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上身【周森锋:一纸任命惹“祸”上身】

周森锋,29岁,湖北宜城新一任政府市长

这位“全国最年轻市长”身上有着诸多光环,但公众似乎更热衷于周森锋这个人本身。

因为地方政府在披露有关信息方面做得不尽如人意,周森锋三个字成了网络热词。

公众聚焦下,周森锋的光环与瑕疵一一显现,让周森锋感到不堪其扰,甚至无法安心工作

“背景门”、“天价烟门”、“打伞门”等等事件,使周森锋无可奈何的登上了舆论的高峰。

被称为当代“最年轻市长”的周森锋,以29岁年龄、硕士研究生学历优势、“全票”当选,在湖北襄樊地区宜城市就职后,连日来一直遭网民质疑而成为热点,尽管最初网民所怀疑的“高官家庭”背景属子虚乌有,也未发现他有买官的事,但是,经过反复的“人肉搜索”,终究还是让这位“乘直升机”市长露了馅:他在清华大学读研究生学历时,论文《基于价值链的房地产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涉嫌抄袭,也就是说,他有学术不端行为,其硕士学位“注水”了。

更可叹的是,他妻子霍焰的论文也遭抄袭指责,他自己又被“爆”出了抽“高级天价烟”,云云。

一时间,中国最年轻市长周森锋陷入了无尽的烦恼之中,“影响了正常工作”。

周森锋其人      2009年6月21日下午,湖北宜城市第四届人大第四次会议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产生了新一任市长

以全票当选市长周森锋今年29岁,系湖北省目前年龄最小的市长

周森锋出生于1980年7月,河南禹州人,清华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工学硕士。

自2004年参加工作以来(系襄樊向清华大学引进高素质人才),他历任襄樊市建委副主任、规划局副书记、副局长和宜城市副市长、副书记、代理市长

当地有关部门介绍,无论在哪个岗位上,他都是责任心强,作风民主,经常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受到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

在接受新闻媒体采访时周森锋表示,他一定不负重托,不辱使命,恪尽职守,把自己的全部精力贡献给宜城这片热土。

宜城一名公务员表示,29岁担任县市党政正职,在中国的政坛目前周森锋应是第一人,因此他应该是中国目前最年轻市长

周森锋这样身居高位而且年轻有为的还有共青团山东省委副书记张辉、共青团泰州市委副书记孙靓靓、还有未来将要从政的四匹黑马被称为四大才子的薄瓜瓜、李禾禾、申宝峰、韩汗,他们都将可能成为未来中国的主人和重要建设者。

5月份,襄樊市提拔周森锋担任正县级领导职务,并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规定,在当地媒体上予以了公示。

有人分析,周森锋能够在短时间内成为县市党政正职,拥有三个机会,一是利用襄樊两年内引进硕士博士182人的机会,从清华赴襄樊,并一开始就安排为副处级干部;二是工作4年后就被组织安排到县市基层工作;三是去时时机比较好,周森锋作为一个外来干部年轻干部,再加上自己的政绩,仕途顺利也就顺理成章了。

全国最年轻的正县级干部是29岁,与当年红军20多岁都是军团级干部相比,算不上新闻。

不过,在和平年代,在政界,没有足够的资历要成为高干也是很不容易的。

周森锋的简历分析,一是少年老成,天资聪颖,24岁就已经是清华大学硕士,他毕业于同济大学,但是能够在清华读研,还是凭着真本事的;   二是专业对口,适应性强,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既有扎实的管理学基础,又有强化的应用管理能力,而且按照工科做学问的逻辑,在明确目标的前提下,方法选择、程序控制、资源整合都围绕着清晰的目标在做事,这种专业基础是非常有利于从政的;   三是走了“当前干部选拔任用的捷径”,起步较高,近年来,地方政府为尽快优化人才结构,提升干部素质,走短平快的路子就是引进高素质人才,既然周森锋符合襄樊市引进人才的标准,从副县级起步,一毕业就进了襄樊市建委,任副主任,无论该副主任是实职还是虚职,但是从一个专业领域了解一地的全貌,发展平台扎实,视野开阔,能够发挥他的专业优势,又能得到较好的人脉资源,得到领导的了解和认可;   四是初任公务员的基础相当扎实,在毕业后三年内,通过建委和规划局(属于建委系统)的工作锻炼,没有过多的工作调整,在这个专业领域(也是风险敏感地带),取得丰富的工作经验,也得到一定层次和范围的领导认可,证明了他的德才品学的综合素质;   五是在干部调配路径中走的比较平稳和顺利,通过党委组织系统调配,到襄樊市属下的县级市委工作,任宜城市委常委和市政府党组副书记,只要组织任命就可以了,相对说来机制灵活,不受人大换届等程序和时间周期的限制,经过市委讨论决定,市委组织部门就可以调配,在宜城市范围内也很容易得到党政干部和群众的了解,为他转向政府主官奠定了基础;   六是从党委转向代市长,任用方式巧妙而灵活,按照现行的做法,由党委提名任命为代市长,同级人大常委会一般不会提出反对意见,代市长主持政府工作,出入于政府内外,营造了政府换届选举的政治舆论氛围,等到人大换届选举,已经取得代表的口碑和认可,那么,最终当选为市长也是实至名归的事情了。

