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成因与对策

[论文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利益驱动对策      [论文摘要]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严重危害我国的市场经济建设与与市场信心。

本文针对会计信息失真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具体表现,分析了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会计信息失真越来越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会计核算应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

如果会计信息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会计工作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甚至会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导致决策的失误。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及危害   目前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最突出表现为虚盈实亏、资产不实、隐瞒负债。

常见的作假手段有:有的单位通过少转成本,少摊费用等手法,将亏损变为盈利;有的违背销售实现确认原则,采取年终突击开票方式,虚增产品销售收入,人为地增大当年经济效益;有的故意延长费用的摊销期限,人为地调节特定会计期间的损益;有的采用不合法凭证,省略必要的核算过程,或者凭证不归档等进行作弊。

《经济日报》2006年12月23日报道了财政部抽审百户国有企业2005年会计报表情况,多数企业主要会计要素核算存在偏差。

其中,81%的企业存在资产不实问题,共虚列资产37.61亿元;83%的企业存在所有者权益不实问题,共虚列所有者权益26.12亿元;89%的企业存在损益不实问题,共虚列利润27.47亿元;27%的企业明显存在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不真实、不合规的问题。

这些虚假或严重失真会计信息已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大公害,它严重影响了我国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造成了大量国有资产流失,误导投资者和债权人,使他们根据虚假或失真财务信息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同时也误导政府监管部门,使监管部门不能及时发现、防范和化解企业集团和金融机构的财务风险,这样也为贪污腐败、行贿受贿等违法行为和经济生活中不良风气提供了温床。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   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企业本身的内在原因,也有社会监督不力等客观因素。

具体地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利益驱动

一是偷税、漏税的经济利益驱动

所得税是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通过纳税调整,将会计利润调整为应纳税所得额,再据适当税率计算得出的。

因此,基于偷税、漏税,减少或推迟纳税等目的,一些企业便会利用各种方式粉饰会计报表

当然也有些企业基于资金筹措和操纵股价的目的,有时甚至不惜虚构利润,多交所得税,以证明其盈利能力;二是粉饰政绩的政治利益驱动

目前国有企业改革已进入了攻坚阶段,国有企业扭亏为盈,创造良好的经营业绩既是一项经济任务,也是一项政治任务。

对于企业领导人而言,若完成此项任务,可谓前途光明,否则可能职位难保。

因此,这些企业就可能极力粉饰会计报表,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三是为了取信于人,筹集资金。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银行等金融机构出于风险考虑,一般不愿意贷款给亏损企业和缺乏资信的企业

为了获得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或供应商的商业信用,经营业绩欠佳、财务状况不健全的企业就会提供一些失真会计信息去极力粉饰会计报表

2.监督不力。

一是社会监控系统不健全。

企业审计监督虽然设置了较多的行政执法机关和社会监督力量,但是实际上各自为政,不能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二是审计检查中不能严格执法。

一些部门只是为了追求一定经济利益,只是想通过收费,甚至分成等形式到企业中捞一把,对一些违法违纪情况视而不见,或者以罚代法了之;三是会计人员的监督职能得不到发挥。

随着我国《企业法》等有关法规的进一步实施,企业经营者的经营自主权得到落实,而如何有效合理地监督制约经营者的权力和行为,却一直没有很好地解决,于是在企业中普遍出现了“顶得住的站不住,站得住的顶不住”的怪现象;四是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监督不力。

有些企业虽然设有内部审计机构,但却与财务机构是一套人马,对财务机构本身根本就不能实施监督,还有一些企业的内部审计仍是一片空白,那就更谈不上监督了。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