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实效性的,几个环节

【摘 要】为增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实效性,应牢牢抓住以下几个环节:加强学科建设,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强化实践教学,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制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实效 增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4—0074—0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原理”)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原理教学,能让大学生从整体上掌握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原理教学实效性仍然不尽如人意。因此,如何提高该课程教学实效性是一个值得每位原理教师深入探讨和研究的课题。笔者认为,为增强原理课的实效性,应牢牢抓住以下几个环节。

一 加强学科建设是增强原理实效性的根本环节。

为增强原理教学实效性,要切实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设,不断总结该学科发展的经验,探索该学科发展规律,努力建设一个研究对象明确、功能定位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体系。对高校教师来说,教学与科研同等重要,轻视任何一个方面都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另外,原理教师要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整体性要求,凝练学科方向、组建学科队伍、构建学科基地,这应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原理课程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为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中央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设立为一级学科,下设六个二级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二级学科其中一个重要的作用和功能,就是为原理教学提供学科支撑。通过学科建设,可以凝练学科方向,搭建学术平台,稳定教师队伍,提高教学实效性

以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总觉得没有自己的学科和研究方向,是依附于其他学科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建立,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有了学科归宿,清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明确了自己的责任与使命。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建立,要求教师在上好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同时,有硕士点、博士点的高校还需要做马克思主义学科硕士、博士的培养工作,这就为思想政治课教师找到了事业的支点,体会到了成就感。原理教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的支撑下,进行理论研究和学术探讨,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和教学水平,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建设,也造就了一大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术骨干,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提升了这支队伍的水平,为进一步提高原理课的实效性奠定了基础。

二 改进教学方法是增强原理实效性的关键环节。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已经有了好教材的前提下,改进教学方法对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教学实效性显得更加重要。高等学校原理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没有好的方法,就不能吸引学生。不能引起学生兴趣,再好的内容,再科学的理论,也不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理论的根本方法,原理教师应该以理论联系实际为指导构建原理课的方法体系。原理教师应该以案例式教学作为基本的课堂教学方法。深奥抽象的理论只有和生动鲜活的实例相结合,才容易为学生理解和掌握。把“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从实际材料中引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或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寓于科学证明之中,把一些故事、成语、俗语、古代诗词、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学生关心的热点、社会民众关注的焦点问题等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联系起来,以事喻理、事理结合,通俗易懂。将一些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和形象化,使之贴近现实、贴近学生,增强大学生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加深理解,克服由理论的抽象性、枯燥性所导致的大学生不容易接受的局限性,实现教学的通俗化,增强理论的说服力和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兴趣,真正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原理教师引入现实生活中所见所闻的典型事件,通过对事件的评析和讨论,使学生在研究典型案例的过程中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思维创新能力。

原理课是一门政治性、时代性、理论性、抽象性较强的课程。为增强原理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除了采用案例教学法之外,教师还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恰当地采取讲授式、讨论式、辩论式、多媒体、原著研习、网络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我想学”,从而增强其教学实效性

三 创新教学手段是增强原理实效性的重要环节。

原理教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中应尽量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教学使教学由间接变为直接,由静态变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以大量图文并茂、声像俱备、富有变化的教学材料,以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立体化教学形式,加快课堂节奏,增加知识密度,增强吸引力、感染力。调查显示,单一的讲授形式难以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更喜欢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而多媒体教学手段正以其图文并茂、声像结合、动静相宜的势头,冲击着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为此,原理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带来的便利,恰当地运用视频资料提升原理课的形象性、生动性、吸引力和感染力。但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时,原理教师切忌千篇一律,把“满堂灌”变成“满堂放”,把多媒体变成“单媒体”,把高校教师变成幻灯片放映员、电脑操作员,或图片、音像资料解说员。

高校原理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创造条件开辟原理课网络课堂,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精品课程建设,这是提高原理实效性的又一重要手段。网络精品课程建设是造就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学管理的系统工程。通过原理课网络精品课程建设,将教师授课教案、多媒体课件、思考题、课程录像、参考书目等资料上网,方便学生自由阅读,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生进行网上答疑解惑、积极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四 强化实践教学是增强原理实效性的必要环节。

