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经济:政府应当扶持人参深加工

代表委员建议:  吉林省是种植人参的大省,但是目前只是提供原料和初级加工,很多精加工深加工都要到外省进行,针对这种情况,人大代表郭春生建议,希望政府能够扶持和支持人参深加工精加工

春生说,目前,吉林省还是缺乏政府对于人参种植的引导和统筹,大部分参农还是固有的传统观念,认为人参种植也是产量优先,这样就导致不注重质量。

另外,人参市场的低迷主要是由于无序竞争导致的。

所以,应该在通化建立一个有序的规范的人参市场,并把白山的人参市场也规范起来。

这样就能形成统一的规范市场,避免无序竞争。

春生表示,据调查,去年我省都是把人参运到辽宁甚至是广州加工,而我省只作为原料大省提供原料

今年我省应该重点扶持和支持人参深加工精加工在本省进行,实行人参产业的升级换代,增加人参的附加值。

因为这一块做好了除了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外,还能给我省提供更多的利润和税收。

代表庄庆媛建议:第一,依据我省雄厚的参业科研和技术实力,根据现有的国家和省内标准。

拟定一个国家级吉林人参的标准体系,从而对栽培技术、采收时间、原料规格、有效成分含量、农药残余等实现严格控制,并通过GAP、GMP认证和标准的贯彻推广,带动无公害规范化栽培技术的普及应用,提升产业链中各个环节的技术含量,改善吉林人参的声誉及经济效益。

第二,针对我省人参科研机构数量多,资源分散的特点。

建议由省科技厅牵头,组织省内行业科技精英。

集合大专院校和研究机构的优势和特点,利用高新区现有孵化和创业条件,建立一个工业实验室模式的高标准孵化器,其特点是RDM(研究、发展、市场应用,包括中试条件)。

第三,建议对“长白山人参”、“吉林人参”等现有品牌进行重新核定和审查。

对通过审核的商标及产品冠以“吉林省著名商标”并加以保护,包括实行统一标识、统一包装、统一标准、统一价格的工商行政措施,使消费者和受众能清晰明了产品的价值内涵,并严格打击假冒伪劣产品进入市场和流通渠道。

第四,为贯彻省领导振兴人参产业的英明决策,建议实施“吉林人参金融服务工程”,利用多种金融工具和衍生产品,形成人参产业的支撑和保障体系,培育出一批具备直接融资能力和规模的新型骨干企业,再以其特色和优势,反哺和促进我省资本市场发展,从而形成金融——产业相互促进、滚动发展的良好循环,带动我省人参产业的整体优化升级。

第五,建立行业管理机构,组织公共资源,推广人参“药食同源”的重要价值,广泛挖掘人参药用和食补的特殊功效;对吉林人参产业的存量优质资源加以保护。

管控优质原料参的流通渠道;严格界定人参产区,对合格的种植场地配发认证,对收储、加工企业实行行业资格审核,利用评级、定价机制,明确“吉林人参”的品牌标准,实行商品标识、质量标准、内外包装相统一,争取享受国家包括种粮直补(韩国政府对参场平方米每年补贴2干多韩元)的三农政策。

此外,我省也可结合GAP认证,实施对合格养殖区和参农的生活补贴。

第六,在人参进入食品已指日可待的今天,着力发展人参精加工技术。

迅速培育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科技含量的含参食品、保健品、药品和日用化工产品的龙头企业已迫在眉睫。

第七,据调研,亚东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省国资委属下)已计划建立吉林人参高科技产业园。

园区将利用“高新技术园中园”的特殊优惠政策和发展机制,依托市区科技资源和人才密集、金融服务便利的有力条件,形成后发优势,力争通过技术、成套设备和人才引进,利用高新区孵化和创新机制加速本土科技成果转化,从而迅速建成、集中一批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的新型企业,数年内形成每平方米年产值过万元的能力,一次跨越高丽参制品“30年的技术差距”,并通过其辐射和示范效应。

带动省内其他人参产业园区及企业的共同发展。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