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天富:冲在血与火的第一线】冲在第一线

他是一名优秀的摄影记者,更是一名优秀的军人。

30多年的千锤百炼,使他成为中国新闻界擅长重大新闻事件和重大突发新闻摄影报道的能手。

他参加过1976年唐山大地震、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1980年我国第一次向南太平洋发射运载火箭、1981年秋季华北军事大演习、1984年国庆35周年大阅兵、1986年老山防御作战、1987年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1991年南方大水灾、1997年三峡大坝截流、1998年特大洪灾、1999年国庆大阅兵、2003年以来的神舟5号、神舟6号、神舟7号载人航天飞船上天、2008年南方雨雪冰冻灾害、汶川大地震等重大新闻事件的摄影报道。

他的新闻摄影作品曾获奖数百次,其中4次获得中国新闻奖(全国好新闻奖)。

他发表了多少作品已很难统计了,而仅仅用于各种画报、杂志、书籍封面的就达500幅之多,这一数目居中国新闻摄影记者之冠!   他,把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融会到自己的新闻摄影实践,形成了鲜明的摄影采访风格。

他的名字,他的新闻摄影作品总是和战争、灾难、艰难困苦连在一起。

他的很多优秀的新闻照片几乎都是用命拼出来的。

他是解放军报摄影记者中上战场、执行急难险重任务最多的记者,真正做到了刀山火海、枪林弹雨在所不辞。

他就是解放军报高级记者、摄影家乔天富

两次赴前线:枪林弹雨历经生死考验      乔天富当记者后接受的第一个采访任务就是上战场。

1979年2月,刚刚调入解放军报摄影记者的他,主动请缨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的战地摄影采访

2月17日开战,当日午夜,他通过新华社的图片传真系统向北京发回第一批新闻照片和文字稿,这是所有参战记者中发回北京的第一批新闻照片(比新华社记者早一天)。

在所有军队和地方的摄影记者中他是发稿最早、刊稿最多的一人。

《大炮上刺刀》、《攻克同登火车站》、《插向谅山敌后》、《生俘越军》、《友谊关凯旋》等新闻照片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1986年春节前后,他到中越边境老山前线执行战地采访任务,这是他军旅生涯和记者生涯中第二次上战场。

在近3个月的时间里,他跑遍了老山、八里河东山的前沿阵地,参加了拔点战斗。

1986年的除夕,他就是在老山主峰,伴着彻夜不停的枪炮声度过的,发回的一幅幅新闻图片展示了老山前线我军官兵的铁血英勇和指战员们以一家不圆换来万家团圆的高尚情怀。

采访中,他虚心向战士们学习,为了上最前沿那拉口子阵地,他装扮成军工(给前沿阵地送弹药和给养的士兵),用编织袋兜着照相机穿越老山前线著名的“百米生死线”。

在一次反击越军的战斗中,我方炮兵正在进行急速射,阵地中弹起火,数百箱弹药随时可能爆炸,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战士们不顾生死英勇灭火,当时他正在这个阵地上,沉着冷静地摄下了战士们从烈火中搬运弹药的英勇瞬间。

火灾、水灾、冰冻灾:最先到达灾难现场      1987年5月,祖国北疆大兴安岭发生特大森林火灾。

天富是首都新闻界第一个从北京赶到火灾现场的摄影记者,也是第一个向北京发回独家新闻照片的记者。

5月15日,解放军报在首都各大报中率先以独家新闻的形式辟栏刊出一组《战火海》的新闻照片,后被新华社转载向全中国全世界发了通稿。

此次采访,他经历了熊熊烈火的严峻考验。

尤其是头几天,没吃没喝没地方住,艰苦异常,而危险也时时伴随着他。

5月14日,乔天富在漠河的原始森林中拍摄森林武警官兵灭火战斗,被大火包围,36小时断水断粮,他跟着森警官兵靠着指北针向黑龙江边突围才得以脱险。

种种迹象使他敏感地意识到,当事的领导负有重责,是他们的官僚主义造成了这场灾难,而县长高保兴正是这个事件的头号新闻人物。

在拍摄解放军英勇灭火的同时,他留心高县长的举动。

5月13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鹏到漠河灾区视察,在漠河县西林吉火车站桥头临时停机坪,边防团、森警、漠河县领导在等候李鹏副总理。

