乐尽欢容,歌筵酒席上填词听曲也以侑酒佐欢动机,以娱宾遣兴目,具有了游戏娱乐性质。

康德认“快适艺术是单纯以享受做它目。

例如人们筵席……用谐谑和欢笑造成快乐气氛。

这场合……只着当前欢娱消遣。

……只是叫人忘怀流逝。

”{9}宋人日常生活,词体活动就是宴席上备受追捧门“快适艺术”,它带给人以新鲜刺激、游戏消遣和唱和谐谑。

二。

宋人学观念,词体始终以娱宾遣兴体观念与传统体相区别。

宋人对词体娱乐观念多有述及。

如“嬉弄乐府”{0},“乐府乃其游戏”{},“然亦扫其迹,曰谑浪游戏而已”{}。

认词是道末技,是闲暇余笔墨游戏

阳居士《复雅歌词序》云“吾宋兴,宗工巨儒,力妙天下者,犹祖其遗风。

荡而不知所止,脱芒端,而四方传唱,敏若风雨,人人歆艳,咀味朋游尊俎,以是相乐也。

”{3}宋代词体娱乐写作继承晚唐五代基础上,有了进步发展。

首先,作词成种侑酒技艺。

宴席上强行劝客饮酒是宋代社会风气,而以作词唱词活动手段侑觞佐欢,成宴席活动主要容。

《避暑录话》云晏元宪公宴饮,“必以歌乐相佐,谈笑杂出。

数行,案上已灿然矣,稍阑,即罢遣歌乐曰‘汝曹呈艺已遍,吾当呈艺。

’乃具笔札相与赋诗,率以常。

”{}宴席活动,晏殊把填词活动视佐欢种技艺,认这与歌妓歌乐唱词活动是处等地位。

歌妓以唱词“呈艺”宾主佐欢,词人作词“呈艺”以娱宾客。

黄庭坚曾回忆“少,作乐府,以使酒玩世”{5}。

由观,宴席作词唱曲成助酒添兴种主要手段。

其次,以作词行调侃欢。

既有以词嘲者,如苏轼《蝶恋花》“别酒劝君君醉”就以对我调侃友人劝酒,苏轼《减木兰花》“海南奇宝”和欧阳修《浪淘沙》“今日北池游”借以对客人调笑劝酒,苏轼《南乡子》“不用诉离觞。

痛饮从别有肠。

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

堕泪羊公却姓杨”,末句“堕泪羊公却姓杨”句调笑语将宴席上饮酒送别悲戚情顿化乌有,让人破涕笑。

辛弃疾《浣溪沙V赠子侍人名笑笑》“侬是 崎可笑人”和向子 《 人娇V钱卿席上赠侍人轻轻》“白似雪花”则分别以歌妓名和体貌特征进行调笑,娱乐众人,活跃气氛。

再次,以作词析酲愠。

晏几道《山词序》云“沉浮酒,病世歌词不足以析酲愠,试续南部诸贤绪馀,作五七语,期以娱,不独叙其所怀,兼写杯酒见闻,及游者事……持酒听,笑乐。

”{6}晏几道所说以词“析酲愠”就是指士夫持酒听曲主体情怀排遣与舒,是对南唐词“娱宾遣兴”功能继承和发展,他把宴饮生活词体对形而下娱乐功能热衷推向对形而上审美愉悦追,但仍不脱消遣游戏畴。

如“尊酒相逢。

乐事回头笑空。

”(苏轼《采桑子》)“暮朝老,人生不饮何?”(晏殊《清平乐》)“我醉歌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惟酒可忘忧。

