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祖《百字碑》新注|吕祖百字碑

养�忘言守      �,为道门专有字,“�”字中含“一、无、氵、灬、”。

“一”,为真一,为元精。

要使元精逆流,须得明师真诀。

学士如能得命功真法诀,则能得此真一。

《悟真》云:“得一万事皆毕。

”“无”,为养性,于万事中无心,一心清净,此为炼己之功。

“灬”(四点)中含“氵”(三点),三点三点水(氵),四点为火。

四点中如不见三点,为见火不见水,为火水未济之卦。

四点中见三点,为水火既济之象,得明师真传能坎离交媾。

吕祖讲养�,乃为养精�。

人身有精则存,无精则亡。

学士立志修道,切勿贪房事。

吕祖另有诗云:“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悬剑斩愚夫,虽然不见人头落,暗里却教君髓枯。

学士于子女长大成人,父母百年之后,寻拜明师访道,以求长生。

养�之要在忘言

为何要忘言,因人之上腭有一腭缝,此缝连任脉,通泥丸,故打坐时舌抵上腭。

人说话多,会从此缝泄真�。

丹经云:“念经伤�养太和。

”又云:“日出千言,不损自伤。

忘言,指不要多说话。

“守”,守何处?此必须得明师口传心授。

守在中宫,又名祖窍、玄牝之门。

丹经云:“玄牝之门世罕知,知此一窍,即为神�穴,所谓结丹在此,脱胎亦在此。

”祖窍在何处?今以手势指明。

右手大拇指与小指伸开,中间三指合拢,弯曲至手心。

大拇指按住心窝,即为心位,为天;小指按住肚脐,即为肾位,为地。

天地相距八寸四分。

中间三指所指部位,乃中宫黄庭。

自百会至会阴做一直线,再以心窝、中三指、肚脐做垂线,与此直线相交之点(三点),再以此三点做三个圆圈,就得知南海、黄海、北海之位,即为真正的虚无之窟,丹家安炉立鼎、结丹之处。