9时整,一个精彩的画面出现了:人群中,高县长独自一人向着一边,用手捂着嘴,一副窘态。

为了不惊动县长,乔天富对着左边的警察对焦后迅速向右甩动镜头,待高县长进入画面后旋即按动快门,这个揭露官僚主义者的典型瞬间就凝固在了底片上。

《渎职者的窘境》这幅照片先后被数十家报刊发表,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在当时,对推动中国社会和中国新闻改革,具有极大的意义,堪称是抓住了反映事物本质特征的典型瞬间。

1991年,我国南方发生特大洪灾,乔天富又是解放军报最早到达极重灾区湖北新洲县的记者。

此时,新洲县城四面被洪水包围,一条举水河把洪水高高举起,滚滚浊浪竟高出新洲县城4~6米。

7月10日凌晨,护堤溃洞开始渗漏,县城中6万居民面临灭顶之灾,他临危不惧冒着大雨突入县城,摄下了某舟桥旅四营和空降兵官兵冒死堵决口的画面。

2008年年初,我国南方发生了数十年不遇的特大雨雪冰冻灾害。

灾害发生时正值春节来临,大家都准备过年。

天富以他特有的新闻敏感和快速行动能力成为解放军报最早到达极重灾区湖南郴州的记者。

此时的郴州已经成为冰雪的世界,京珠高速路上结满了5~20厘米厚的一层冰,郴州地方电网高压线电塔全部倒塌,郴州全城停电。

成千上万辆轿车、载重车把高速公路堵死。

他忍饥挨冻,连续奋战,拍下了京珠高速路上诸军兵种联合作战、机械化加人海战术破冰除雪疏通道路的新闻照片

郴州市城区,在经历了13天的停电后,终于在2月6日大年三十9时许,实现了部分通电。

午夜24时,乔天富在郴州市中心听着爆竹声摄下了八一步行街一片光明的画面。

旋即把图片传回报社,向大家报喜。

灾情缓解后,他又转战江西,跟随部队赣北、赣西、赣南转战。

部队这次的任务虽然只有简单的四个字“送塔上山”,但却艰难异常。

他用镜头真实地记录了官兵们的英雄形象。

2月16日,他在江西省永新县石桥镇岩崖山抢修通往井冈山电网的工地上,摄下了“硬骨头六连”官兵喊着号子、唱着连歌,抬着一根2吨多重的水泥电杆一步一咬牙、一步一努力地向海拔1080米的峰顶冲刺的壮观场景。

一星期中,他拖着患有膝部关节炎的双腿跟随部队爬了11个山头。

汶川大地震:抗震抗到家门口      2008年5月12日下午,乔天富正在办公室编发解放军报当天的新闻图片稿。

15时31分,他收到手机短信:绵竹地震了!绵竹是他的家乡,短信让他心急火燎。

他立即拨打老家亲人的手机,全都打不通。

打开电脑上网,他大吃一惊,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

他当即决定火速奔赴灾区采访

16时30分,他乘坐出租车到达北京南苑机场,救灾部队正在集结,两架伊尔—76军机待命起飞。

18时,传来老家的消息:两位亲人遇难,绵竹灾难极重。

他强忍泪水,拍摄了工兵团官兵点名、登机的照片。

19时许,军机起飞,22时在成都某军用机场落地。

卸载、装载、编队、加油、出发,向西行、直奔汶川

车队行至都江堰市成灌高速公路收费站时接到命令,因山体崩塌,都汶路堵塞,部队就地救灾。

他随工兵团一部到达聚源镇中学,只见一幢六层教学楼垮塌。

趁部队下车集结、分工的时机,他快步跑上废墟展开工作。

此时,天下着雨,废墟上遍布尸体,救援工作已经展开,20分钟不到,他就拍摄了武警成都市消防支队的勇士们从倒塌废墟的缝隙中救出一个学生的照片。

一名武警上尉告诉他,废墟中还有一个幸存者,被梁卡住,他们没工具,救不了。

此时是13日凌晨2时30分。

工兵团官兵接替武警,投入抢救生命的战斗。

战士们钻进倒塌废墟横梁的缝隙中,冒着频频余震,顶、切、割、钻、锯、拔,经过6小时的艰苦奋战,于13日晨9时10分从废墟中救出幸存女学生高颖……此时,淋了一夜雨的乔天富已浑身湿透,勇士们的一幅幅英雄群像在他的数码相机中定格。

