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成都文创产业体制机制 推进文创中心城市建设

摘要:成都文创产业发展现状充分体现出当前成都文创产业体制机制已成为制约文创产业进一步发展的最重要因素。

只有抓住体制机制创新这个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关键因素,积极探索成都文创产业人才培养、金融支撑、组织领导等方面的体制机制新方式,实现跨越式发展,才能为文创产业注入强大的新的生命力,从而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成都文创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推动成都成为高端文创产业集聚、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的现代化国际性文创中心城市。

唯此,构建国家中心城市的宏伟目标才能实现。

下载论文网 关键词:文创产业体制机制创新;复合型人才文化投资集团;文化创意产业办公室   中图分类号:G11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2—0—02   文化创意产业是当今世界范围内最能体现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特征的新兴产业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日渐深入,创意产业迅速成为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

成都作为极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底蕴深厚,文化遗产丰富多彩,发展文创产业不仅具有先天优势更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重大契机。

为此中共成都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提出,要传承和繁荣城市文化,加快建设世界文化名城。

要增强文化自信,推动城市文化发展大繁荣,加快建设西部文创中心和世界文化名城,提升与国家中心城市相适应的软实力。

一、成都文创产业发展现状   当前成都文创产业进入了机制创新、跨越提升、做大做强的快速发展阶段。

201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5%,进入我市国民经济新兴支柱产业行列。

2016年按照文化创意产业的口径和标准,正在安排年报统计。

目前成都已经初步形成以信息服务、传媒出版、文化旅游、影音娱乐、动漫游戏、创意设计、艺术品原创等为支撑的现代文化创意产业体系。

全市共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1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8个。

成都市动漫游戏、文化科技融合、音乐产业、广告产业等纳入国家布局,成为“全国动漫游戏第四城”和“中国手游第三城”。

为推动文创产业发展,我市还认真领会国务院和四川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和专项行动计划等文件精神,结合成都发展实际,及时发布了《成都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14—2020)》,明确阐释成都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创新发展的阶段目标、主要任务和支持措施。

二、成都文创产业发展制约因素   在成都文化创意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仍然存在一些制约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因素。

一是成都创意高端人才稀缺,人才结构失衡,缺乏将创意产业化的经营管理人才

首先,与北京、上海、深圳的创意人才吸引政策相比,成都在工作环境、发展机遇和待遇方面的吸引力均存在差距,成都人才引进政策不够成熟使北京、上海等地集中了中国优秀的创意人才,而成都创意产业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整体实力不强。

其次,成都本土创意人才的培养存在培养模式陈旧,培养渠道单一等问题。

此外,由于创意产业的迅猛发展人才需求的急增,当前从业者以设计、策划编辑等单一人才为多,而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素养,又掌握经济管理知识和市场营销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则严重缺失。

二是培育大型、骨干文创企业压力巨大。

对标杭州,2015年,杭州市规模以上的文创企业中,主营收入亿元企业有424家,我市仅有102家。

对标北京,北京文资办管理的8家国有企业文化之一的北京文化投资集团,注册资本金就达60亿元,可以实现引领北京市文创发展的功能。

而我市文化投资企业无论是国有还是民营,表现为个数少,规模小,竞争和带动能力弱。

三是文化和金融合作能力不强。

目前还没有一只全市级的文化引导投资基金,正在筹划的文创基金,财政资金投入不多,基金规模难以做大。

成都银行的文化支行没有融资担保资金池,银行为中小微文创企业融资贷款积极性不高。

文化企业无形资产评估和抵押工作滞后,成为文创企业融资瓶颈。

四是组织推动力量亟待加强。

作为构建现代文创产业体系的重要环节,推动发展文创产业的机构、人员力量严重不足。

目前主抓文创产业的行政职能机构只有两个处,分别在市委宣传部和市文广新局,两个处室的工作量十分饱和。

而北京、杭州等地除了宣传部、文广新局有内设的文产、文资机构外,均设置了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副局级事业单位),专门负责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比较而言,我市主抓文创产业的组织力量亟待增强。

三、成都文创产业发展对策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提高经济竞争能力和促进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因素,而体制机制是创新的根本。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在新形势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伟大中国梦,必须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推进实践基础上的制度创新,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成都文创产业发展现状充分体现出当前成都文创产业体制机制已成为制约文创产业进一步发展的最重要因素。

