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古城的精美散文推荐】古城散文诗

喜欢断壁残垣,喜欢古城遗址,喜欢历史留给我们的沧桑感。像长安,像洛阳,像楼兰。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描述古城精美散文,供大家欣赏。

描述古城精美散文推荐:追寻古城

曾经哺育过中华始祖黄帝的洧水,自登封阳城山涌汇而出,如蛟龙摆尾一般腾越豫东平原,《诗经》中便有了溱与洧,方涣涣兮之佳句,洧川古城亦缘此而得名。

古城原址在洧水南岸的宋楼镇,隋唐时期称洧州,金代设立洧川县,距今已近800年历史。后因洧水暴涨,县城屡遭冲淹,遂于明洪武二年搬迁至北岸十里高坡处,当地人至今仍习惯称宋楼为故县。新城在建造风格上虽具明代特色,却又标新立异,城墙宽阔十余丈,周长为九里四十步,内填黄土夯实,外砌青砖,墙高两丈六,东西南北开四门,外加一小南门,气势恢宏。与全国各地的古城相比较,这里的护城河开挖在城内,而非城外,战乱年代,即便兵匪攻破城垣,面对100多米宽的河道将会付出更加惨重的代价。洧川的城门楼历经数次修葺,别处的城垛大都是实心的,此处却为内十字空心,俗称柿花,当地百姓自豪誉为状元朵,源于这座古城出过双状元。祖籍洛阳的北宋宰相吕蒙正,落难中曾栖居洧川讨饭,发奋苦读一举成名,民间有八保洧川拾状元的故事流传于世。另一位明代状元刘理顺虽扬名于杞县,原本却是由洧川兴龙岗迁徙而至,功垂锦帛自当认祖归宗,百姓口中亦有状元纱灯的故事流传。想必这象征着一方荣耀的状元朵,也应景于旧封建礼制,寻常百姓家出了武举人,兴土木盖起的玉宇倾楼,那飞檐上形态各异张牙舞爪的走兽是要插花的,而无官无职的财阀纵有广厦千间,飞檐上的走兽是绝对不能插花的,森严的皇权决定了身份。

洧川原本为方圆九里之围城,相传从南门到北门竟然百里有余,让初涉古城的陌生人不免心生疑窦。究其原委,乃南门城楼上天生一株柏树,与之遥相呼应的北门城楼上亦生长一棵榆树,民间自然就戏谑为柏里有榆了。可惜北门与东、西两门早已不复存在,仅剩南门孤零零耸立原地,那株生命力极强的柏树由城门内侧的青砖缝隙处斜刺里冒出,根须扎进半圆形拱门顶端摇摇欲倾,在先天缺乏水分缺少养料的半空,汲取着日精月华,竟神奇般的存活了500多年。更令人称奇的是,北门的榆树与城门消失了,通晓人性的鸟雀,好像当年老祖们嘴衔柏籽不经意间遗落城楼凭空造出古柏景观那样,其后裔效仿祖辈刻意从别处衔来一枚榆钱,埋在柏树的根须旁边,那适生力的乔木遇雨水破砖缝而萌芽,郁郁葱葱与古柏比肩接踵,真就应了民间柏里有榆那句俗语,成为古城一道自然奇观。

悠久的历史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洧水不仅哺育出吕蒙正和刘理顺两状元,这片土地还滋养成名了豫剧唐派开山鼻祖唐喜成、牛派唱腔创始人牛得草、当代中国梅花王王成喜,他们身处贫民家庭于逆境中崛起。向来以东方文化引以自豪的大和民族,国会大厦从不悬挂异国的书画,却不惜花费9100万日元购买王成喜大师的《香远图》开了先例。坐落于洧水河畔的古城因名人而名,往昔满街巷飞檐斗拱的建筑群,以及大街两厢红漆木柱支撑的楼屋坡上钻出半尺高密密匝匝的瓦松,随处充溢着一个古字,栖居的老城人有几天几夜絮叨不完的故事。但说那古城中心路北的城隍庙,原占地15亩,拥有正殿、拜殿和东、西廊房70余间,其规格高至正五品,传说由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钦封,院落内那通被风剥雨蚀得字迹模糊的碑文依稀记载着彼时盛极的香火。