发稿!记者的职责督促他赶快发稿!此时,都江堰无线、有线电讯都不通,他赶到成都西郊,通过长途电话向解放军报发回了第一批图片稿件。

13日,中国军网辟专栏刊出了这批最早反映国家地震灾害救援队(某集团军工兵团)的勇士们钻进废墟、英勇奋战、救出生存人员的新闻照片

14日,解放军报率先刊出了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废墟中救出学生的照片。

这批最早刊出的抗震救灾新闻照片有力地鼓舞了全军官兵、全国人民。

发完图片,他立即返回聚源镇。

工兵团接到上级命令,转战绵竹市汉旺镇东方汽轮机厂救人。

天富为部队带路奔向汉旺。

13时午夜,救援车队到达绵竹,只见城区一片黑暗,一片死寂。

出城区奔汉旺,行车300米就到了他的老家,借着汽车灯的余光,他看见家乡马路两边一片废墟,心如刀绞,泪眼模糊。

这时,他多么想停车看看,哪怕两三分钟。

但理智告诉他,不能停车,他是记者,更是军人,部队在执行命令,目标是汉旺,时间就是生命,没有停车的权力,没有耽误一分钟的权力。

他强忍悲痛为车队领路直奔汉旺。

15日8时,乔天富乘陆航团长余志荣驾驶的黑鹰机超气象飞行,抵达地震中心汶川映秀镇采访,成为最早进入汶川摄影记者之一,拍下了英雄官兵抢救伤员、抢运物资,从映秀小学废墟中救出小春梅的镜头。

15日下午,他从汶川返回成都凤凰山机场,发完稿后顾不上吃饭直奔北川县。

傍晚,他找到正在曲山小学奋战的驻滇某集团军工兵团

在这里救人无异于虎口拔牙:曲山小学地处北川新城陡峭的山边,和被垮塌的山体埋葬的北川中学新址相邻100多米,余震频频,山体随时可能垮塌,时时威胁着官兵们的生命。

官兵们冒死夜战9个小时,于16日凌晨4时39分救出三个女学生。

天富官兵一样不怕牺牲,在陡峭的山坡上守候一夜,记录了官兵们的壮举。

次日,这组《苦战九小时 救出三女生》的照片以半版的篇幅在解放军报刊出,生动地展现出解放军官兵不怕牺牲、英勇救人的英雄形象。

在这次地震中,乔天富的老家绵竹市东北镇天齐村98%的房屋倒塌,死亡45人,乔家遇难3人,堂兄、堂姐、堂弟媳遇难。

19日下午2时28分,二炮部队官兵在他的家乡天齐村和乡亲们一起在废墟上举行仪式,哀悼死难同胞。

他噙着泪水,摄下了军民悲痛悼念和在废墟上宣誓的场景。

5月18日下午,中央军委徐才厚副主席视察解放军报社,看望慰问解放军报全体同志,勉励大家再接再厉做好抗震救灾新闻宣传工作。

徐副主席和正在抗震救灾前线的乔天富通电话,表扬他在抗震救灾中的出色工作,叮嘱他注意安全、保重身体,鼓励他再接再厉,继续完成好采访任务,拍好新闻照片,鼓舞全军官兵、鼓舞全国人民。

徐副主席还在军委领导开会时表扬乔天富,称赞他在抗震救灾中带了个好头。

天富说,在对这些灾难的拍摄中,他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以人为本的采访思维,学会了充满人情味的拍摄方式,学会了对受访者的最大尊重。

许多悲痛表情他宁愿放弃拍摄,也不愿让失去亲人的人再增加痛苦。

他的镜头,更多的是再现人们面对灾难时如何不放弃、如何生死不离、自强不息的情景。

天富:四川绵竹人,1954年生,1970年入伍,著名摄影记者,现任解放军报高级记者,大校军衔,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中国新闻摄影学会理事。

自入伍以来,因作战勇敢和工作出色荣立二等功二次、三等功三次。

1987年荣获“全国十佳新闻摄影记者”称号,1991年获“首届范长江新闻奖”提名荣誉,2008年10月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的“全国抗震救灾模范”荣誉称号,2009年获“第十届长江韬奋奖长江系列”提名荣誉。

8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