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提升辽宁县域金融功能路径探析

摘要:新常态下,提升县域金融功能有利于辽宁县域经济发展

首先,引入系统观的SFE框架,为金融功能提升提供理论分析框架;再次,以辽宁省新民市为研究对象,基于系统观的SFE框架,分别对辽宁县域金融结构和金融效率辽宁县域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认为辽宁县域金融功能没有得以充分发挥;最后,进行总结并提出提升功能的路径建议。

毕业论文网   关键词:新常态辽宁县域金融功能   自2012年,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辽宁经济更是陷入了中低速增长状态。

县域经济作为辽宁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应在新常态时期继续发挥其作用,使得辽宁经济适应新常态

鉴于金融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保证辽宁县域经济的活力,应该重新审视县域金融的作用。

本文则以此为研究出发点,为提升辽宁县域金融功能指明方向,提供对策建议。

一、系统观的SFE框架概述   (一)SFE的涵义   SFE分?e是指金融结构(Structure)、金融功能(Function)和金融效率(Efficiency)三个方面。

金融结构(白钦先,2003)是指金融相关要素的组成、相互关系及其量的比例。

从可计量的角度,金融结构包括量化指标和非量化指标。

金融功能(白钦先和谭庆华,2006)包括由服务功能和中介功能构成的基础功能;由资源配置功能形成的核心功能;由经济调节功能和风险规避功能组成的扩展功能;由以上功能为基础,产生的风险交易、信息传递和公司治理作用于微观层面的以及引导消费、区域协调和财富再分配作用于宏观层面的衍生功能

其中核心功能和扩展功能一起构成了金融的主导功能

金融效率(沈军和白钦先,2006)可分为长期效率和短期效率

长期金融效率是通过金融功能的扩张和提升而实现的;短期金融效率则在于金融基本功能的实现程度。

总之,金融效率是从金融功能方面进行考察的,即,金融服务于经济的程度,体现的是金融适应效率

(二)系统观的SFE框架内涵   在系统观的SFE框架下,进行具体研究时要本着以下核心思想。

第一,把握金融结构、金融功能金融效率之间的关系。

金融结构决定金融功能效率,而金融效率要依靠金融功能的发挥而实现,反之,金融效率又是检验金融结构合理性和金融功能实现程度的标准。

对于金融的这三个方面,每一个方面扩展与提升都能促进经济发展,同时也能实现金融自身发展进而促进经济发展

第二,就金融功能而言,强调其整体性和关联性。

由于金融是个复杂的系统,因此金融系统具有整体涌现性,即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所以,对于金融功能研究应从整体入手,并要考察各个功能间的相关关系。

第三,就金融效率而言,强调金融适应效率

由于金融是为经济服务的,进而金融系统是复杂适应系统,所以相对于金融的资源配置效率金融的适应效率更重要。

第四,对金融效率研究,宏观效率是关键。

但在研究方法上,应基于系统观的视角,采用从微观金融效率过渡到宏观金融效率的方法。

(三)评价   就对金融领域而言,系统观的SFE分析框架为其研究提供了新的分析思路和理论基础。

特别对于金融领域的研究瓶颈,如本文所研究县域金融功能提升问题,探寻出可行的破解思路。

SFE框架在于强调研究的整体性和系统性,而不应只拘泥于研究对象本身或其所涉及的某一方面。

此外,该分析框架还强调了系统中最重要的是效率,特别是适应效率,这也为我们确立了评价金融经济问题的新标准。

二、辽宁县域金融功能的实证检验   (一)变量选取及研究思路   1. 变量选取   由于辽宁县域金融结构较单一,间接金融独大,故金融指标方面只考察存贷款指标。

此外,经济指标只考察该县域经济增长情况。

相关变量的说明如表1所示。

2. 研究思路   由于金融功能难以量化,所以可以根据SFE框架所阐述的金融结构、金融功能金融效率之间的关系,对金融功能进行研究

基于上文所选取的变量,本文将分别考察辽宁县域金融规模辽宁县域金融效率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

如果两者的影响程度不一致,则可以说明作为连接两者的桥梁――辽宁县域金融功能发挥的充分或不足。

(二)数据选取   本文以辽宁省新民市为研究对象。

数据来源于沈阳统计信息网公布的2002~2013年沈阳统计年鉴。

为了消除原始变量的异方差影响,同时方便分析结论的表述,对变量GDP、FIR和DC进行对数化处理,处理后的时间序列分别是lnGDP、lnFIR和lnDC。

(三)实证检验   首先,对lnGDP和lnFIR建立一元线性模型为:ln GDP=β0+β1ln(FIR)+ε(1)   对(1)式进行回归分析的OLS估计式为:lnGDP=12.92195—1.881491ln(FIR)(2)   t= (14.43054) (—8.490171)   R2=0.923159 F=72.08301   (2)式表明,在样本期间,金融相关率(FIR)每增加1%,国内生产总值(GDP)将减少1.8%。

可以得出新民市金融规模越大,越不利于该地区经济增长

其原因在于,尽管该地区的金融规模在扩大,特别是存款额逐年增长,但是增加的存款更多的是流向了该地区以外,并没有为该地区的经济增长服务。

这也符合当前我国以农村为主要组成部分的县域经济状况。

同理,lnGDP和lnDC的OLS估计式为:lnGDP=20.04017—3.725678ln(DC)(3)   t= (4.832063) (—3.545840)   R2=0.676950 F=12.57298   (3)式表明,在样本期间,存贷比(DC)每增加1%,国内生产总值(GDP)将减少3.7%。