慨叹岁月沧桑,江山更迭,流淌千年的洧水早已更名为双洎河,如一条冬眠的蛇僵卧在窄狭的河槽里,失却了往昔的活力。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洧川先与南岸许昌地区长葛县合并,继而又以河为界被开封地区的尉氏县兼并划为乡镇。自此,在华夏史册上繁衍数百年的古县城不复存在,香火旺盛的城隍庙被拆除三分之二成为政府的办公场所,庙址上建起了拥挤的民居。除南门外,周围的古城墙及护城河系数不保,就连大街上那红漆木柱古色古香的店铺楼肆亦不见踪影,代之而立的是参差不齐的砖混结构水泥房子,古城韵味荡然无存。

但凡失去的东西,始觉弥足珍贵。如朝圣一般踏入古城,我徜徉在拥挤不堪的街肆中,几欲追寻一些旧迹来。幸遇王成喜大师的入室弟子范根昌兄,乃土生土长的古城人,抬手遥指东大街闹市,对城内何老记的香醋、泉涌泉的白酒、拐角楼对面的金猫牌卷烟如数家珍。当年何老记的香醋用大瓮盛着,远销陕西,那香味儿,满大街飘散,古城人使劲儿吸溜一下鼻子,一肚子两肋巴骨顿觉清爽。还有金猫牌卷烟,那可是古城大老爷们的最爱,解放后连师傅带生产工具整体被搬迁到新郑卷烟厂,成为闻名全国的大企业。健谈的根昌兄叙说起泉涌泉的发迹史,更让人听得入迷。旧时的古城,泉涌泉的白酒生意原本并不红火,老掌柜天天歪在门口打瞌睡。一日,请算命先生指点迷津,让其当街抛扔一枚铜钱,拾钱者即为贵人。老掌柜随手将一枚铜钱掷于街肆,喧嚣闹市,人来车往,趟起一片浮尘,并无人顾及那枚铜钱。眼看天近晌午,城西庞阁村一半大孩子㧟着篮子进城卖菜,低头捡起那枚铜钱。酒坊老掌柜急忙出门,伸手拽住那孩子,买下青菜,并将孩子唯一的母亲接进家中,每天管吃管住,静等贵人相助。那孩子在酒坊当几年伙计,百事不成。老掌柜拿出一些钱,让他到外边跑跑,长长见识。孩子游逛到洧水码头,见一官船停泊于此,叫卖半船曲砖,许是天天泡酒坊练就的敏感嗅觉,拿钱悉数将曲砖买下,运回酒坊助老掌柜酿酒。老掌柜虽心有不悦,并不埋怨,令人将曲砖搬进库房,不小心掉落一块,打摔碎的曲砖里滚出一个金元宝。老掌柜令人再打碎一块,里边仍然是囫囵个的金元宝,块块皆如此。原来京城一贪官,为掩人耳目,挖空心思将贪赃的钱财包裹在曲砖内,没来得及运回故里,便得暴病一命呜呼。不明就里的家人视这些东西为累赘,半道上贱卖,正巧被酒坊小伙计撞上。泉涌泉由此而发迹,白酒生意红遍古城内外。