”(苏轼《水调歌头》)“何辞更醉,欢难觅。

”(苏轼《满江红》)“盏里圣贤,壶天地,高兴更谁。

”(晁补《丛花》)等都坦陈人生苦短多变,就像场旅途奔波,相聚不妨开怀畅饮,排烦忧,忘其倦怠而极兴尽欢。

,重感官享受声色娱写作也是词体娱乐写作重要容。

以歌姬侑酒佐欢是宋人宴席场合特,因对歌妓容貌体态感官化描写和对私密性情爱表现成词体写作容。

这类词作重声色娱,追低级形态感官娱乐刺激,以满足主宾宴集场合“乐子”心理。

如“脸儿美,鞋儿窄。

玉纤嫩,酥胸白”(秦观《满江红》),如“身材儿、早是妖娆。

算风措、实难描。

肌肤浑似玉,更都、占了千娇。

妍歌艳舞,莺惭巧舌,柳妒纤腰。

”(柳永《合欢带》“越娥兰态蕙心。

逞妖艳、昵欢邀宠难禁。

筵上笑歌发,焉履交侵。

”(柳永《夏云峰》)等等。

三。

娱乐游戏既是种写作心态兴所至,率性而谈,也是种创作手法,它不刻追人工营构艺术美,更重随性掘发幽默诙谐风趣。

宴饮生活词体活动影响了词体游戏写作方式。

其谐谑手法型。

词人日常交往活动,往往会以词戏相调侃。

以词序标明“戏答”、“戏调”、“戏赠”、“戏人”、“戏作”者型。

如周密《玲珑四犯》戏调梦窗,蒋捷《风入松》戏人妾,张孝祥《丑奴儿》戏赠王公泽,辛弃疾《王孙信》调陈萃叟,姜夔《少年游》戏平甫,黄庭坚有《醉落魄》戏作四,戏咏打揭《鼓笛令》“酒阑命友闲戏”和《满庭芳》“雪戏呈友人”等等。

这些戏作词,词人往往会综合运用幽默、讽刺、嘲、滑稽等多种手法。

体式上,回体、集句体、药名体等词体写作也是种娱乐化创作方法,如《东坡乐府》卷下有四首《菩萨蛮》“回四闺怨”。

其“翠鬃斜慢云垂耳,耳垂云慢斜鬃翠。

春晚睡昏昏,昏昏睡晚春。

细花梨雪坠,坠雪梨花细。

肇浅念谁人,人谁念浅肇”以巧妙回环形式,让人们首先到是游戏所带奇趣,而不是词作香艳气。

集句体和药名体也是以体式游戏性博人笑,娱乐助兴。

如周紫芝《鹧鸪天》“年少登高气多”和苏轼《南乡子》“韩愈细凝肤”就是集句词作,辛弃疾《定风波》“山路风草木香”词和陈亚《生子》“朝廷数擢贤”则以药名连缀词,颇有乐趣。

戏剧化叙事和俚语俗运用也是词体娱乐写作主要特征。

张先《更漏子》“锦筵红”词描写了侍宴歌女,词人被她美貌吸引,刚想抒发衷情,谁知美人早已暗然心许,(下5页)(上接页)趁词人俯身斟酒,词人耳畔低语,“柳阴曲,是儿。

门前红杏花。

”其爱慕情既词人喜欢,但胆热烈方式却出乎词人想,颇有戏剧化叙事风格。

娱乐词体写作还量采用俚俗语辞,如黄庭坚《木兰花令》“万事休休休莫莫。

樽前见不饶人,欧舞梅歌君更酌。

”王仲甫《醉落魄》“醉醒醒醉。

……从他兀兀陶陶里。

犹胜醒醒,惹得闲憔悴”等等。

词体活动,游戏化创作方法对娱乐宾客、活跃场面气氛、润滑人际关系起到了重要作用,形成了娱乐化体特征。

四。

词体娱乐写作有着积极义。

从学价值上看,游戏创作心理使词人往往随兴所至,随性而发,不讲究人工雕饰与营构,具有然率真美感特征。

正如朱光潜所言“如把诗游戏成分笔勾销,也免操‘激’。

……凡是真正能引起美感验东西都有若干艺术价值,巧妙游戏以及技巧娴熟运用,可以引起种美感,也是不庸讳言。

”{7}从人生存义上看,宋代特定代境遇使士人心理承受了前所有重压,词体活动娱乐化体观念和写作方式对传统价值观进行了消与反叛,葆有我性灵、舒缓焦虑情绪、释放责任重压方面具有积极义和价值。

当然娱乐写作所带消极作用也是不言而喻,对当下生活享受和娱乐分追,容易使作者放弃对人生深价值和义追问与思考,也造成作品俚俗和琐屑风流荡。

作者简介王伟伟,山东师学学院博士生,讲师。

{} 吴熊和唐宋词通论[]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989。

{} 张唐英蜀 机[]影印渊阁《四库全》。

{3} 郑宝南唐近事[]宋元笔记说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00。

{} 陆游南唐[]影印渊阁《四库全》。

{5} 李焘续治通鉴长编[]北京华局,980。

{6} 叶梦得避暑录话[]影印渊阁《四库全》。

{7} 吴牧梦粱录[]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980。

{8} 孟元老撰,邓诚东京梦华录[]北京华局,98。

{9} 康德判断力批判[]伍蠡甫西方论选[]上海上海译出版社,979。

{0} 施蛰存词集序跋萃编[]北京国社会科学出版社,99。

{} 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北京华局,983。

{} 向芗林酒边集序[]胡寅斐然集[]北京华局,993。

{3} 金启华唐宋词集序跋汇编[]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990。

{} 叶梦得避暑录话[]宋元笔记说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00。

{5} 黄庭坚山谷集[]影印渊阁《四库全》。

{6} 唐圭璋编词话丛编[]北京华局986。

{7} 朱光潜朱光潜美学集[]上海上海艺出版社,98省略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