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型谈话节目 从《一虎一席谈》看辩论型谈话节目

摘要:辩论谈话作为谈话节目的一种,随着凤凰卫视《一虎一席谈》的走红,逐渐被观众熟知。

本文分析了《一虎一席谈》的成功之处,指出其存在的不足,并对内地谈话节目作了展望。

关键词:一虎一席谈 辩论 公共话语空间      辩论型电视谈话节目选取有争议性的话题,采用论辩的方式展开节目的一种谈话节目形式。

辩论谈话作为谈话节目的一种,随着凤凰卫视《一虎一席谈》的走红,逐渐被观众熟知并喜爱。

一虎一席谈》一般选取近期社会上发生的重大事件或热门话题,请来话题当事人、各界学者、专家或者名人担任嘉宾发表意见。

节目辩论的形式进行,让参与者实话实说、直话直说,广开言路,言者无罪。

这种新奇、自由的节目方式一经推出,立即吸引了观众的目光。

节目开播仅一年就被评为“最佳谈话节目”。

一虎一席谈》的成功有多方面的原因,通过对其分析可以给现在的谈话节目以启发,给未来的谈话节目以借鉴。

一虎一席谈》的成功之处   邀请多层次的嘉宾观众,营造多元的话语空间。

一虎一席谈》的宣传语是:“这里不是一言堂,所有的意见都备受尊重。

”可以说它开创了中国电视谈话节目的群口时代。

作为辩论谈话节目,作为主要辩手的嘉宾是非常重要的。

节目组还会根据本次节目话题,精心选择正反双方的嘉宾

这些嘉宾有与当期话题持有不同意见的专家学者、有具有“意见领袖”作用的网络红人、有话题当事人甚至有娱乐明星,正反双方的力量要均衡。

相比“草根阶层”的观众,这些具有精英身份的嘉宾的意见更有冲击力,更能碰撞出火花。

每次节目录制前,节目组会提前在凤凰网的论坛上列出选取话题,让网友自愿报名参加录制,我们看到的现场观众就是经过有目的地筛选后被留下的网友。

这些观众来自各行各业,有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文化背景,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对本期节目话题感兴趣,他们愿意并且敢于在这里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愿意进行一场思想交锋。

节目进行的过程中,不同身份的观众嘉宾在现场各抒己见,嘉宾观众可以随时插话,每个人都可以发表代表自己所属阶层观点的见解。

争论的结果已然不重要,关键是争论的过程中多元思想价值的碰撞。

一虎一席谈》给现场的嘉宾观众创造了一个多元的话语空间。

选题是具有冲突性的热点话题

在评价一个节目的好坏时,内容往往是一个决定性标准,由此也产生了“内容为王”的说法。

节目内容的好坏首先体现在选题上。

作为一档面向全球的华文栏目,在话题内容上,《一虎一席谈》选择的通常都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话题或者当前社会上的热点话题

这些话题被公众所广泛关注,并且具有冲突性,不同价值判断标准的人对这些话题会有不同的认识。

例如2010年两会期间,选取的是“遏制房价有效吗”这种中国老百姓普遍关心的民生话题;2010年9月份,选取的是“土地换户籍是公平交易吗”、“延长退休年龄可不可行”, “闫沛东挑战曹操墓会不会成功”等热门话题

2010年10月份,选取的是“全球货币战争会不会爆发”、“中日会陷入‘亚洲新冷战吗’”这些在全国甚至全球都具有关注度的话题

这些话题的层次决定了《一虎一席谈》的高度,并且在社会上存在着广泛的争议,话题本身具有讨论的价值,值得占用宝贵的媒体资源进行辩论

主持人善于掌控现场。

对于谈话节目来说,主持人所起的作用举足轻重。

尤其是对于群口类的谈话节目主持人既是组织者又是引导者,他要灵活掌控各种角色,使节目按照预先设想的意图往下进行。

作为新闻主播出身的胡一虎恰恰具备了这种能力。

他说,作为辩论谈话节目主持人,其主要的作用就是要防止节目冷场,主持人应当在话题的进行过程中仔细倾听,然后充分利用话题本身的冲突性煽风点火,挑起观众嘉宾说话的欲望,使他们摒弃公共场合固有的羞怯,在争辩中达到最自然的状态,使各种观点能够实现最大限度的碰撞。

同时,主持人还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及时敏锐地掌握现场观众嘉宾的情绪,防止因情绪过激造成喧嚣大于内容。

一虎说,他所做的就是在嘉宾即将打起来时将他们的情绪拉回来。

在《一虎一席谈》的节目现场,经常可以看到嘉宾之间争论得面红耳赤,而胡一虎总能在他们的情绪失控之前控制住局面,使节目既能顺利进行,又能使现场的气氛始终保持在最高点。

