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家“法律服务门诊”打造社区品牌

家住北京市通州区的陈庆生老先生一提起该区司法局设立的“法律服务门诊”就赞不绝口。今年年初,陈老先生借给邻居5000元钱,没让对方打借条,谁知到还钱的时候邻居不认账了。无奈之下,老先生想到了法律服务。恰巧通州区司法局从2003年起,以开展“法律服务门诊”活动的形式推进法律服务社区工作,工作人员便利用“出诊”的时候到社区了解情况。他们发现,陈老先生尽管没有证据,但却有证人证明债权债务关系的存在。在工作人员的劝说教育下,邻居竟当晚就将钱还了回来。

类似于陈老先生这样既解决了棘手的邻里纠纷、又不伤相互感情的事,在“门诊”过程中不胜枚举。不久前,笔者也随同通州司法局的工作人员一同“出诊”,亲身体验了一番这种颇具特色的法律服务形式。

在通州后南仓社区,记者看到社区工作站被分成了若干诊室:“专家门诊”请的是专业律师,现场解答法律方面的疑难问题,受理诉讼案件;“特色门诊”由公证出诊,运用公证特有的法律证明方式,组织公证现场解答有关公证的知识和事项,受理公证案件;综合诊室中的“急诊”是预防和处理民间纠纷濒于激化的案件,“内科”调解人民内部矛盾,“外科”则是现场社区居民提供解答法律咨询、代写法律文书、代理民事、经济、行政法律事务等,“中医”则采取我国特有的“引导、扶助、教育、管理”手段,对辖区内的刑事解教人员进行安置帮教;还有“法律援助诊室”,负责宣传解答有关法律援助的咨询。

记者在现场看到,每个“大夫”手里都有“处方单”——解答法律询问业务登记表。“特色门诊”中,在记者随同“出诊”的半个小时里,通州区公证处的小刘就开出两张“处方”:它们是两张继承房产纠纷的单子。据介绍,由于通州区正在实行城区改造,因而涉及这两项内容的公证较多。在过去,很多百姓不清楚公证的程序和手续,往往要跑上好几趟才能把一件公证办完,而如今他们只要在家门口就可以了解到公证的各个注意事项,比如办法定继承需要家庭全体成员都在场等,甚至可以预约公证到家,极为快捷、便利。

显然,“法律服务门诊”突显的优势不仅仅在于其形式的创新在全国还是首家,更重要的是其时效性,它可以针对各社区的不同特点对各种非诉纠纷予以及时地解决,做到真正的“利民、便民”。就像通州区司法局局长宁秋君所说的,法律服务其实就是要降低司法的门槛,真正送服务进万家,打造独特的社区法律服务品牌。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