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前外固定术用于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7.20.26 毕业论文网   摘要 目的:观察骨盆前外固定术用于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收治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40例,随机平分为观察组(骨盆前外固定术)和对照组切开复位内固定),观察相关指标。

结果:观察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P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对比性。

方法:对照组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患者进行常规消毒、麻醉,嘱咐患者术中保持仰卧位,在耻骨上方做一弧形切口,约2 cm;逐层切开皮肤,并对韧带进行分离,暴露组织,对骨折端进行复位,置入钢板固定,缝合伤口,引流,给予抗生素。

观察组给予骨盆前外固定术

根据患者的基本情况,在X线的引导下从髂前后上棘连线处进针,在正中处做一切口,并选择合适的角度进行骨皮质钻开措施,拧入螺钉,并在髂嵴两侧置入固定针,安装外固定器材,稳定后拧紧外支架,并给予抗生素,术后第3天拔除引流管,指导患者功能锻炼。

观察指标:对两组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拔除引流时间、骨痂形成时间、肿瘤消退时间、并发症进行观察和评价。

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经治疗后下肢正常,无旋转、无疼痛,步态正常;②有效:患者经治疗后下肢无旋转,但肢体不等长2进行检验;计量资料(拔除引流时间、骨痂形成时间、肿瘤消退时间)用(x±s)表示,t检验;当P。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