所以,从04年副县级到09年正县级,也不是乘坐“直升飞机”上来,还是符合用人标准和组织程序,当然,他的自身素质和外部环境机遇比较好,也是一种巧合。

“直升机速度”引非议      但是我们也不难看出,周森锋不到5年的工作经历中,他一共调动了3个单位、6次职务,也就是说,他的提拔、调动简历几乎都是以月为计算单位的,调动之频繁可见一斑。

从一名普通的大学生到市长,仅仅用了不到5年时间。

这一点引起了网民的不同意见并导致了人肉搜索。

平心而论,若一位货真价实的清华硕士,工作几年后当个正处级,也是可以的。

但是,为什么周森锋“全票当选”市长的消息一出,网民便不依不饶?原因有四:首先是湖北方面对周森锋提拔太快,他从校门直接进入襄樊官场,没有到基层去锻练和磨练,还当了市属的副处级领导,他当建委副主任仅24岁,又不是襄樊本地人,其决策真的能科学、正确吗?尤其是他在极短时期内,在并无任何突出政绩的情况下,被提拔为掌管一个县级市的市长,辖下有60万人口,权力比机关的正处级大多了,这就是“乘直升机”,因为这种“破格”并不公正,老百姓当然很反感。

二是周森锋的升迁,完全是靠机遇、靠运气,即他凭年轻、凭学历这两个条件,在并无政绩业绩的情况下,便事先被圈定为提拔对象,几个月就为了过渡而“蹦一下”,这样,就对其他踏实工作盼升迁、做出业绩无机会的广大襄樊地区干部,造成了极大的不公。

因为宜城市长只有一个,而在宜城乃至襄樊的处级副处级干部范围内,具备当宜城市长条件而能力又强于周森锋、并且情况又比周森锋熟悉的人,何止十个八个、二十个三十个?为何就选了并无任何建树的周森锋?这不是“三唯”:唯名校、唯文凭、唯年轻吗?所以,周森锋“一蹦三跳”,是襄樊市任用干部问题上的不慎重,搞直升飞机,是组织路线上选拔干部的不公。

周森锋并未在宜城做出业绩,他又凭啥能“全票”当选?所有宜城投票的人大代表是都了解他、还是搞了投票过场游戏?这些都易引发网民或不上网老百姓的反感。

三是媒体发表的那幅周森锋视察工作时让别人打伞的照片,颇让网民反感,这虽是“小事”,但大家便认为他有官气。

那天若真下雨,周森锋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为何不自己打伞而让比他年长的下属打伞?联系到温家宝总理视察时自己打伞的情景,两者高下立见。

