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 视点是什么

成材      库来惜・阿不都拉:“爱国是一种虔诚的信仰”   新疆自治区妇联副主席库来惜・阿不都拉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父母都是中国第一代少数民族专家,父亲是地质学家,母亲是新疆少数民族芭蕾舞的第一代舞蹈家,和《白毛女》的表演者白淑香是同班同学。

库来惜・阿不都拉长期以来一直在高校工作,2005年响应党的干部制度改革政策,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选拔,竞聘上了新疆自治区妇联副主席岗位。

“如果没有党的民族政策,没有党的培养和抚育,我也不可能成为今天哈萨克族妇女的引领者。

”对于自己今天所拥有的一切,库来惜・阿不都拉很是感恩。

新疆“7・5”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后,库来惜・阿不都拉说:“北京奥运会前后也发生了一些问题,尤其是3・14西藏打砸抢事件,对全国的影响都很大,但最终我们还是举办了一次高水平的、举世瞩目的奥运会,这足以证明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的团结、繁荣与强大。

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头上,国家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文化共同体,也是政治、法律的共同体。

我理解,爱国不仅是爱小家,还要爱大家,同时还要爱自己的同胞,爱自己的历史和文化。

爱国其实是一种责任,是一种虔诚的信仰。

”(综合摘编自新华社、人民同等)      骆家辉:“我为自己的出身自豪”      2009年7月14日,美国商务部长骆家辉和能源部长朱棣文同期抵达北京,开展为期四天的访华之旅,两人此次出访的目的是推动美中清洁能源和能源技术的合作。

无论是主题演讲,还是回答提问,骆家辉都侃侃而谈,神采奕奕,最动情的时候,是谈到自己家族的奋斗史。

“100年前,我的祖父乘蒸汽船到了美国华盛顿州。

他在当地举目无亲,不懂半句英文,在一个白人家庭当佣人,这户人家距离州长官邸不到1英里路程。

100年后,当我宣誓就任华盛顿州州长时,我开玩笑说,我们家族用了一个世纪,才从那幢当佣人的房子,搬进了州长官邸。

”   骆家辉1950年1月出生于华盛顿州西雅图市。

1968年,他凭借个人不懈努力,考入耶鲁大学主修政治学。

毕业后,他先在检察院工作,后进入政界发展。

1996年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华裔州长

从耶鲁大学的半工半读学生成长为第一位华裔美国州长骆家辉实现了亚裔的美国梦,是华人的骄傲。

“我家族的故事,是成千上万个美国华裔家庭的故事,我为这样的经历自豪……父辈从小就教育我,要勤奋笃学,重视家庭,要为自己的出身自豪,要相信历史的方向盘总是掌握在伟大的民族手中。

”(综合摘编自新华社、人民网、百度网等)      崔世安:“我是一个普通人”      2009年7月26日,52岁的唯一候选人崔世安高票当选澳门新一任特首候任人。

崔世安是崔氏家族在澳门崛起之后的第三代,其所在的崔家与何厚铧的何家、马万棋的马家齐名,并称为“澳门三大家族”。

1973年,16岁的崔世安进入美国夏威夷教会中学。

第二年,他没有选择崔家世代相传的建筑业,而是考入加州州立大学城市卫生管理系。

修读医学。

在美国取得公共卫生博士学位后,崔世安回到澳门发展。

1992年,他以“同心协进会”第二候选人身份参加葡澳第五届立法会选举,高票当选。

与此同时,他积极参与多个社会团体的工作,积累了丰富的阅历和人脉。

1999年,崔世安被任命为澳门特别行政区社会文化司司长,2004年获连任。

10年司长期间,崔世安“不轻易表态。

听得多,很稳重”,尽量把一碗水端平,没有铁腕行动,但处理事情比较妥善。

在澳门政坛,崔世安一向以性格沉稳著称。

崔世安的一位朋友说,作为世家子弟,他不会跳舞,也很少唱歌,而他之所以被寄予厚望,恰在于他行事稳健,没有世家子弟习气。

在竞选活动中,崔世安曾向民众坦言自己“是一个普通人”,他还笑言,自己有时“很小气,但尽量学会包容”。

(综合摘编自新华社、中国新闻网、中新社、搜狐同等)      启迪      季羡林:“青年人要跑好第三棒”   季羡林的一生,是典型现代知识分子的一生,虽历经沧桑、艰难与困苦,却始终不渝地爱国家、爱人民。

