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识谱教学的重要环节

摘 要:不少中小学生唱歌曲尤其是直接模唱歌词的能力是相当强的,但是让他们唱曲谱却感到困难,这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如何加强中小学识谱能力,本人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一些方法进行训练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首先要加强学生用“唱名”来唱曲调的重要性,分阶段训练唱名音程感”,充分利用柯尔文手势从小学阶段加强学生音高感,中年级结合唱歌教学有意识地进行“多唱歌谱”的“唱名音程感”训练学生识谱能力也就会渐渐增强。

毕业论文网   关键词:视唱唱名唱名音程感   1 从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说起   不少中小学生唱歌曲,尤其是直接模唱歌词的能力是相当强的,但是让他唱曲谱却感到困难,这是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

数年前笔者在一次听初中一年级的音乐课时,看到教师先唱do―re―mi,让学生自己接着唱;mi―re―do,全班学生竟然都唱不准这三个音。

这使我感到惊讶。

后来,对一所中学两个初三毕业班学生逐个进行视唱能力的测验中,发现能够用唱名唱准C大音阶(从do到高音do八个音)的学生的比例甚低。

同样,对多所中学的数百名初中学生视唱能力测验中,也得到“大部分中学生不能唱准C大调音阶”的测量结果(当然,这个不能说明所有的学校和班级都是这样)。

不能说这些学生都是“音盲”或“音高感不强”,因为他们在课上、课下唱许多歌曲时音准是没有问题的,他们在模仿唱流行歌曲时,连相当难的音程也都唱得非常准,说明他们的音高感是相当好的。

在实际音乐教学中,学生普遍喜欢唱歌词,不喜欢唱歌谱,许多熟悉的歌曲若让学生唱谱,就感到很困难。

这说明学生们用“唱名”来表示音高的这种观念始终没有培养起来,即缺乏使用“唱名”来唱曲调的能力。

2 识谱教学学生用“唱名”来唱曲调的重要性   如果从心理的角度对识谱视唱)的过程(主要是音高训练进行分析,视唱有三个心理过程:第一是视觉反应的过程,即用眼看乐谱(识别音符)的过程;第二是听觉反应的过程,即从听觉的印象中“检索”出相应的音高的过程;第三是动作反应的过程,即指挥发声器官或其他动作器官进行唱或奏的过程。

当然,这是我们对视唱过程的心理分析,这三个方面是一个都不能分开的过程。

3 学生普遍缺乏“唱名音程感”的原因   现代学生音乐经验的获得,大部分在音乐课之外。

从幼儿开始,在家庭、在校内外各种场合,他们听过大量的音乐,积累了丰富的音乐经验,建立起对音乐各种要素的听觉印象。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大量听到的是歌唱声和乐器声,除了在音乐课上,几乎接触不到“唱名”。

如果在音乐课上我们是很少进行唱名”的练习,那么学生们不掌握“唱名音程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学生普遍缺乏“唱名音程感”的原因,就在于我们的音乐教学中用“唱名进行歌唱的练习不够。

我们的音乐教学必须十分重视对学习的“唱名音程感”的训练,以使学生打好识谱技能的基础。

这一点,对学习线谱或简谱来说是完全一样的。

4 训练唱名音程感”的最好方法   练习使用唱名,可以用两种方法:一种是结合歌唱等音乐实践活动进行方法;另一种是专门训练方法,即使用听音(听辨)、视唱视唱练习曲)的方法

对于普通音乐教育的中小学音乐课来说,主要是采用结合音乐实践活动的方法,也就是说,在学习唱歌、演奏器乐等过程中,进行唱名”练习。

在丰富多彩的音乐实践活动中顺带地进行唱名音程感”的训练,这是一种自然的、符合儿童特点的方法,要尽量少用甚至不用专门训练方法,因为它容易变成枯燥的、机械的技术操练,学生没有兴趣,效果也不会好。

即使稍作一点短时间的专门练习,也必须带有游戏性,以保持兴趣为前提。

5 训练唱名音程感”的最佳期   训练唱名音程感”的最佳时期是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当然在幼儿时期也是很好的)。

这个时期的儿童在听觉的辨别力和记忆力方面都是发展得最快的阶段,牢固地掌握音高感,对这个阶段的儿童来说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在小学低年级进行唱名音程感”训练的时候,不必使用乐谱。

因为,不用乐谱只用听唱的方法学习“唱名”,减少了学习识谱的难度,使儿童集中于听觉方面的学习(充分利用最佳期),也可以很好的运用柯尔文手势直观生动的进行音高教学识谱的视觉反应训练,留待以后(中年级开始)逐步进行

这样的安排是符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的。

6 各年级唱歌教学中都要注意“多唱歌谱”   在低年级没有牢固地建立“唱名音程感”的班级,在中、高年级,初中阶段怎么办?唯一的办法是结合唱歌教学等,有意识地进行“多唱唱名”的“唱名音程感”训练

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必要的“补课”。

这种“补课”训练必须采用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方法

学生的能力和兴趣与小学生不同,但也不能采用成人的、专业的那套方法

在许多中学音乐教学中,忽视青少年的特点,采用成人化的、专业化的方法我们应注意避免。

如果我们在小学低年级的音乐教学中,认真地进行“模唱唱名”和“唱名背唱”的练习,使学生比较牢固地确立“唱名音程感”,那么在以后音乐课的识谱教学中将会进行得比较顺利而有效,相信就不会陷于本文开头所说的到了中学仍“唱不准音阶”的困境了。

参考文献   1、《中小学音乐教育》   2、《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中国音乐教育》,人民音乐出版社。

4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