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PTCA术前术后心肌显像结果对比

作者:胡斌,魏月芳,刘艳,董平栓,杨喜山。

【关键词】 心肌显像;,冠心病;,PTCA,;支架;,核素心室显像

【关键词】 心肌显像; 冠心病; PTCA ;支架; 核素心室显像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199909/200509行PTCA及支架置入术者,并于手术前3 mo内行运动负荷/静息静息/硝酸甘油介入心肌显像核素心室显像检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于术前2 wk内行心肌显像. 患者在成功的PTCA或支架置入术后3~12 mo采用与术前同样方法行核素心脏检查,共收集46例患者,男31例,女15例,年龄(54.3±7.6)岁,急性心肌梗死2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9例.  1.2方法冠状动脉造影(CAG),若主要冠状动脉狭窄≥70%的病变均行PTCA或支架置入. 使用美国GE SPX6 SPECT仪,显像剂为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每次注射剂量为740 MBq. 在运动负荷/静息法检查中,有27例患者进行了次极量坐位踏车运动试验. 于24 h后做静息心肌显像. 硝酸甘油介入法心肌显像先行静息心肌显像,24 h后,注药前5 min舌下含服硝酸甘油0.6 mg,行心肌显像. 核素心室显像,采用体内标记的红细胞法,用平衡法门控心血池采集图像. 图像分析由两名核医学影像医师完成. 心肌灌注显像将左心室分成3个切面,16个心肌节段. 以心肌最高计数为100%,求出各节段心肌放射性计数与最高计数的百分比. 当某节段放射性>30%但<70%时判断为放射性减低区;≤30%时判断为放射性缺损区;减低区或缺损区在第2次显像有20%放射性增加时,判断为可逆性变化. 分别计算放射性缺损及减低的节段数. 心室显像计算左室功能参数. 室壁运动分正常、低下、无运动及矛盾运动,最后计算PTCA术前术后室壁运动异常的节段数.

2结果。

PTCA术前、术后心肌断层显像示缺血节段数分别为2.6±0.4与1.4±0.3(P=0.06),不可逆性缺损节段数分别为3.6±0.5与2.4±0.4(P<0.05). PTCA术前、术后缺血节段改善1个节段以上者50.0%(23例),无改善者23.0%(11例),缺血增加23.9%(11例);不可逆缺损节段减少1个节段以上45.6%(21例),增加10.8%(5例). 术前及术后左室射血分数为(51.2±2.3)%及(54.9±1.7)%,平均增加3.7%;运动低下节段数分别为2.6±0.3及1.9±0.4(P>0.05),较术前减少,但术后的改善较术前均无显著差异,反映左室收缩功能的参数高峰射血率(PER)及反映舒张功能的参数高峰充盈率(PFR)也无显著变化. 室壁运动比较分析发现,运动低下减少者16例(47.9%),无变化10例(31.2%),增加者8例(21.2%);术后运动改善者5例(15.2%),无变化者23例(70.1%),增加者5例(16.1%).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