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产业承接集中区快速发展路径

摘要:加快推进皖江城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关键在于产业承接集中区的先行快速发展。从分析皖江城市产业承接集中区的基础条件入手,结合实际,试提出一条加快推进产业承接集中区建设发展的新型路径:用先进的理念进行科学规划,坚持推进产业承接集中区“一个核心和三根支柱”的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生态产业承接集中区。。

作文 /zuowen/。

关键词:产业承接;集中区;快速发展;路径;生态        1导言   随着《皖江城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的编制完成并经国务院正式批准通过,皖江城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便开始拉开帷幕。产业承接园区作为皖江城市承接国际国内尤其是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对于整个示范区建设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承接产业转移的主体。规划建设产业承接集中区产业承接园区最重要组成部分,是产业承接园区的核心发展区域。产业承接集中区发展速度直接影响到整个产业承接园区发展进程,以至影响到整个示范区的总体发展目标能否按期实现。目前,安徽省委省政府已经出台了《皖江城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的实施方案,方案在加强开发园区建设中着重强调要编制实施承接产业转移集中区建设总体规划和起步区详细规划,并且于今年5月份在芜(湖)马(鞍山)巢(湖)和安(庆)池(州)铜(陵)两处省直管产业承接集中区分别设立了省直建园区和市直建园区,但是当前关于加快这些园区建设发展的具体模式和路径还鲜有研究,没有合适的、快速的发展路径,势必会造成示范区建设进程受阻,因此探析产业承接示范区快速发展的路子已经是刻不容缓。 毕业论文   2产业承接集中区基础条件分析   根据皖江城市带的分布特征,充分发挥毗邻长三角的区位优势,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和良好的岸线资源,安徽省结合示范区规划确立以沿长江一线芜(湖)马(鞍山)巢(湖)和安(庆)池(州)铜(陵)六市承接产业转移集中区,并分别确定了芜马巢和安池铜两处省级直管集中区。通过充分的调研工作,根据园区产业承载能力、空间容量、拆迁成本、区位交通等因素,作为省直管集中区重点建设的8个园区在不久前也已经确定,芜马巢省直管集中区选址巢湖和县作为省直建园区,市直建园区分别位于芜湖三山区、马鞍山当涂县和巢湖无为县;安池铜省直管集中区选址池州梅龙园区作为省直建园区,市直建园区分别位于安庆环石门湖区域、池州市和枞阳县。   2.1基础设施建设分析   包括芜马巢和安池铜两处省级直管集中区在内的皖江城市带基础设施建设比较完善,高速公路与国道省道干线公路网密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拥有多条干线铁路,高速铁路也在快速发展,干线航道、运河航道和港口等水运设施建设相对完善,综合交通发展水平处于安徽省内领先水平。截至2009年年底,皖江城市带已建成通车高速公路1600公里,拥有合宁、芜宣、沿江、318国道等多条高速公路,形成了“四纵三横”高速公路骨架网,与长三角的接口有六个,另有在建高速公路约500公里;拥有京沪、沿江、宣杭以及铜九等多条干线铁路;皖江城市带航道总里程为4440公里,占全省航道总里程的68%,2008年,皖江城市带各港口共完成港口吞吐量2.419亿吨,占全省港口总吞吐量的92%。随着快速客运铁路、城际铁路以及跨长江通道和疏港道路的建设,机场布局的建设与完善,产业承接集中区的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将会更加完善,在对接长三角、承接产业转移中的作用将更加突出。另外,两处集中区园区道路、给排水系统、污水处理、能源供应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些都为集中区的加快发展奠定了基础。 作文 /zuowen/   2.2经济基础分析   目前,产业承接集中区六市综合经济实力在规划的皖江城市带九个市(简称“皖江九市”,不包括六安市的金安区和舒城县,下同)中处于领先地位,是安徽省经济发展的“第一方阵”,经济增长速度较快,经济基础较好,但同时也要注意到,集中区内各个市的经济实力也存在一定的差距,地区发展之间存在着不协调的因素。(见下表)   注:①增速是按照可比价格,相对于上一年即2008年计算而得到;②常住人口短期内视作没有变动。(数据来源:根据安徽统计信息网整理计算得到。)   从经济总量上来看,2009年,产业承接集中区六市GDP总量占皖江九市的比重超过50%,达到52.9%,占安徽省的比重也达到34.7%。其中,GDP总量超过500亿的有芜湖、马鞍山、巢湖、安庆四市,覆盖整个产业承接集中区的大部分地区;从地区经济增长速度来看,2009年,产业承接集中区六市GDP增速均保持在两位数,其中,芜湖、池州两市达15%以上。六市GDP的平均增速为13.0%,高于安徽省平均水平,但低于皖江九市3个百分点,这可能是由于受到作为安徽省会的合肥增速较快的影响;从人均GDP来看,皖江六市差别较大,人均GDP最高的马鞍山市达到51776元,分别是是皖江六市皖江九市和安徽省人均GDP的2.4倍、1.3倍、3.2倍,而最低的巢湖市仅为12880元,低于全省水平,分别为皖江六市皖江九市的59.7%、31.6%,而皖江六市人均GDP达21560元,占皖江九市52.9%,是全省的1.3倍;从人均GDP的增速上来看,皖江六市之间也呈现出较大的梯度,这可能与作为基数的经济规模大小有关,而皖江六市人均GDP增速保持在两位数增长,基本与全省水平持平。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产业承接集中区综合经济实力相对比较雄厚,经济增长速度较快,在整个皖江城市带处于发展前列,完全有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的能力,而且已经具有寻求得到快速发展的经济基础。同时,必须注意到产业承接集中区内各市的经济发展也存在一定的不协调因素,这可能也是在产业承接集中区建设发展过程中能够得到逐步消除的自然过程。 作文 /zuowen/。

作文 /zuowen/。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