听说古城的小吃锅盔馍乃绝门手艺,趁机想品尝一下正宗味道。根昌兄哈哈大笑,这回算找对人了,他就是第四代传人。少时的根昌兄跟随父母学手艺,做锅盔馍和面揣面有绝招,水不能多,将干面加水使劲儿揣,全凭两只胳膊和一双手,反复揉搓出来的面团既筋道又表面光滑,撂地上再捡起来,一星儿土丝都不沾。揣好面上秤称重量,如锅盖大小的锅盔馍一斤重,依次搁锅里蒸熟,上下十八层,正面松软可口,背面黄焦酥脆,咬一口满嘴膨胀,回味悠长。那年头没电无冰箱储藏,酷暑里存放十天半月,蒸熟的锅盔馍不发霉不变味儿。根昌兄尤其对洧川的豆腐津津乐道,引经据典介绍说,汉高祖之孙刘安被封为淮南王,为感激封赏,刘安曾栖居古城,遍寻天下方士,聚于洧水南岸牛脾山为刘邦炼丹。一方士用洧水浸泡黄豆,加卤水熬制,结果仙丹没炼出来,却熬制出白嫩细腻的豆腐,历经千百年传承,麻绳穿豆腐成为古城一绝。由地下洧水泉眼浸泡熬制出来的豆腐,表面呈琥珀色,质地坚硬,切一块刀口纯白,随手将豆腐扔地上,摔不碎不渗水。通常小贩卖豆腐,直接用秤钩挂着称斤两,买者亦可用麻绳穿起,提溜回家,搁锅里随便炖,久炖了更筋道,吃起来鲜嫩绵软,愈嚼愈香。根昌兄特别提到,旧时南门里祖师庙北侧老靳家的拢单豆腐最有名,老掌柜从沸腾锅里舀出新鲜豆腐脑,用拢单拢起来,挑着担子上街叫卖,从南门到拐角楼,才吆喝两声,古城里那些老饕们闻声而动,当街或站或蹲,立等靳家老掌柜趁热拢一下布单,拿利刃十字八刀将筋道的热白豆腐切成约两公分方块,盛入碗中,依次淋上祖传配方的葱、韭、芥、蒜和辣椒油等十几种调料,迫不及待的食客们大口咀嚼得津津有味。未及游到十字街头,老靳家的拢单热白豆腐被抢食一空,不乏那出门晚者,眼馋地瞅着空担子咂嘴直跺脚。可惜靳家老掌柜无后,如此热销的独门手艺慢慢就失传了。还有古城独具风味的酥脆焦枣,热锅里滚不烂的绿豆面大丸子,随着古城的渐行渐远亦寻不到风味儿。

好在古城人已醒悟,社会的发展不能急功近利,老祖宗遗留下来的精粹应该保留和传承。政府斥资力图将拆毁的城墙复古,由大南门用青砖垒砌到小南门,屡遭劫难的城隍庙也得以修葺,成为文物保护对象。独具传统风味的洧川豆腐、五香牛肉、锅盔馍等先后被注册商标,列入了河南省名产,真空包装的食品逐步走向国内外市场,让漂洋过海叶落台湾和东南亚的老古城人及其后裔们,从故土名吃的咀嚼中品出些许温馨乡味,牵扯出一丝眷恋的乡愁。

我站在古城南门内,举头凝望着门洞上那株见证了几百年风雨沧桑巨变的古柏,任坚韧挺拔的古柏形象为渐感退化的思绪插上遐想的翅膀,尽情穿越空洞的历史隧道,于古往今来的喧嚣浮躁中追寻端倪。我想,一座古城消失了,纵然复古再造,那一街两厢曲径回廊的何老记、泉涌泉商贾店铺呢,还有老靳家绝门的拢单热白豆腐、滚不烂的大丸子、酥脆甜蜜的焦枣,以及不古的人心,所有这些,能够追寻得回来吗?。

描述古城精美散文推荐:山 湾 古 城

山湾古城,位于兰西县榆林镇林安村境内,距马鞍山1公里。若是从哈尔滨市呼兰区团山子脚下,沿秀丽的呼兰河渡口溯流而上,行至马鞍山之阴,舍舟登陆。一座兀立可见的古城遗址就会闪入你的眼帘。古城依山傍水,伫立河之右岸,这就是金代上京北防的重要城堡山湾古城

这座距今已900多年的古城,周长3000米,城墙残高3米。虽说经历了上千载的风霜雨雪,但四面瓮门余迹犹存,还可看清外环护城河。这条护城河自西北城外碱沟而来,蜿蜒而南折向东北。它抱城一周,而后注入呼兰河。据《兰西府志》记载:过去土人挖得古瓷坛二,封固甚密,至今保藏之,1980年考古调查,曾采集板瓦瓦头一,定白瓷残片等金代遗物。

