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好“我”,远离嫉妒

生活实例 毕业论文网   作为某高级中学尖子班的优等生,李子(化名)和小卢(化名)在成绩上你追我赶。

李子学习十分刻苦勤奋,英语口语很好,操着一副地道的“牛津腔”;小卢天性爱玩,喜欢古典文学。

高考发榜后,小卢以高分考上了国内著名的大学,而原本踌躇满志的李子却意外名落孙山。

为何自己如此努力,却仍败给平时看上去“吊儿郎当”“不上进”的小卢?在强烈嫉妒心的支配下,李子产生了攻击小卢的冲动。

幸好家长及时发现李子的异常,并带他来心理咨询中心咨询。

心理咨询师的话   嫉妒是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别人时而产生的一种由羞愧、怨恨等组成的复杂情绪状态。

嫉妒一般有4个特征:①潜隐性,大多数人产生嫉妒心理时,会予以否认,或利用防御机制进行无意识的隐藏。

分析后不难看出,李子内心深处对小卢嫉妒之心由来已久。

②对等性,即“演员只嫉妒演员,诗人只嫉妒诗人”。

意思是,我们更多地嫉妒实力相当、境遇相似的身边的人。

李子小卢一直都是学习上的对手,这为嫉妒埋下了种子。

③攻击性,嫉妒者通常对被嫉妒者表现出情绪上的抵触,甚至行为上的攻击与伤害。

④变异性,一旦被嫉妒者的境遇?l生改变,嫉妒者通常会产生轻蔑、懊悔、甚至同情等复杂情感。

青少年嫉妒心理从何而来   首先,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嫉妒是人类的一种原始情感,是一种本能,人人都有嫉妒心理

其次,嫉妒源于一个“大写的我”,即极端的个人主义。

在面对“人好我差,人有我无”这样的现象时,心里便不是滋味,潜意识中希望占有属于别人的东西。

当无法占有别人的东西时,便去破坏别人的东西,力图把别人拉回和自己一样的起跑线上。

最后,嫉妒与错误的教育理念有关。

家庭、学校和社会把“成绩”看成是衡量青少年是否优秀的首要标准,这给青少年传递了错误的信息,也为学业嫉妒提供了生根发芽的土壤。

消除嫉妒的4个心灵处方   1、正确认识自己   找到自己与他人的差距,扬长避短,挖掘自己的潜能。

不服输是一个人进步的动力,但希望事事在人前、样样不服输却是不切实际的。

人有所长,必有所短,想通这一点,就会减少嫉妒心理的困扰。

2、缩小“大写的我”   嫉妒心理的产生,归根到底是由于极端的个人主义――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把别人的优势看成对自己的威胁。

因此,要摆脱嫉妒心理的困扰,就要驱除私心杂念,拓宽心胸,把“大写的我”适当缩小,做一个性情和涵养良好的人。

3、让自己无暇嫉妒   当我们有很多事情要做时,就无暇去嫉妒别人了。

因此,积极参与各种有益的活动,努力学习,使自己真正充实起来,嫉妒心理就不会滋生、蔓延。

4、拥抱嫉妒   嫉妒之心,人人生而有之。

一方面,要看清较严重的嫉妒心理可能的危害性。

另一方面,嫉妒有时也能成为动力。

适度的嫉妒心理不仅是人之常情,还可能成为自己奋发图强的动力源泉,可利用嫉妒来激发斗志,努力拼搏,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小贴士   家长要改进教育理念和方法   几乎每个家长嘴里都有个完美无瑕的“别人家的孩子”。

他们总是拿孩子的短处去跟他人的长处进行不合理的比较,这种批评式的教育极易挫伤孩子的积极性, 影响孩子的自尊心,容易把孩子良好的欣赏、羡慕心理变成糟糕的嫉妒心理

教师能对每个学生的情感虽然不可绝对平均,但应该本着公正的原则对待学生,否则极易引起学生之间的嫉妒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