鼎立于心位,炉安于肾位,中宫甘露凝结之所,温养之地。

守,就守这个中宫――玄牝之门,双目紧盯之,无论行住坐卧,心神注于中宫,须臾不离,即为真打坐。

假打坐者形貌端然,而心神飞矣,妄念纷纷,为顽空、静坐枯修。

学士如鸡抱卵心常听,以至诚专一之心注于中宫,即为“养�忘言守”。

降心为无为      人有七情六欲,喜怒忧思悲恐惊,又有权力欲、金钱欲、色欲等等,此皆为戕伐性命之刀矛。

人欲修道,当敛收情欲,降心侍师。

性命双修之诀,乃天地至宝,故不可以高傲求之,人须谦虚谨慎。

李自成、黄巢、苻坚等,因骄傲而毁败政权。

家国一理。

丹家以心为君,以身为国,以精�为民,以龙虎争战为野战,学士如心君骄狂,肆意放纵,则精�枯竭,身如逝水。

心降后,当专志清净无为。

老圣日:“致虚极,守静笃。

”不以杂务营心,不以情欲动念,于此静中觅一动机,再以动机之时采药

动静知宗祖      “动”,指活子时动,分为一阳初动与一阳来复。

一阳初动,以无孔笛双吹收元精;一阳来复,二候至,当以采药之法得甘露

“静”,指人大部分时间活子时不动,静之时不可忘此机

此机丹家称为“爻动、盗机、铅遇癸生、情动、淫性”,为成佛做祖之机。

不识此机,乃未得诀也。

“宗祖”,指先天真一之�,为真铅。

不知真铅之出处,为盲修瞎炼。

今特指明,“宗祖”乃指性能量――元精。

人身有此精则生,无此精则亡。

老年人须以精补精,补破篱笆,补至精�足,方可返少年之体态精神。

此能量,乃人人日用而不知之事,人人自有,而不假外求。

《悟真》云:“未炼还丹莫入山,山中内外尽非铅,此般至宝家家有,自是愚人识不全。

人人自有长生药,自是迷徒枉把抛。

”丹经云:“金丹大药,说破世人须失笑。

吕祖《三字经》云:“说着丑,行着妙。

”      无事更寻谁      学士得此时此机,知晓真铅(宗祖)及采药之法,性命双修之真诀得也。

《悟真》云:“得一万事皆毕,休分南北东西。

”行道者得诀后又何必千山万水去寻师,赶紧筹备“法财侣地”,以了大事。

真常须应物      人生在世,烦恼之事不少,处世须待人接物,当以平常心待之。

应物要不迷      行道之人,不要被世俗之情爱、享受而迷了心窍,忘记修真,应斩断情丝,无为修身。

不迷性自住      心不迷于世俗,见色不动,乃为炼己纯熟,汞性不飞。

人心不迷,则真性自住,心定于道,修得心似莲叶不沾尘。

修心至此,如北极星终古不动(不考虑极移),则心静如水,皓月当空。

性住�自回      丹经云:“�本心之所化。

”性住心定之后,凝神于中宫,则全身后天之�自会聚于中宫,心内舒适。

此时�为后天之�,非先天之�,先天之�为元精所化,须逆行之法。

张三丰祖师云:“顺为凡,逆则仙,只在中间颠倒颠。

”元精顺则生人,从阳关而泄,世上之人正从此而生;逆则成仙,得诀逆行,则得一。

吾自作丹诀云:“显性光芒照海底,如宝珠吸尽九江水;紫气蓬勃朝昆仑,似玉杖长伏洞里春。

”      �回丹自结      丹,乃先天�与后天�凝结而成。

学士得下手法,擒得白虎,则先天甘露从玄膺穴(人口腔有一悬雍垂,悬雍垂后乃为此穴,正对气管口)降下,经十二重楼(气管软骨有十二节,故名),下降至中宫黄庭。

崔公《入药镜》云:“先天�,后天�,得之者,常似醉。

”此时,全身如沐春风,暖气四达。

壶中配坎离      “壶”,为中宫黄庭。

《参同契》云:“状似蓬壶。

”“壶”,喻丹室之屹然中立。

取坎中真阳,离中真阴,即真铅真汞,结成为丹。

真铅为先天�,真汞为后天�。

后天之�极易被情欲蒙蔽,丹书称为“太阳流珠”。

人心生,则欲生,欲生则后天�奔走不息。

得此真铅,则可制真汞,结成大还丹。

阴阳生反复      自然界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

时辰上,子时一阳生,午后一阴生;卦象中,复卦为一阳生,�卦为一阴生。

丹道易道皆一理。

一阳来复,丹家称为二候,正好采药

石泰(南宗二祖)于《还源篇》中说:“万籁风初起,千山月正圆,急须行正令,便可运周天。

”月正圆,正是阴历十五。

十五日“望”,丹家喻之为二候。

二候为正子时,外阳举之愈频,学士万不可于此时昏睡,走失元阳。

普化一声雷      在八卦中,震为雷。

雷动,丹家喻为“虎啸风生”。

风雷动,正好用风,风为巽风,巽为木,喻为后天�。

采药之时,双目上视泥丸,真意督升任降,后天�即可带此先天之药上升至泥丸,如炸雷般响彻太空。

以此喻得药之人,得脱凡胎耳。

大自然风云动,贤才自可得志纵横四海。

诸如汉刘邦诗云:“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可谓英雄本色。

白云朝顶上      “白云”,为性光。

学士下手, 精�渐补渐足,在印堂自会现出白光,状如白云。

此光化为一虚光圈,周边明亮,圈内黑暗,精气越补越足,黑暗部分慢慢填实,成为一轮明月。

此光渐渐翕聚,愈聚愈圆。

精�渐渐足满,此光如明月朗照于印堂,不闭目也能见之。

此月正是圆陀陀、光灼灼的慧命真性光,丹家喻之为“刀圭成就”。

此为吾亲证之真境界,非妄言也。

甘露洒须弥      “甘露”,为神水,比蜜还甜,从玄膺降下入气管,经肺动脉、右心室至黄庭。

丹经曰:“人黄房,成至宝。

采药一次,得甘露成团成滴,或四五日咽纳完,嘴里有甜味。

甘露至黄庭,五脏六腑如泡在水中,脏腑漂漂荡荡,此为真境界,得药之人自知也。

“须弥”,指“须弥山”;山,喻高;在人体喻头部泥丸

吕祖此句直指这段真功。

无此真境,难得快活之意。

独饮长生酒      此酒(甘露)保汝长生,非为玉液(喻指唾液),实乃金液。

此酒自斟自酌自可醉,从来花酒出神仙,无花无酒道不成。

花指春情,活子时动乃人身之春。

大自然之春,百花齐放,修炼者不要错过此春,以免至死不悟“佛祖拈花,迦叶微笑”之真意。

此酒乃人自身之元精所化,不为别人之性能量,学士不可因花酒之喻而堕入男女双修之邪径,应学清净无为诀,独自性命双修。

吕祖“独”之真意。

泥丸祖师《罗浮翠虚吟》云:“宁可求师安乐法,不可邪淫采精血。

古云天地悉皆归,须学无为清净诀。

”      逍遥谁得知      张紫阳真人(南宗始祖)《悟真》云:“已知寿永齐天地,烦恼无由更上心。

”此时身心逍遥,乃人世之大快活也。

以前访道万苦干辛,修道百煎十熬,皆为得此真一,既得此真一,夫复何求?      坐听无弦曲      此曲无弦,修道之人要“坐听”。

丹经中“如鸡抱卵心常听”,即坐听。

打坐之时要坐而忘,忘中觅,觅此�动之时(活子时)。

此�动,即是“无弦曲”来,要听得真,速起采药学士万不可以忘睡昏禅。

“无弦”之真义,男子精满自溢时,可曾有声?弦为春弦,此弦动,要听,否则功败垂成,故睡前须用防遗失之法,封住精囊管口。

其法提肛(丹书称为紧撮谷道),手点劳宫穴握固。

速求明师指点之。

明通造化机      欲修丹道,应深达造化,洞晓阴阳。

此机为人身造化之机,不知此机,万难成佛做祖。

学士修道,要明通此机

即活子动之�机。

女丹修炼,此机为活午之机。

都来二十旬      内丹修炼,吕祖浓缩为二十句,可谓言简意赅。

知者唯简唯易,愚者愈惑愈繁。

吕祖《度张珍奴诗》云:“道无巧妙,与汝方儿一个。

”速求明师指点断淫之法,能断三淫即为真法,除此无真法。

泥丸祖师《紫庭经》云:“金丹亦无第二诀,身中一亩为家园。

”      端的上天梯      如此修炼,自可达大成之境。

功成之日,阳神现象,自当开坛演说大道,普度有缘,有大志者切须为之,莫负吕祖之慈悲心肠。

责任编辑 刘 伟。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