而如今护城河已被改为水渠,春夏之际,流水潺潺,成了农田的受益之水。城墙坡面,广植杨柳,葱葱郁郁,翠绿如茵,好一处祖国塞北的山河美景。城内残砖阔瓦俯拾皆是,农民种地时曾多次从土地中拣回金代钱币、布纹瓦、灰泥陶片等,只是城内早已夷为平坦的田地了,被当地农民种上了玉米、大豆、蔬菜等。

位于松花江之北岸、呼兰河自北向南串过的平原农业县份兰西县。隋唐时期归黑水都督府管辖,辽时期属完颜部,归东京道管辖。金朝为加强对上京路及周围地区的开发建设,于天辅五年(公元1121年)以境土即拓逐摘诸猛安谋克中民户万余。从兰西县7处金代古城、十多处辽金遗址出土的生产工具如刀、铧、钏以及生活用具仿定瓷片、布纹瓦、石桕,还有宋金铜钱,都说明了兰西县地区在金时就是人烟稠密的重要垦殖区。可以想象当年的呼兰河流域最重要的是兰西境内,数千万的金人在这里居住,还有许多金兵在这里驻守。建国后,人们在这里发现的女儿城、郝家城子、铡刀城子等一些古城,就是那个时期呼兰河两岸人民生活的佐证,也标明了这一带还是十分重要的金源文化发源地。

金兀术的长女女婿名叫夏金吾,时任左大将军,当年就驻防在这座山湾之城。天会七年(公元1129年),夏金吾骑着一匹金色良马,跟随大元帅金兀术挥师南下。他与岳父一样很有雄才胆略,精弓善射,武艺高强。五月奔袭扬州,赵构渡江南逃;十月直趋江浙。于和州(今安徽和县)大破宋军,下广德,勇闯天险独松岭,强渡长江至建康(今江苏南京)。夏金吾骑着他那匹金马驹带精兵冲锋在前,紧追不舍,奋力追击赵构。后来,他战死疆场之后,这座城区被夏金吾手下的一名副将接任。

然而,金泰和元年(1206年)成吉思汗被推举为蒙古族首,迅猛吞占了欧亚大陆的大部分地区。元二十四年(公元1287年)蒙古军迅速了占据了北方大部分地区。元挥师南下灭金之时,蒙古铁骑军骁勇善战,攻城掠地几如风卷残云。呼兰河流域之金代驻军城区,多毁于猛烈的蒙古军战火。随着这座城的突然遭遇毁灭的命运,城里的首领及百姓就在一夜间全部消失了。

而今,我们走近远近闻名的山湾古城,它的原来面目已经极难辨认得出,只能从厚厚的金史之中寻找它当年的一些史料。眼前只有方圆几公里四周堆塌残留的城墙,还依稀可见当年这座北方城镇的神韵风姿;从出土的一些金代文物,我们尚可寻觅到当时金人生活的点点滴滴。

描述古城精美散文推荐:千年古城

这两年我一直忙于工作,很难有空闲的时间,到外面去走走看看。直到最近单位的项目告一段落,在友人的建议下,我去了一趟云南丽江大研古城,进行了一次短暂的休闲之旅。

对于丽江大研古城这个地方,虽然略有耳闻,但对它并不了解,知道的也不多,只是听说很多人都去过,都说是个休闲养生的好去处,我就这样去了。

去之前友人建议,像我这样弱不禁风的体质,应该带点高原反应的药物,防止到了丽江会有高原反应。都是多年的好朋友了,并且去过丽江,自然不会糊弄于我。于是在去机场的时候,我特意去药店买了几盒药,带在身上心里感觉能踏实一些,至于到了会遇到怎么样的情况,只能是等到了再说了。

飞机中午时分降落在丽江的三义机场,第一次踏上丽江这片土地,内心禁不住涌上一阵阵不一样的新鲜感。机场位于丽江古城区的七河乡,机场不大却修建得有些古色古香的味道,也许是为了跟丽江古城韵味相匹配吧!