他曾说:“人类社会的进步,有如运动场上的接力赛。

老年人跑第一棒,中年人跑第二棒,青年人跑第三棒。

各有各的长度,各有各的任务,互相协调,共同努力,以期获得最后胜利。

这里面并没有高低之分,而只有前后之别。

老年人不必倚老卖老,青年人也不必倚少卖少。

老年人当然先走,青年人也会变老。

如此循环往复,流转不息。

……所谓社会的进步,就寓于其中。

”   季羡林曾寄语年轻人说:作为一个老人,我要对你们说些什么座右铭呢?你们想要从我这里学些什么经验呢?我没有多少哲理,我也讨厌说些空话、废话、假话、大话。

我一无灵丹妙药,二无锦囊妙计。

我只有一点明白易懂、简单朴素、老生常谈却又确实是真理的道理。

我引一首宋代大儒朱子的诗:少年易老学难成。

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这首诗的关键有二:一是要勤于学习,二是要珍惜寸阴。

这就是一个耄耋老人对你们的肺腑之谈。

(综合摘编自人民网,新华网、百度网等)      于丹:“美满的人生,正是在煎熬中成全自我”   全球金融危机下,中国大学生就业成为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

对此,著名传媒学者,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于丹教授说:“我们也许不能左右外在的世界,但是我们可以左右自己的内心。

生活就像一锅滚开的沸水,我们不能要求社会降低温度,但可以选择以什么样的姿态去接受煎熬、调整自己,这是一个从容的过程,也是一种优美的态度。

有人说人生是一块手机电池,有人说人生是一盘棋,有人说人生是一条河流,于丹说:“人生如茶,茶叶在沸水中,一片一片舒展开,从原来干皱的小团演变成鲜亮丰美的叶子,一锅无色、无味的水被改造成了芬芳的茶,这就是我们所追求的生命状态。

我们不能改变社会的规则,但我们可以改变自我生命的质地,抱着一种最积极的态度投入到社会中。

美满的人生,正是在煎熬中成全自我,同时用自我去改变社会。

有人说今天这个时代书读得越多越没用,其实,读书养心,它改变我们面对世界的态度,教会我们如何应对世界,更重要的是,如何确认自我、滋养自己

”(综合摘编自《人民日报》、《广州日报》等)      任继愈:“年轻人不要过于现实”   著名哲学家、宗教学家、历史学家、国家图书馆名誉馆长任继愈先生被很多人称之为国宝级人物,不仅因为他的哲学修为,更因为他如同自己所要求的那样,是一个大写的人,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大书。

作为一名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任继愈曾对中国青年如何寻求自身定位提出忠告:我在教书的过程中深有感触,现在的青年对实际利益看得过重,不够浪漫、理想。

我不提倡吃苦,但年轻人要经得起吃苦,培养独立思考的精神。

我主张年轻人在解决生活问题之后,眼光要放长远一点。

人生是万米长跑,不要只看到前面的100米,不要只顾眼前利益。

年轻人现在做工作要更多地考虑今后的发展,考虑自己是否能在这个领域做出成绩,为社会做出贡献。

年轻人要有一点理想,甚至有一点幻想都不怕,不要太现实了。

小到个人,大到国家,都要有远大理想。

没有远大理想的青年,难有大的发展前途;没有远大理想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早晚会被淘汰。

(综合摘编自人民网,新华网、百度网等)      财智      叶茂西:“懂政治、讲政治”的浙商制胜密码   近日,西京集团有限公司全资收购英国本土一家名为PROPELLER的卫星电视台,引起各界对西京集团董事长叶茂西的广泛关注。

