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波及其经济价值分析

[摘要] 电磁波是一种物理现象,随着人们对电磁波认识的深化,其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经济价值越来越大。

[关键词] 电磁波波长应用   变化的电磁场在空间的传播称为电磁波

电磁波在各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并由此创造着越来越大的经济价值

一、电磁波的产生      任何LC振荡电路原则上都可以作为发射电磁波的振源,但要想有效地把电路中的电磁能发射出去,除了电路中必须有不断的能量补给之外,还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频率必须够高。

电磁波在单位时间内辐射的能量是与频率的四次方成正比的,只有振荡电路的固有频率越高,才能越有效地把能量发射出去。

要加大固有频率,必须减小电路中的L和C的值。

2.电路必须开放,LC振荡电路是集中性元件的电路,即电场和电能都集中在电容元件中,磁场和磁能都集中在自感线圈中。

为了把电磁场和电磁能发射出去,必须把电路加以改造,以便电、磁场能够分散到空间里。

为此,我们没想把LC振荡电路加以改造。

改造的趋势是使电容器的极板面积越来越小,间隔越来越大,而自感线圈的匝数越来越少,这一方面可以使C和L的数值减小,以提高固有频率;另一方面是电路越来越开放,使电场和磁场分布到空间中去。

最后振荡电路完全演化为一根直导线,电流在其中往复振荡,两端出现正负交替的等量异号电荷。

这样一个电路叫做振荡偶极子(或偶极振子),它已适合于做有效地发射电磁波的振源了。

实际中广播电台或电视台的天线,都可以看成是这类偶极振子。

二、电磁波的分类      自从赫兹应用电磁振荡的方法产生电磁波,并证明电磁波的性质与光波的性质相同以后,人们又进行了许多实验,不仅证明光是一种电磁波,而且发现了更多形式的电磁波

1895年伦琴发现了一种新型的射线,后来称之为X射线;1896年贝克勒耳又发现放射性辐射。

科学实践证明,X射线和放射性辐射中的一种γ射线都是电磁波

这些电磁波本质上完全相同,只是频率波长有很大差别。

例如光波的频率无线电波频率要高很多,而X射线和γ射线频率则更高。

为了对各种电磁波有个全面了解,我们可以按照波长频率的顺序把这些电磁波排列起来,这就是所谓电磁波谱。

无线电波由于辐射强度随频率的减少而急剧下降,因此波长为几百千米(107厘米)的低频电磁波通常不为人们注意,实际中用的无线电波是从波长λ约几千米(相当于频率在几百千周左右)开始。

波长在3千米~50米(频率100千周~6兆周)范围,属于中波段,波长在50米~10米(频率在6~30兆周)范围为短波,波长在10米~1厘米(频率在30~3万兆周)甚至到达1毫米(频率为3X106兆周)以下的则为超短波(或微波)(有时按照波长的数量级大小也常出现米波、分米波、厘米波、毫米波等名称)。

可见光波长范围很窄,λ大约在7.6厘米~4.0X10—5厘米之间(在光谱学中习惯于采用另一个长度单位——埃()来计算波长,1月=10—8厘米,用?来计算,可见光波长约在7600~4000范围内)。

可见光向两边扩展,波长比它长的称为红外线波长大约从7600直到十分之几毫米,它的热效应特别显著;波长可见光短的称为紫外线,波长从4000~50,它有显著的化学效应和荧光效应。

红外线和紫外线,都是人类的视觉所不能感受的,只能利用特殊的仪器来探测。

无论可见光红外线或紫外线,它们都是由原子或分子等微观客体的振荡所激发的。

近年来,一方面由于超短波无线电技术的发展,无线电波范围不断朝波长更短的方向进展;另外一方面由于红外技术的发展,红外线范围不断朝波长更长的方向扩充。

目前超短波和红外线的分界已不存在,其范围有一定的重叠。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