该结论表明新民市的金融效率经济增长负相关,即存款转化为贷款越多,越不利于该地区经济增长

其原因之一在于贷款的对象是经济效益较差的产业或部门,从而导致这种贷款越多,反而造成金融资源的浪费,抑制了其他效益较好的产业或部门获得贷款,进而既影响了这些产业或部门的产出又影响了金融部门自身的盈利,最后造成该地区总体生产总值的下降。

此外,另一个原因也可能是贷款的流失,虽然该地区存款转化为贷款的比例较高,但是绝大多数贷款都流向了该地区以外,并没有服务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因此导致新民市存贷比越高越不利于其经济增长

三、结论及路径建?h   (一)结论   1. 辽宁县域金融功能的总体发挥情况   从定性的角度看,辽宁县域金融没有起到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其发展反而不利于经济增长

从定量的角度看,金融规模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与金融效率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一致,且金融效率提升经济增长的抑制程度更大,这说明金融功能在一定金融规模的基础上,没有通过较高的金融效率发挥出来。

2. 具体表现   第一,辽宁县域金融功能发挥不足,导致资金外流。

这是辽宁县域金融规模经济增长负相关的原因,即,金融规模越大越不利于经济增长

第二,辽宁县域金融功能发挥不足,导致资源配置无效。

这是解释为什么存贷比越高,贷款规模越大,越不利于经济增长,即,金融效率经济增长负相关。

3. 原因分析   辽宁县域金融功能发挥不足的原因如下。

第一,研究对象的局限性。

不可否认,由于数据可得性的问题,使得本文在研究对象的选取和数据时间跨度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这可能会对研究结论有一定的影响。

但该结论至少可以证明,在辽宁县域中存贷款金融功能发挥的情况。

第二,辽宁县域金融规模经济规模不相适应。

进入新常态时期甚至在次贷危机之后的相关数据就不乐观,表明金融辽宁县域经济中的作用有限,因此发展就不好。

虽然金融规模在总量上逐年增长,但相对于经济增长规模还是不足。

如图1所示,除了2006年和2007年之外(从2006年开始国内生产总值按新口径统计,会造成数据上有些异常),绝大多数年份的金融相关率都在0.5左右,表明金融规模只占经济规模的一半左右。

第三,辽宁县域金融增速与经济增速不相适应。

2006~2013年,辽宁县域经济金融的年平均增速分别为29.1%和13.6%。

相对于辽宁县域经济而言,辽宁县域金融不仅在规模上与其不相适应,而且在增速上也严重落后于经济增长

这表明辽宁县域经济存在金融抑制的现象。

(二)提升辽宁县域金融功能的路径建议   总体上,提升辽宁县域金融功能路径,应以提升辽宁县域金融主导功能为目的,以优化金融结构和提高金融效率为手段。

具体而言,应按以下建议开辟提升辽宁县域金融功能的路径。

1. 激发资源配置功能   目前,辽宁县域金融发展出现了瓶颈现象,表现为一味的扩张金融机构规模和种类,但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效果并不显著。

一方面,就辽宁县域金融自身而言,虽然扩张金融机构规模和种类,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县域地区商业银行的不足,但是这种做法仍只拘泥于金融基础功能的扩张上,没有起到将金融功能向更高层次推进的作用;另一方面,就当前辽宁县域经济发展而言,县域经济正向着多元化产业的方向发展,相对于以传统农业为主的传统县域经济金融的需求只限于服务和中介等基础功能,而涵盖了现代农业、高科技工业和服务业的现代县域经济则需要金融发挥诸如资源配置、风险规避等主导功能

2. 强调金融适应效率   在金融功能从基础功能向主导功能提升的过程中,不仅仅是要实现金融自身的发展,也不能只是为了金融自身的发展,而是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要提高金融适应效率

以往对于金融效率研究更多强调的是资源配置效率,关注的是经济增长的问题;而在新常态时期,从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角度,应着重强调金融适应效率

在衡量辽宁县域金融功能发挥情况时,应以其金融适应效率为标准,既要看金融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又要看金融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促进作用,只有保证经济的质和量同时提高的金融功能提升才是适应经济金融发展

参考文献:   [1]白钦先,谭庆华.论金融功能演进与金融发展[J].金融研究,2006(07).   [2]沈军,白钦先.金融结构、金融功能金融效率――一个基于系统科学的新视角[J]. 财贸经济,2006(01).   [3]洪银玉,李蕾.县域金融业多元发展的策略――以辽宁为例[N].金融时报,2013—02—04.   [4]张玉侠.县域金融配置效率经济发展的影响――以秦皇岛市为例[J].河北金融,2013(05).   [5]赵洪丹,朱显平.农村金融规模、农村金融效率与农村经济增长――来自吉林省的证据[J].经济经纬,2015(03).   *基金项目:2015年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基于金融生态视角的辽宁县域金融功能提升研究”(W2015322);2015年辽宁省社科基金“互联网金融助推辽宁省农村金融创新发展研究”(L15BJY002)。

(作者单位:沈阳化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