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青。要真正学好理论、用好理论,必须联系实际,到实践中去学习、去检验、去运用。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是深化教学效果的必要途径;加强实践教学同样也是提升原理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之一。高校要进一步加深对原理课程实践教学内涵的理解。原理课程实践教学主要是指为实现原理课程教学目的而开展的、学生亲身参加和体验的实践活动,既包括教学实践,也包括社会实践。近年来,许多高校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深受大学生的欢迎,极大地提高了原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各高校要认真总结近年来原理课程开展实践教学的成功经验,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原理实践教学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将原理实践教学真正落到实处。为此,高校必须把实践教育纳入教学环节,围绕教学目标,制定大纲,规定学时、学分,提供必要的经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部门要加强组织和管理,把原理教学实践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结合起来,探索多层次、多形式的实践教育活动,组织大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以及参与法庭旁听等,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城市农村去,到工厂企业去,到工农群众当中去,到改革开放的前沿去考察、调研,获取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思维方式,去思考、去分析、去解决问题;要建立可操作的实践教学的考核方式,建立和发展教学实践基地,努力促进社会实践制度化。

五 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制度是增强原理实效性的保障环节。

原理课的根本教学目的不仅在于让大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大学生学会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考核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检测教学效果的主要手段。众所周知,以往思想政治课的考核方式,只注重或过分注重卷面成绩而不管学生平时的实际表现,只以笔试为主而不管学生实际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理论课的考核模式有不少弊端,难以完整、准确地检测师生之间教与学的状况,更不能考查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接受这些理论后思想观念发生变化的情况。因此,为了增强原理教学实效性,应该改变以往单一的书面理论知识考试的考核方式,改进和完善传统的一张闭卷考核方式,积极向多元化、多视角、全方位综合考核评价体系转换,建立科学合理的思想政治课考评制度。

原理课的考核要体现该课程的特色,在考核形式、考核内容、考核原则等方面加以改革。既要综合考核学生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又要考核学生运用这些原理与实际的能力意识。考核形式、考核内容、考核原则应力求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综合素质和道德品质。在考核方式上,要做到平时考查与期末考试相结合。平时考查主要包括课堂出勤、课堂提问、辩论、讨论、发言、完成小组作业、阅读原著并撰写读书报告等方面,侧重对学生学习态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对于平时成绩优秀者,可以尝试采用免去期末考试的奖励措施。期末考试则可以采用闭卷考试与开卷考试相结合的方式,闭卷考试的题型为选择题和判断题,其内容为原理课的基本知识,目的是使学生熟记这些基本知识,而开卷考试的部分,题型主要为辨析题和材料分析题,主要考核学生运用原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期末试卷力求做到主观题和客观题相结合,基础知识考核和分析能力考核相结合,真正反映出学生的总体水平。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既注重平时的学习,又注重期末考试的成绩,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六 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是增强原理实效性的基础环节。

重视原理课师资队伍建设是增强原理实效性的关键所在。在高校教育教学系统中,原理课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政治权利有时得不到保障,社会声望和收入相对来说也都比较低。这样一种工作环境往往会使一些教师的神圣感、使命感、尊严感、敬业精神大打折扣,致使他们不能全身心地投入教学过程之中,进而影响了原理教学实效性。目前,党中央高度重视包括原理课在内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不断加大对该课程教师在专业建设、业务培训和学术交流等方面的投入。为此,各高校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特别是原理教师队伍管理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科学的领导体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教学工作机制。高校要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原理教师队伍规划并贯彻执行;高校应科学合理地确定原理课程教师编制,按照专兼职相结合的原则,不断优化和充实原理课程教师队伍,保证师资充足;高校要制定统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任职资格的标准,实行准入制度,把好进口关,提高原理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和素质。

为促进师资队伍建设,各高等院校还要建立健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整合、保障和培训机制等。为此,各高校应建立和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和激励机制,对原理教师的工作有实质性的鼓励政策和报酬倾斜。高校要合理确定原理教学教师方面的经费投入项目,并将其列入预算,以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高校要尽可能地逐步提高原理课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工资、住房等福利待遇,要加强中青年教师的业务培训,为原理课程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等,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原理课的教学中,以增强其教学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逄锦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编写体会和讲授建议[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5)。

[2]朱廷岚、吕学芳.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实效性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3)。

[3]李文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实效性的提高[J].教育理论实践,2011(6)。

[4]王正明.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设计的几点认识[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7)。

[5]韩宜.提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实效性的思考[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9(2)。

〔责任编辑:高照〕。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