被誉为“印刷大王”的叶茂西,今年49岁,浙江平阳人,现任北京朝阳区政协常委、北京温州商会会长、中国丝网印刷协会理事长等职。

作为民营企业家代表,他积极参加中国贸促会等机构组织的各类考察活动。

今年初,在随温总理访英期间,叶茂西了解到,金融危机使英国的这家电视台不能再获得政府资助,急需引进战略投资人。

经过近半年努力,叶茂西斥巨资完成了收购工作,并表示,今后将把它打造成传播中国文化的一个平台。

叶茂西的成功是温州商人的一个典型缩影。

美国前财长鲍尔森曾评价正泰集团老板南存辉说:“你的思维方式像一位政治家!”前段时间网民曝光的浙商“22条军规”中,“收看新闻联播”竟然排第一位!今天,叶茂西再次诠释了浙商“懂政治、讲政治”的成功密码――这不是投机取巧,也不是官商“勾结”,在中国,不关注政策走向,投资就是一种盲目的冒险行为,要打消外国企业对中国投资者的疑虑,依靠国家进行公关是个有效的手段,这才是真正的为商大道。

(综合摘编自温州网、《中国商人》,侨报网、《江苏商报》等)      孔东梅:力推“新红色文化”的“毛三代”      2009年7月9日,第二届两岸四地女企业家经贸论坛在台北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毛泽东外孙女孔东梅的出现令人眼睛为之一亮。

被誉为“新红色文化”推广者的孔东梅,1972年出生在上海,母亲是毛泽东长女李敏,父亲是孔从洲将军之子孔令华,1996年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英美文学专业毕业后,参与组建泰康人寿保险公司,1999年她远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国际传播与媒体研究硕士学位。

“我希望做一个在古典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之间自如穿行的女人。

”作为毛家第三代,她也一直试图用自己的视角追寻先辈的足迹,先后撰写了《翻开我家老影集――我心中的外公毛泽东》、《听外婆讲那过去的事情――毛泽东与贺子珍》、《改变世界的日子―与王海容谈毛泽东外交往事》。

年轻人一定要了解历史,这样,人生才更完善、完备。

”为了更好地传播和推广“红色经典”,2001年孔东梅回国创办了北京东润菊香书屋有限公司,以研究、宣传出版、传媒为业,致力于整理、研究、传播“红色”文化,从文化角度研究百年毛家以及中国“红色文化”代表人物。

(综合摘编自《解放日报》、《环球人物》、百度网等)      江南春:“无聊经济”的神话创富经      近日,因为与香港凤凰卫视主持人、台湾美女陈玉佳的婚事,中国户外传媒业的顶级人物江南春再度成为公众关心的焦点。

其实,早在十年前,年轻的江南春便已成为众人关注和追捧的焦点――1973年出生的江南春,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

大学一年级时,便成为华东师范大学校园内颇有名气的“夏雨诗社”社长,出过一本诗集《抒情时代》,半年以后,他开始以诗社社长的身份,谋划参选校学生会主席。

大学三年级时,便成立了公司,1995年,江南春大学毕业,取得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士学位。

1998年江南春的永怡广告公司已经占据了95%以上的上海IT领域广告代理市场,营业额近7000万元人民币,2001年收入达1.5亿元,2003年开始担任分众传媒董事局主席和首席执行官,2005年被评为“中国广告10大风云人物”。

貌似工作狂的他,其实内心颇具浪漫情怀,同时还是一位节约的年轻富豪。

盘点江南春的财富故事,并非因为他能复制创意,粘贴成功,剪切障碍,删除失败,而是源于他能够想别人所不敢想、做别人所不敢做,大胆抓住了普遍而又广泛存在的“无聊的五分钟”,进而演绎出成长迅速、潜力巨大的“无聊经济”,成为无数经济学家、营销学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们研究的范本。

(综合摘编百度网、《华西都市报》等)      责任编辑 刘荣。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