从机场坐车到市区,将近一个小时的车程,我没有选择打车或者坐机场大巴,而是步行到机场外的道路上,拦了一辆路过的小客车。车上都是些纳西族的同胞,从他们朴实憨厚的面容和独特的穿着打扮上就可以看得出来。他们在车上有说有笑,说着我听不懂的纳西语,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纳西族,对这个多才多艺的民族,算得上有些初步的印象。

来到丽江市,司机便问我要去哪里,在得知我要去大研古城后,他就建议在古城边的一个农贸市场下车,据他介绍说,穿过农贸市场后面的小巷,就能看见大研古城的大门了。与我一同下车的还有好几个纳西族的中年妇女,他们背着背篓,看样子是要去农贸市场采购物品。

我跟在他们身后,一同往市场里走,这才看清楚他们身穿的服饰,上身穿大襟宽袖布袍,袖口捋至肘部,外加紫色或藏青色坎肩;下着长裤,腰系用黑、白、蓝等色棉布缝制的围腰,上打百褶,下镶天蓝色宽边;背披七星羊皮,羊皮上端缝有两根白色长带,披时从肩搭过,在胸前交错又系在腰后,看起来显得既庄重又素雅。

走进农贸市场,与我想象中的很不一样,这个农贸市场的建筑,并不像我们常见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而是围成一个四方型像吊脚楼似的土木结构的房子,从房顶布满青苔的瓦片中可以看出这个市场已经有些年头了,中间的广场上有很多纳西族的同胞在卖农副产品,而买东西的人也很多,各式各样的人都有,一幅繁荣古朴的景象。

穿过人来人往的市场,我直接走进司机所说的那条小巷。本以为小巷会很安静,没想到这里也是人头涌动,看得出来这大部分都是游客。越往里走,吸引我眼球的就不再是行人了,眼前渐渐显露出来的古城牌坊,让我有些欣喜,经询问了正在牌坊前照相的游人,确定为丽江大研古城的南门,站在牌坊前,耳朵里不时传来一阵阵悠扬的打击乐,非常的动听。

沿着石块路面一路走了进去,这是一条很小却很长的巷子,有很多分支的小巷。巷子两边都是两层的阁楼,虽然一层全部已经被用来当作店铺,但这样古朴而又富有历史感的房子和街道,还是让人感觉似乎回到了万古的年代。

一边走着一边欣赏着乐曲,感到非常的惬意,但心里却一直在想:这么动听的打击乐声,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呢?突然我的眼前一亮,一家鼓的店铺进入我的视野,我急忙走了过去,看着店铺里摆放着大大小小的鼓,跟我们常见的大牛皮鼓不一样,两头大中间小。而店里的小师傅正在用这种鼓演奏乐曲,非常的动听。据店里的师傅介绍说,这种鼓叫非洲鼓,是近几年才引进的外来乐器,而小师傅正在演奏的乐曲名叫《一瞬间》,据说这首原创歌曲,年轻人们都很喜欢。

大研古城的小巷中浏览,走来走去容易让人迷失方向,而我只能跟着游人多的地方行走。在小巷中穿来穿去,一不小心我来到了一个叫木府的地方。这里的游人很多,都争相在木府大门、忠义石牌坊和宫外照壁前照相。据说这里是古土司衙门的所在地,电视剧《木府风云》就是在这里拍摄。

按中轴线由外到内,宫外照壁上写着八个字宫室之丽,拟于王者,这是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对木府的评价。照壁正对着的是忠义牌坊,高十六米,正中央刻着大写的忠义二字。穿过忠义牌坊就是木府的仪门了,绕过仪门内的照壁,便可看见议事厅,议事厅地基高于厅前广场,前有防汉白玉石栏。议事厅内正中有铺着虎皮的土司王座,王座后边正上方殿顶的藻井饰有龙纹,大厅两边各有一排座椅,均低于土司王座。

