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市场去美元化的现状分析

【摘要】 毕业论文网 /2/view—12173202.htm  后危机时代美元主导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矛盾仍然凸显,国际货币体系不稳定,国际上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呼声越来越高。

目前美国财政赤字和债务水平仍然较高,未来美元汇率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仍然较大,“去美元化”初显并将成为一种趋势,因此作出国际金融市场美元化的现状分析,并提出中国在国际金融市场良好发展的建设性方法。

【关键词】   国际金融市场;去美元化;人民币发展机遇   1 美元主导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矛盾   1.1 美元化的概况   美元化是当前国际上广为关注的热点问题。

当前国际上对于美元化的概念无清晰界定,部分将直接采用美元作为法定货币、彻底或跛足的货币局安排、货币替代等统称为美元化;部分将美元化分为事实上的、过程的、政策上的美元化。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解释,美元化则指一国完全放弃本国货币而选用一种稳定的外国货币,又指一国在经济活动中同时使用美元和本国货币

1.2 美元难以平衡国内和国际的矛盾   美元作为一国的货币,美国有货币政策的自主权,但美国如果过度扩张货币美元币值的稳定性大受影响。

作为世界的货币美元币值要保持相对稳定性,不能够采取过度扩张的宏观经济政策,否则美元难以承担计价货币结算货币和储备货币的功能。

如果没有美国经济复苏或美国宽松宏观经济政策退出,将难以支撑美元持续走强。

1.3 主要国际货币汇率波动大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开动印钞机,且又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交织,相互影响,美元逐渐升值,各国宏观调控政策实施难度增加。

美元欧元作为主要国际货币主权债务问题此消彼长,国际金融市场的汇率波动更加频繁。

美元欧元的汇率走势由主权债务风险主导,一方风险凸现,会导致本币贬值,而对方货币则升值。

主权债务风险使得后危机时代主要货币汇率更加跌宕起伏。

2 国际金融市场美元化的动态表现   2.1 建立超主权货币以取代美元的霸主地位   从理论上讲,任何主权货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霸主后,易遇到棘手的“特里芬”难题。

俄、中两国官员都曾提出了建立超主权储备货币的设想,希望以此为契机对现行国际货币体系进行改革,主张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从而避免主权信用货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内在缺陷。

在俄、中官员提出有关建议后,印度、巴西、阿根廷等国纷纷表示支持,发展中国家提出了改革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重新分配特别提款权配额的要求。

2.2 部分国家采用新币种作为贸易结算货币   2009年6月“金砖四国”峰会前夕,俄罗斯、巴西等国领导人均表示,在双边贸易中将改用本币结算,以减少对美元的依赖。

在双边贸易中,利用本币结算有助于消除贸易信贷瓶颈约束,还有利于降低汇兑风险,最终扩大双边贸易规模。

据韩国《朝鲜日报》称,自2010年4月起,人民币已经正式成为中日韩三国贸易的正式结算货币

而且,随着人民币结算国际化的日益成熟,人民币将可能成为亚洲区域贸易的新国际货币

2.3 以非美元货币作为石油交易的计价、结算货币   美国发生次贷危机后部分产油国开始不再使用美元作为石油的交易结算货币,如,2007年俄罗斯成立了圣彼得堡石油交易所,并用卢布作为交易计价与结算货币

之后,伊朗也在2008年出口石油开始使用欧元、日元作为结算货币

当前,由于欧盟所需天然气主要从俄罗斯进口,欧盟因此承认卢布的结算地位。

但伊朗实施的欧元计价政策则为欧盟提供了缓冲。

这样,在欧盟、俄罗斯与伊朗之间,就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欧元和卢布流动路径,并确立了一种“去美元化”三角关系。

3 中国应把握去美元化趋势下的发展机遇   3.1 摆脱货币美元化陷阱   过去中国是以实物为基础发行货币,由物资储备来防通货膨胀。

但现在中国买了美国的国债,客观上帮忙美国弥补这个财政赤字,主观上是央行发行的货币,在银行体系中经转已为货币供应量,这就是掉入了一个美元化的陷阱。

中国的货币供应量以美国的财政赤字为背景发出。

美元贬值使得热钱投机地涌入中国的金融市场,加大了金融风险管理难度。

摆脱美元化陷阱,需降低外汇储备积累,控制进出口顺差,扩大进口,放慢出口速度。

3.2 深化金融体系改革   中国应进一步深化金融体系改革,重视金融创新,鼓励银行之间、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竞争,并为公众开拓新的投资渠道,并充分发挥市场在决定金融产品价格中的作用,居民资产组合少偏向于外币资产;增强央行独立性,完善央行货币政策运行机制,加强监管体系金融市场的监督和管理。

3.3 提高本币实际收益率   一国的利率水平,是衡量一国货币收益率的基本尺度。

在通货膨胀率为一定的情况下,如果不考虑汇率因素,一国名义利率上升可以提高本币的实际收益率,从而使本币较之外币对公众更具吸引力。

一般来说,当国内的利率水平高于国际利率水平时,会产生套利机会,吸引资本流人。

反之,会引起资本流出,加剧货币替代。

因此,政府应通过适当的利率政策使本币的利率水平不低于国际利率水平,并保持实际利率为正值。

3.4 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去美元化的趋势袭来使人民币国际化迎来一次历史机遇。

目前人民币国际化程度远远落后于中国在国际上的经济地位和外贸地位,根据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研究所发布的2013年国际化指数,美元为52.3,欧元为23.6,而人民币只有0.87,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仍是很低的。

推动人民币国际货币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打造与中国经济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货币,成为后危机时代中国全球金融战略布局的核心内容。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稳步推进,对于国际金融市场的去美元化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李晓.“美元体制”的可持续性与东亚货币金融合作的路径选择[J].学术月刊,2010,(6)   [2]朱钟棣.经济开放度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实证分析[J].当代财经,2010,(12)   [3]任康钰.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金融合作的机遇和挑战[J].内蒙古金融研究,2012,(8):33—35   [4]王永中.中国外汇储备的构成、收益与风险[J].国际金融研究,2011,(1)   [5]钱晓安.金融开放条件下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的分工与协作[J].金融研究,2002,(1)。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