只有抓住体制机制创新这个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关键因素,积极探索成都文创产业人才培养、金融支撑、组织领导等方面的体制机制新方式,实现跨越式发展,才能为文创产业注入强大的新的生命力,从而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成都文创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推动成都成为高端文创产业集聚、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的现代化国际性文创中心城市。

唯此,构建国家中心城市的宏伟目标才能实现。

(一)探索文创产业教育新模式,培养文化创意产业复合型人才,助力文创企业发展壮大   面对蓬勃的未来,培养掌握文创产业运行规律与文化创意企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以及文化创意产业经济、金融领域才识兼备的高级专业人才,是成都文创企业发展壮大,乃至成都文创产业新一轮腾飞所需要的动力所在。

建议成都各大院校引入文化创意领域综合实力排名全球领先的国内外大学,共建文化创意产业学院,打造世界一流的文化创意产业教学和研究基地。

通过教育、研究、培训及咨询和智库功能,为文创企业培养人才,探索文创产业教育和服务的有益模式。

依托成都市各大院校的媒体与设计、计算机、管理、法学等诸多学科与引入大学的相关精品课程,整合构建适合于中国文创产业“全价值链”的课程体系。

未来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学院还可开设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的MBA、EMBA、DBA项目,并启动学术型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培养工作。

并将成都城市音乐厅、西部文化产业园、市广播电视台高朋视听等重点文创产业园作为文创学院科研基地,促进文创学院与国内外文化创意机构和组织开展合作、参与项目的开发。

结合成都文创产业发展文创?W院将成为跨国、跨学科、跨业界的平台,将能够把前沿研究推广到产业学术领域和业界,为成都市各大院校服务国家和成都文创产业发展战略提供平台,培养成都乃至中国文创产业所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并将努力成为文创产业发展的理论和政策研究的高端智库。

(二)整合市内国有文化投资企业,成立成都文化投资集团,打造成都文化金融服务中心,实现引领全市文创发展功能   市文投集团作为成都文化创意产业重要的投融资平台,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行使国有文化资本投融资主体职能,引领全市文创发展

市文投集团应围绕文化产业投融资服务体系建设、文化要素市场建设、文化功能区建设、市政府重大项目投资、文化产业股权投资等方面开展工作,进行业务布局。

集团发起设立由成都文化创意产业投资基金、市文化产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市文化产业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市文化产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市文化金融信息服务中心有限公司构和市产权交易所有限公司等文化金融机构形成的“投、保、贷、孵、融”多支点,“融资、交易、鉴定评估、信息咨询”四位一体的文化金融服务中心。

作为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的中介平台,通过项目对接、信息服务、业务培训、信用增进、资金支持、行业交流、定制服务等方式,从财政投入方式创新文化基金效能发挥、信用担保机制建设等方面,提供多元化、高效率的文化产业投融资中介服务;全力贯彻落实市政府重点项目投资;实施对文化企业并购重组,打造资本运作平台,整合文化产业资源。

(三)学习杭州经验,成立成都文化创意产业办公室,加强对打造西部文创中心的领导和组织力量   坚持市区(部门)联动,加强对打造西部文创中心的领导。

建立成都文化创意产业指导委员会,负责产业发展战略及重大事项的决策,委员会下设市文化??意产业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

成都市下辖各区、县及各大文创园区建设主体应同步建立领导小组及办事机构,各市属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可参照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或落实具体责任部门(处室),推动所管辖产业发展

要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力、企业主体力、市场配置力"三力合一"的作用。

通过落实机构,编制规划,制订政策,切实解决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有人、有钱、有章"的问题,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力;通过优化产业发展环境,降低创业成本,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创意园区和企业的建设与发展,支持文化创意企业成立行业协会,加强产业合作和行业自律,充分发挥企业主体力的作用;通过推进区域市场化进程,加快形成竞争机制,引导人才、资金等要素资源自由流动,促进文化创意企业做大做强,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力的作用。

作者简介:刘 勤,文学类学士学位,中级经济师,单位: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局成都地质调查所,主要从事企事业单位管理、产业经济学研究。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