绕过议事厅便是万卷楼,也是木府的书房,建在议事厅的旁边,也显示木府对文化的重视。万卷楼的建筑风格很有特色,包含了汉族与纳西族当年特有文化元素,楼前有一匾,写着行化边徼四个字,万卷楼中还有一块大石砚,砚中有三只水牛,姿态各异,非常的独特。

万卷楼的后面便是护法殿了,护法殿是土司家族治家之处。护法殿的墙壁上悬挂着历史上最著名的六位纳西土司的画像,殿内有一张长凳子,据说是做处罚之用。护法殿的后面便是光碧楼,再者就是玉音楼,玉音楼前还有一个戏台,戏台紧靠着青山,在翠绿的簇拥之下,显得格外的漂亮。

从木府中退了出来,由于预先没有预订住的地方,我只能放下好奇心去寻找居住地。来之前听友人说,丽江古城客栈很多也古朴,环境也不错,值得一住。选来选去,最终在云景客栈住了下来。这是一间全木质结构的古楼客栈,经过现代的装修改善,外观上看很古朴,客栈内却很时尚也很温馨。这种古朴与现代相结合的体验,内心着实让人有种说不出的放松和舒坦。

休息一会天色便暗了下来,时间总是在你流连忘返的松懈中消消地溜走,让人有些措手不及。在客栈里简单吃过晚饭之后,客栈的主人便建议我说去酒吧一条街逛逛,说那边的夜晚很是热闹,他还把去的路线都告诉了我。经不住内心的好奇,我便匆匆地出门了。

果然,人还没到就能听见阵阵刺耳的音乐声和欢呼声,越过一座小拱桥,我便来到古城的酒吧一条街。酒吧一条街紧挨着一条小河,我沿着小河,在阵阵刺耳的音乐声中,慢慢地走过一个又一个各式各样的酒吧。酒吧的建筑也是两层的全木质古楼,在昏黄的霓虹中,我还能看清楚它们的名字,非常独具特色。有丽仙居、一米阳光、千里走单骑、神话、九天乐、丽江8吧、古城火岛酒吧等等,这其中就有电视剧《北京青年》和电影《艳遇丽江》的拍摄地。

不喜欢喝酒,更不喜欢吵闹的地方,尽管这些酒吧在古城中很有特色,但我还是不太喜欢这样的环境,渐渐地就从酒吧一条街里走了出来。这个季节的丽江,游人如织,这个时候的古城,更是热闹非凡。尽管夜幕降临,但古城的每一条巷子里,都是人来人往。我记得出来时的方向,就想绕个圈子走回去,顺便也欣赏一下古城的夜景。我就漫无目的地走着,看看古城的建筑和纳西族的手工艺品。

突然,一种断断续续而又独特的音乐声调飘进我的耳朵,我循着声音来到一座古楼门前。大门口的正前方的牌匾上写着大研纳西古乐会几个隶书,大门左边的牌匾上用草字写着丽江中国大研纳西古乐会,右边的牌匾上用宋体字写着宣科先生每晚八点在此主持。我循着时有时无的乐曲声向里望去,一个身穿藏青色长袍、50岁光景左右的先生站在了麦克风前正滔滔不绝演讲着,内容似乎是关于古乐的历史和价值。

好奇的我不由自主走地了进去,去听听这独特的纳西古乐。我才找了个位置站定,耳边便响起一阵悠扬的笛声,随后十八般乐器如烟花绽放般奏响起来,这其中我能辨别得出的只有鼓声和跋声,华丽的乐声盘绕着整个古楼的院子,沐浴着在场的所有人,令人陶醉。一曲作罢,那位先生又开始讲纳西古乐以及纳西民族变迁发展的历史。他说:纳西古乐仅仅是一个简称,它的全名应该是纳西民族在历史长河中不断传承、保留、弘扬的古老音乐,它都是纳西族祖祖辈辈演奏传承下来的。纳西古乐由洞经音乐、皇经音乐(现已流失),以及丽江本土音乐白沙细乐组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活化石。听得有些入迷,竟不知这位演讲的先生就是大研古乐研究会的会长宣科先生,难怪对大研古乐如此了解,还是身旁的人说了一嘴,我才恍然大悟。