四是像周森锋这样的年轻“三门”干部,人们还是不放心,担心他上去后会瞎折腾。

当初仇和被提拔为江苏副省长前,他在原地市级书记任上卖掉国有资产的主张也遭质疑,后来他表态当副省长后绝不会瞎折腾,大家才放心。

当然仇和提拔后干得很好,调到云南后也有好的口碑。

从这点讲,周森锋的快速提拔,被网民质疑是必然的,何况他终究不过是正处级,所以媒体敢于不断“质疑”,亦不担心遭封堵。

周森锋的学术论文抄袭,若属真,则非常可惜。

不过,以干部政策而言,即使抄了论文,也未必就会遭免职,若他的上级为体现自己引进人才政策的“正确性”,只要让他作个检讨或背个处分亦可过关。

倒是周森锋真的被迫下台,就会牵连决策提拔他的上级,所以周森锋再快速窜升的空间可能会有阻碍已。

从另一种角度来讲,周森锋抄袭论文,本身亦是制度的受害者,什么制度?现行的教育体制,如研究生扩招大跃进、学位职称评定的论文发表数量、导师的不负责任等,试想,一个本科刚毕业的大学生,真的就有水平在所谓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吗?这不是逼人造假吗?我们要培养那么多“注水”的硕士、博士干什么?当然这是题外话了。

应何去何从?      从年龄、学历、选拔程序、家庭背景到毕业论文,从别人为他撑伞到桌上价格不菲的香烟……这位新市长似乎完全生活在聚光灯和显微镜之下,一言一行都受全民审视。

不堪其扰的他无奈请求舆论“给我不受干扰的成长环境”,不但自己断然拒绝媒体采访,还要求父母、母校、工作过的单位及同事对外人的探究保持缄默。

可惜“树欲静而风不止”,一波接一波的“人肉搜索”,几乎有挖不完的新闻,说不完的话题,让周森锋襄樊市都备受“地毯式轰炸”之苦。

本来,29岁(甚至年龄更小)担当一方市长重任,在欧美政坛并不鲜见,而舆论并不去质疑什么子因父贵等。

为何中国网民穷追猛打周森锋,大有不揪出问题来绝不罢休之势?要说个别人与这位市长有过节,故意抹黑他,显然无法解释如此汹涌的群体行为;要说网民集体患“红眼病”,忌妒他人年纪轻轻就平步青云,又不能忽略质疑声中清晰流露的理性思考。

其实,说到底,中国公众如此异常关注,还是在于当前不透明选拔环境引发的官员信任危机,未必是对“全票通过”的周森锋本人有什么负面期待。

按说,当下充斥网络的种种猜测都是民意之表现,理应在新市长获任命之前――而非之后,充分表达出来,但现在一纸任命之所以遭逢强大舆论反弹的尴尬,处处听闻“马后炮”,其实是中国官员的选拔机制缺乏足够透明度,令全民“挑刺”环节无法前移。

如所谓“任前公示”,一般短短数十字,内容空洞单薄,除了姓名、性别、年龄、学历、现任职务、拟任职务之外,工作实绩、选任理由、财产状况和家庭背景等更便于监督的信息,往往或者语焉不详,或者根本就付之阙如。

这既对公众不尊重,也无视公众的监督作用。

可以说,公众的疑虑与不满,都在于改革官员选拔机制的强烈期待,而“最年轻市长”只是一个公众渲泄情绪的“出头鸟”,如果机制问题不解决,即便周森锋的真实背景公开,这种质疑也不会消失,下一个“周市长”依然要承受公众的猜测。

作为纳税人,当然不放心将自己的利益和命运交付给不明底细的官员,只好利用手中有限的利器――“人肉搜索”,去寻找尽可能自身想要的更多信息,衡量官员德才能否胜任。

倘若被搜索者仍对这种“指指点点”充耳不闻、视而不见,选择讳莫如深的“鸵鸟对策”,只可能给公众提供更大的质疑空间,动摇政府公信力。

而持续的追问一旦偏离起初善意和本能的惯性思维,事无巨细的“人肉搜索”兼具的网络暴力特性就可能剥光官员的“衣服”,重创个人隐私。

于公于私,均不利也。

古语早有云,“自在莫做官,做官不自在”,古人为官以“举头三尺有神明”自律,现在是“举头三尺有网民”监督。

在机制突破还未出现之前,一个现代官员,至少应该主动将自己置于民众监督之下,并学会在监督的“干扰”下做事,补上民意关这个程序。

在这个网络时代,既然公众有那么多问题想弄清,为官者大可主动借网络发声,用公关技巧去坦然应对质询。

如此一来,既能满足更多人的好奇和诉求,更能澄清某些事实真相。

于官员个人,这可塑造良好从政形象;于政府整体,则可传递政治民主的气息。

当此之际,这样的公关课,不仅身为80后的“最年轻市长”要迅速补上,中国各级政府机构也要迅速补上。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