一虎一席谈》的不足之处   《一虎一席谈》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其选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或者是受到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这些选题决定了它是一个高层次的谈话节目

然而,它最明显的不足也是选题

通过对节目开播几年来选题的比较可以看到,个别话题有些哗众取宠,甚至有些低级、庸俗。

例如2007年3月份的“面对强奸,誓死抵抗是人类的耻辱吗”、2008年5月份的“大学该不该开设‘守贞课’”等。

甚至2006年4月份的所有选题竟然是“卖身救人侄”、“无性婚姻”、“同性恋”、“婚外情”、“代孕”等。

这些庸俗的话题有悖于《一虎一席谈》的节目定位。

诚然,这些话题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吸引观众的眼球,但是它们毕竟是和人类的主流价值观相违背的,没有必要在媒体上大肆讨论。

大众传媒要时刻不忘自己的舆论导向作用,即使是《一虎一席谈》这种话语空间比较宽松的节目也要注意这一点。

要让《一虎一席谈》永远吸引观众,就必须在选题上下工夫,只有让观众觉得这个话题值得讨论,观众才会收看这个节目

另外,如今的《一虎一席谈》在选题上有些跟风网络热点。

新媒体的特性决定了其信息发布的快速,网络舆论也往往能在信息发布后迅速形成。

由于热点话题的稀缺性,电视媒体往往是在网络热议某个事件后,也开始对其实施关注。

近段时间以来,《一虎一席谈》的部分选题都是选取的网络热点,这些话题在网络上讨论过后,又被拿到电视节目中讨论,而嘉宾们的观点基本上是对网络讨论中观点的重复,这势必会影响观众收看节目的兴趣。

此外,有一些节目细节需要注意,比如主持人在控制节目的进程中对嘉宾谈话的打断有些生硬。

对于一档参与人数较多的谈话节目来说,一个小时的节目时间有些短,有些话题辩方不能深入展开谈,只能点到为止。

如果说节目时间不可更改的话,就应该在节目设计上下工夫弥补这种不足。

另外,还有某些期节目的流程和问题设置生硬,环节过渡不流畅,对某些话题的策划不够深入等。

一虎一席谈》如今已走过4个年头,其节目形态已进入成熟期,观众不可避免地会对节目产生审美疲劳,如何改进节目形式,挽留其对观众的吸引力,是节目组必须重视的问题。

展望我国内地谈话节目   通过内地一些比较成功的谈话节目如《实话实说》、《面对面》、《对话》等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内地电视谈话节目一直中规中矩,偏重于协调矛盾。

相较于《一虎一席谈》,我们明显可以看到内地谈话节目过于谨小慎微。

主持人在控制现场时,尽量回避尖锐的矛盾和冲突,这往往会打击嘉宾观众的热情。

所以,内地谈话节目往往都是主持人嘉宾在台上正襟危坐、慢条斯理地谈话,台下的观众被动地倾听,节目现场一团和气。

这种节目形式“安全系数”比较高,但是又有多少观众喜欢这种毫无冲击力的节目呢?如今,《实话实说》已被撤出央视舞台,《面对面》、《对话》也早已不复当年的辉煌。

虽然这些节目并不是辩论谈话节目,但是它们能不能从《一虎一席谈》的成功之处得到启示,延长自己的节目周期呢?随着资讯的不断发达,公众的判别意识也在不断地提高,媒介除了要发挥自己的导向作用外,更重要的任务在于告诉受众对于某一社会事件各方存在的观点和见解,让公众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决定接受哪一方的说法。

一虎一席谈》依托于凤凰卫视,它相对宽松的节目形式是香港民主政治的产物。

随着近年来内地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加快,普通大众的声音越来越被传统媒体所重视,公众的话语权在不断地增加。

民主政治下允许多种声音、不同观点的存在,这为内地谈话节目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目前,内地谈话节目的最大限制就是话题的选择,然而随着政治民主环境的宽松和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传统媒体也会主动或被动地涉足一些以前所不能涉及的话题“雷区”,这些都使辩论谈话节目内地的发展成为可能,比如东方卫视的《头脑风暴》、河南电视台的《事后诸葛晾》等,就是在模仿中发展的辩论谈话节目

参考文献:   1.胡智峰、张国涛:《内容为王――中国电视类型节目解读》,北京:中国国际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年版。

2.李兢兢:《电视谈话节目与传媒公共领域构建――解析凤凰卫视〈一虎一席谈〉对电视谈话节目的突破》,《新闻爱好者》,2009(12)。

3.徐帆:《“群口时代”背景下的公共话语空间建构――〈一虎一席谈〉周年节目论坛述评》,《现代传播》,2007(3)。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编校:董方晓。

6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