听完宣科先生的演讲,并欣赏了一番纳西古乐,时间已经到了晚上十点。这一天的游览行走,确实有些疲惫,沿着古巷走回客栈,夜幕下的大研古城,此时显得有些安静。可能我已经远离喧闹的酒吧街,正在走进古城另一份安详的境地,在悠闲、放松的状态下去感受这个千年古城不一样的韵味,我就这样慢慢的、安然的进入梦乡。

第二天醒来时,太阳已经越过客栈屋顶那长满藓苔的瓦片,正暖烘烘的平铺在我的床上。洗刷完毕后,在客栈里简单地吃过早饭,就匆匆忙忙地出了门,想再去逛逛这个千年古城。沿着一条流淌的小水渠,踏着一块又一块拼凑起来的石板路,眼前一间又一间的古楼从眼前飘过,尽管充斥浓厚的商业气息,但千年以来的韵味还依然存在,令人耳目一新,如回到上古的年代。

突然,一家挂着牌匾摩梭手织的古楼,出现在我的眼前,我走了进去,大门口的一块木板上刻着关于摩梭手织的概况。摩梭手织是传统手工编织的精品,来源于有着人类母系社会活化石之称的东方女儿国泸沽湖。摩梭手织采用摩梭人原始的手工编织机加摩梭妇女纯手工编织而成,非常的精美,其摩梭传统手工编织工艺现已成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看着编织完成的一条条围巾,各式各样、花样繁多,心理不禁的感慨,摩梭人的勤劳和智慧真是令人钦佩。

摩梭手织的古楼商铺中出来,再往前走,便来到了一间木质阁楼前。这件木质阁楼显得有些明亮,像是刚刚修缮完毕。大门的正前方挂着一张木质牌匾,上面写着茶马古道文化城,走了进去,里面全是茶马古道沿途的特色物品,看得让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记得上学时曾经在书上学到过关于茶马古道的知识,如今亲临茶马古道的一个站点,感觉就像已经进入茶马古道文化的漩涡里,真真实实的去感受它的独特魅力。

据文化城的资料记载,所谓茶马古道,实际上就是一条地道的马帮之路。茶马古道的线路主要有两条:一条从四川雅安出发,经泸定、康定、巴塘、昌都到西藏拉萨,再到尼泊尔、印度,国内路线全长3100多公里;另一条路线从云南普洱茶原产地(今西双版纳、思茅等地)出发,经大理、丽江、中旬、德钦,到西藏邦达、察隅或昌都、洛隆、工布江达、拉萨,然后再经江孜、亚东,分别到缅甸、尼泊尔、印度,国内路线全长3800多公里。在两条主线的沿途,密布着无数大大小小的支线,将滇、藏、川大三角地区紧密联结在一起,形成了世界上地势最高、山路最险、距离最遥远的茶马文明古道

这样看来,我们所认识的茶马古道,并非单一的一条路线,而是像网状似的构成那时的商贸与文化交流的时代脉络,深深地影响着那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们,也谱写一段震撼的商贸文化交流史,值得我们后人学习和记忆。

从茶马古道的文化熏陶中出来,已是接近中午,在古城的小餐厅用午餐时,接到单位的通知,有急事尽快赶回。一次匆忙的旅程,一次行程紧凑的古城之旅,就这样画上句号。那些蓝天白云下美丽的景色,还没来得及尽情去享受,那些有着纳西手工锻造的银饰品,还没来得及去欣赏,就在飞机的那一声轰鸣中,戛然而止,不免有些遗憾和惋惜。

一座有着千年美誉的古城,一段辉煌而独特的土司文化和历史,因其独特的身份和地位,值得后人钦佩、记忆和学习。

描述古城的相关散文文章:

1.关于描写古城散文

2.描写古城的优美散文佳作。

3.关于凤凰古城散文

4.描写古城散文

5.关于古镇情怀散文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