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改良B—Lynch缝线术治疗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大出血

【关键词】 改良B—Lynch缝线剖宫产 宫缩乏力 大出血

产后出血是产科危重症,是全球导致孕产妇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在盖铭英审译的第四版ALSO教材中,产后出血四大原因宫缩乏力居首位,占70%。由于剖宫产率的不断上升,剖宫产术中大出血而切除子宫在临床时有发生。我院自2007年开始,采用骆亚平等报道的改良B—Lynch缝线术[1]治疗7例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大出血,取得良好的止血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7—2008年共分娩2456人,其中剖宫产1005人,有7例在术中发生大出血,5例子宫收缩乏力大出血,2例胎盘剥离面弥漫性出血,继而宫缩乏力。患者年龄24~32岁,孕周38~40+5周,均为初产妇,其中3例为无指征剖宫产,2例持续枕后位产程进展缓慢改行剖宫产,2例胎儿宫内窘迫行剖宫产,7例中3例点滴催产素加强宫缩

剖宫产均采用联合阻滞麻醉和新式剖宫产术,术中均娩出胎盘后即发生大出血,继而子宫不收缩松软呈“软袋”状,经子宫局部注射缩宫素、双手按摩子宫5min后无改善情况下,立即采用改良B—Lynch缝线术。

1.2 手术方法[ 2 ] 将子宫托出腹腔,双手挤压见子宫出血基本停止,则证明行改良缝合术成功的可能性大。以1—0进口可吸收线从子宫切口下缘2cm左侧中外1/3交界处进针。穿过子宫肌层,然后从切口上缘对应部位出针,依次穿过肌层、浆膜层,出针后于宫体中部向宫底方向垂直褥式缝合一针,深达肌层出针,再于子宫底垂直褥式缝合一针(距宫角3cm),出针后缝线绕过宫底达子宫后壁,于宫体后壁中部与前壁缝合相对应部位向宫颈方向垂直缝合一针,出针后在相当于子宫下段切口水平,自左向右缝合一针,进出针部位相当于中外1/3交界处。同法缝合右半部从后壁向前壁的缝合,方向相反,最后于切口右侧中外1/3交界处的切缘下方2cm处出针。所有缝合均不穿透蜕膜层,由助手双手纵向挤压子宫,缓慢拉紧缝线的两端后打结,使子宫呈纵向压缩状,外观如同两条纵向背带将子宫大致分为三等份,所以亦有人形象地将这种方法称为“子宫背带式缝合术”[3]。观察子宫出血情况,无出血出血基本停止常规缝合子宫切口后关腹。

2 结果。

7例剖宫产术中因宫缩乏力大出血的患者经改良缝合术治疗均出血停止,术后未发生再出血,无其他并发症如子宫血循环不良情况或肠管嵌顿发生。除了正常产后宫缩痛外无其他不适,产后恶露与其他剖宫产患者无异样,住院时间无延长,手术费用未增加,病情稳定,住院6天均痊愈出院,7例均随访。除了1例因术中发现有盆腔炎症患者术后3个月内有轻度下腹痛外,其他均无异常反应。产后2个月常规行B超检查子宫均恢复正常大小,月经复潮时间无异常,无痛经出现。

3 讨论。

剖宫产术中发生宫缩乏力大出血,一般的方法是按摩子宫,应用药物(缩宫素、麦角)、宫腔填塞、结扎子宫动脉、髂内动脉结扎、动脉栓塞。后3项措施受医疗设备和人员技术水平限制,不易开展。所以经一般处理无效时只能选择子宫切除以挽救产妇生命。而B—Lynch缝线术却具备5大优点:一是疗效确切,二是易于掌握,三是快捷方便,四是价格低廉,五是保留子宫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