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士塔格 冰火天堂 慕士塔格峰

古老的民谚说:“人的肚脐在肚皮,世界的肚脐在帕米尔。

”而帕米尔高原的标志性景观,就是号称“冰山之父”的慕士塔格峰

慕士塔格峰,海拔7500米,位于帕米尔高原深处,以海拔4100米的苏巴什大坂为界,山北属于克孜勒苏自治区州的阿克陶县,柯尔克孜族牧民祖祖辈辈在这里游牧;山南则属于喀什地区的塔什库尔干县,这里则是塔吉克民族繁衍生息的家园。

万山之祖冰山之父      慕士塔格峰有“冰山之父”的美称,据说这个叫法来源于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

在上个世纪之初,这位著名的探险家克服重重险阻看到慕士塔格的时候,他被慕士塔格的雄伟壮丽震撼了。

在空旷的原野上,他大声地向随行的柯尔克孜向导喊叫:“这座山叫什么名字?”在远处的柯尔克孜向导大声回答“慕士塔格阿塔!”在当地民族语言中,“慕士”是冰的意思,“塔格”则是山的意思,而“阿塔”是父亲。

沉浸在帕米尔宏伟雄浑中的斯文赫定,从此命名这座山为“冰山之父”。

据后人们分析,当时柯尔克孜向导所说的“阿塔”其实是在答话时对斯文赫定本人的一种尊称。

然而大人物的灵感从来都是在不经意之间获得的顿悟,“冰山之父”的美称也确非慕士塔格莫属,因为帕米尔高原从来就被人们称为“万山之祖,万水之源”,在这样壮丽的背景下,“冰山之父”的叫法再恰当不过。

另有一个民间传说,也侧应了“冰山之父”这个叫法的来源。

很久以前,慕士塔格峰所在的地方是一个平坦的大牧场,有一个勤劳的老牧人和两个女儿相依为命,两个女儿体弱多病。

老牧人在梦中遇到神示,说是在日出的地方有一座仙山,山上有一块日月宝镜,两个女儿照到镜子后,就会病祛福来。

于是老人出发向日出的地方去寻找宝镜。

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了,两个女儿天天等着老牧人的归来,等得泪也哭干了,头发也变白了,到最后化成了两座山峰,这就是公格尔峰和公格尔九别峰。

老牧人历尽艰辛,终于取得了宝镜。

可是当他看到两个女儿化作山峰后,捧在手中的镜子掉在了地上,镜子化成了喀拉库勒湖,而老人也变成了一座冰山,和他的两个女儿日夜相伴,慕士塔格峰成了“冰山之父”。

挚情如火的西王母之山       玉是中华文明中最美好、最纯洁的东西,战国时代的屈原就以“采英”自喻其理想之高远。

而从宋朝开始兴起的传说《白蛇传》中的白娘子,竟然从西子湖畔来到昆仑山盗采灵芝。

采英也好,采药也罢,路途之遥远、意志之坚定,又何尝不与普罗米修斯盗火种、塔吉克青年采花种遥相呼应。

与其说这些传说是牵强附会,还不如把它理解成为一种文明的碰撞,因为更大量的事实证明,帕米尔高原所在的丝绸之路,历来就是中华文明、古印度文明、伊期兰文明和西方文明交汇的地方。

而所有传说中最古老、宏大、最完整的,是周天子西巡,与西王母瑶池相会的动人传说

西周时期,周穆王驾八骏,乘长车,携中原特产,过千山万水,西巡昆仑,来到帕米尔高原

当时活跃在帕米尔地区的羌戎族母系氏族部落首领――西王母瑶池迎接周穆王

瑶池所在地,就是现在的慕士塔格峰脚下的喀拉库勒湖

二人在初见和临别举行了两次宴会。

让我们想像一下当时两位首领相会的盛大场景:一边是高冠峨带,高贵威严的东方天子,一边是长啸高原、俊美狂野的西域女酋;一边是长车骏马,丝绸蚕桑;一边是牛羊走狗,山珍野味;慕峰下、卡湖旁,古道西风,白雪艳阳,湖光荡漾。

