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私营企业形成机理研究

摘要:文章根据中国私营企业形成机理,将私营企业划分为卵生型、母体剥离型、制度变异型三种,建立了相应的图解模型,分析了这三种私营企业的优势、劣势及其对社会造成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关键词:私营企业形成机理;图解模型      一、 前言      私营企业企业资产属于私人所有,雇佣员工8人以上的营利性经济组织。建国以来,我国私营企业的地位实现了由“几乎绝迹”到“补充”再到“重要组成部分”的重大飞跃。尤其是经过近20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一只具有相当规模的队伍。   近年来,中国私营企业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存在的问题、解决的对策等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但关于私营企业形成机理、分类、优势与劣势以及对社会造成的积极或消极影响,尚未见到任何文献作全面的论述,作者在本文中将对此进行系统的阐述。      二、 私营企业形成机理分析   本文根据中国私营企业形成机理的特征,将私营企业划分为卵生型、母体剥离型、制度变异型三种。      1. 卵生私营企业形成机理分析。卵生私营企业企业主一般有如下特征:强烈的致富愿望、勤劳的精神、敏锐的洞察力、不服输的韧劲(他们始终在市场竞争的缝隙中摸索、模仿、寻找机会)和过人的胆识(普通人敢做的事情他们做,普通人不敢做的事情他们也敢做,哪怕是违法的事情)。卵生私营企业企业主的经历大致如此:最初是孤立作战(比如卖报纸),然后是小本经营(比如开小卖部)。当发现更大的市场机遇时,就召集家庭成员从事作坊式小生产。当作坊式生产方式仍然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时,则考虑扩大规模,雇用工人,形成私营企业。作者把这种私企业主本人未在任何企业工作过,而是通过在市场竞争中拼搏而形成私营企业,称为卵生私营企业卵生私营企业形成机理如图1所示。      卵生私营企业的优点是企业主本人经历了市场竞争的风雨,因而市场经验丰富。缺点是企业主的文化程度较低(有的只有小学、初中文化水平),学习成本高;企业从事的核心业务技术含量低;企业形成的过程漫长艰难,资金积累慢;企业主本人由于没有任何企业工作经历,因而缺乏现代企业管理的思想和经验,通常实行家族式管理。   家族式管理是用血缘关系和亲缘关系建立起一种天然信任关系,以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性和家族的利益。同时,在市场经济秩序和法制尚待完善的情况下,家族式管理也是私营企业出于制度缺陷的一种最佳选择。在私营企业创办初期,企业规模较小、资源极为有限。而家族式管理具有节约成本、安全可靠、决策迅速、反应快等优点,因而受到了私营企业的广泛采纳。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秩序和法制的不断完善,私营企业进入二次创业阶段,家族式管理怎样在决策机制、管理制度、融资结构、人才需求、战略规划、企业信用、企业文化等方面创新,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是私营企业及学术界值得探讨及研究的课题。   2. 胎生私营企业形成机理分析。胎生私营企业企业主的经历大致如此:最初是国有企业、外资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或某私营企业(本文称母体企业)的成员(本文称个体),经过个人奋斗,然后被提拔到母体企业的关键重要部门工作,这些部门一般是产品研发部门、生产部门、营销部门或重要的管理部门。个体母体企业中学习,成长,吸收母体企业的各种营养(如母体企业管理经验、生产技术),依托母体企业形成了一张关系网络(如与政府的关系、与母体企业关系、与供应商的关系、与客户的关系),同时进行原始资本积累。当个体日益成熟,母体不能继续满足其日益膨胀的个人需求(如物质需求、归属需求、业绩感、权利需求和发展需求等)时,个体就有了在母体外寻求发展的强烈愿望。只要政策、市场等各种相关条件成熟时,个体就从母体中脱离出来,形成胎生私营企业胎生私营企业形成机理如图2所示。      胎生私营企业母体关系可分为两种:补充型与竞争型。由于胎生私营企业母体非常熟悉,因此他能从事母体不擅长或不愿意从事的某些业务。而且由于管理制度不同,私营企业能发挥其“小、快、灵”的特点,他们从事的有些业务会比原母体企业做得更好,从而与母体企业形成补充型关系,如可能与母体企业形成产品配套型关系、服务配套型关系、设备配套型关系。如果母体企业生产规模不够大,竞争力不强,并且胎生私营企业掌握了母体企业的核心技术,则二者形成竞争关系,最后可能是胎生私营企业母体吃掉,这种现象在我国并不少见。   胎生私营企业母体的冲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它增加了母体企业人力资源成本,即员工的招聘、培训、培养、新员工犯错误的成本。其次,容易造成母体企业人心浮动。第三,它带走了母体企业的一些重要的关系资本,导致母体企业重要客户流失,造成母体企业效益下滑。而最大的冲击在于分离出去的个体可能掌握了母体企业的关键技术,从而使母体的核心竞争能力受到影响,严重地威胁到母体企业的生存。这种冲击将促使母体企业反思:如何建立弹性激励机制留住企业的核心员工、如何保护企业的核心技术。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