西王母首先为周穆王作歌:“白云在天,山陵自出。

道里悠远,山川间之。

将子无死,尚能复来!”周穆王也应声唱和:“予归东土,和治诸夏。

万民平均,吾顾见汝。

比及三年,将复而野。

”这歌声表达的感情多么浓烈,多么依依不舍。

穆天子与西王母一见倾心,举酒盟誓,互赠宝物,相约再会。

随后,周穆王在大山的石壁上刻字“西王母之山”,并且种下一棵中国槐。

在今天看来,相隔两千多公里的周穆王西王母瑶池相会,从哪个方面看都是不太可能。

首先是当时人们对世界的认知极其有限,很难对遥远的西域有地理上的概念;其次,就算人们当时的地理知识对西域有所认识,凭那时的交通条件,周天子也很难长途跋涉到达目的地;再次,就算周天子真的到达了帕米尔,并在极其偶然的情况下遇见了西王母,凭当时的语言文字沟通条件,恐怕都惊为异类,再别说举行欢乐派对,还外加男女声情歌对唱了。

然而具有传奇意味的是,这个故事在很多的中国典籍里却真真实实地记载着。

最早记载这个故事的《穆天子传》,对周穆王西巡的时间、路线、行程及沿途的各种活动都有详细的记载,对瑶池相会的故事记得十分生动和有趣。

《穆天子传》成书时间是春秋战国时期,当时人们对西域的认知和记载到达了这个程度,不禁让人怀疑。

关于二人相会的瑶池究竟在哪里,历来也有不同的观点。

现在竟称自己是瑶池所在地的有三个地方。

除了喀拉库勒湖以外,一个是位于昌吉阜康境内的天山天池,而另一个是现在位于吉尔吉斯坦境内的伊塞克湖。

然而古籍记载,二人相见的地点在“赤水之阳,黑水之阴”。

无独有偶的是,卡拉库里有“黑色的湖”之意, 而它北面的克孜勒苏河正是红水的意思。

机缘巧合竟至如此,不得不让人惊叹是传奇中的传奇了。

在3000多年前,在中国的大地上,中原天子与西域部落首领,完成了中国文明史上的一次伟大会晤。

最高的天堂      慕士塔格峰的山体雄伟壮丽,山顶上有一个豁口,其山形与富士山极其相似,历来又有“大富士山”的别号,因此日本人极其崇拜慕士塔格,每年来参观的日本游客络绎不绝。

3500米雪线以上的山峰,是终年不化的冰雪。

这里紫外线极强,每当太阳出来的时候,在阳光的反射下,山上的白雪晶莹透亮,闪闪夺目。

而天气阴沉的时候,峰顶上笼罩着大片的乌云,又显得沉郁神秘,高不可攀。

可望不可及的东西,总是会激发人们神奇的想像,特别是在古代,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还不充分的情况下,一个个美丽而神奇的故事也就应运而生。

柯尔克孜的民间传说中,慕士塔格是一个巨大的麻扎,这里埋葬着圣人摩西和阿里。

摩西和阿里本来是基督教里的人物,但是在伊斯兰教中也有他们的变体。

亚当和夏娃翻云覆雨的地方,则是在一个叫“真那达”的地方。

真那达就在慕士塔格的峰顶,这里是一个世外乐园,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不知寒冷、不知生死。

与山北柯尔克孜的“真那达”有异曲同工之处的是,山南的塔吉克认为慕士塔格峰顶是一个叫做“费尔黛维西”的仙境――最高的天堂

天堂里鲜花盛开,流水潺潺,歌声不断。

为了获得天堂般的幸福,一位勇敢的塔吉克小伙子攀上了慕士塔格峰顶,盗下了红白两色花朵的种子,从此人间也开始变得似天堂般美好。

一种有趣的考证认为,亚当夏娃在古世纪所生活的伊甸园,就是和田地区的于田县境内。

你看,从发音上“伊甸”和“于田”是何其的相似!而他们偷吃的禁果,就是原产于阿图什的圣果――无花果,禁果使他们知道了裸体的羞耻,于是他们扯下了大如手掌的无花果树叶遮住私处。

失乐园之后,亚当和夏娃竟然在慕士塔格峰顶相遇,炽热的情感压过了冰雪的寒冷,他们在冰山上再度翻云覆雨。

所以在南疆少数民族的传统观念中认为:男人的肾和女人的臂都是冷的。

我们姑且不管把这些不同文明之间的传说放在一起多么牵强,但是从这些传说中可以看到,关于人类的本原、人类的追求的神话,本质是何其的相似。

天堂盗花的塔吉克青年,与到天堂盗火的普罗米修斯,他们追求的,何尝不是人类共同的理想。

“世界文明的钥匙在塔克拉玛干。

”一位考古学家做过这样的推测。

同样,我们也可以这样说:古老的帕米尔高原,神奇的慕士塔格峰,埋藏着中华文明的不朽传奇。

千年静静的喀拉库勒湖,万年巍巍的慕士塔格峰,那一个个中华各民族的动人传说,带给人无尽的遐想。

4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