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刀治疗前庭大腺囊肿及脓肿疗效分析

[论文关键词] 微波刀;前庭大腺囊肿;疗效分析。

[论文摘要] 目的:微波治疗前庭大腺囊肿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79例前庭大腺囊肿脓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采用微波刀行前庭大腺囊肿造口或脓肿切开引流术对照组39例,行常规前庭大腺造口术或脓肿切开引流术。结果:观察组术中无出血;平均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有统计学差异;术后局部无红肿、疼痛等不适,炎症缓解或消退迅速,创口愈合快;远期无局部瘢痕形成,亦无复发。结论:微波治疗前庭大腺囊肿脓肿临床效果优于常规方法。        外阴前庭大腺囊肿脓肿是妇科常见病,传统的治疗方法很多,但效果均不十分满意[1]。为了寻找治疗前庭大腺囊肿脓肿的理想治疗方法,我院采用微波刀对前庭大腺囊肿脓肿行造口术及切开引流术,取得理想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5年8~12月在我科诊断为前庭大腺囊肿脓肿的患者79例,年龄18~56岁,平均34岁;病程5 d~12年,平均2年;其中,单纯前庭大腺囊肿52例,脓肿27例;囊肿直径2~6 cm。按患者被诊断顺序的单、双号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其中,前庭大腺囊肿25例,前庭大腺脓肿15例;对照组39例,其中,前庭大腺囊肿29例、前庭大腺脓肿10例。   1.2 方法   1.2.1 观察组采用微波刀行前庭大腺囊肿造口或脓肿切开引流术,仪器为珠海和佳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DWY— Ⅲ 妇科炎症微波治疗仪,工作频率(2 450±50) MHz,输出功率20~30 W。术前局部麻醉;在小唇内侧皮肤与黏膜交界处用微波刀做纵行切口,长1~1.5 cm,排除囊液或脓液术毕;术后1、3、7、10 d行探针探测。   1.2.2 对照组行常规前庭大腺造口术或脓肿切开引流术。术前局部麻醉;在小阴唇内侧皮肤与黏膜交界处做纵行切口,长1~1.5 cm,若病变为单纯囊肿,则排出囊液后皮肤与囊壁用2—0肠线间断缝合,术毕;如为囊肿伴感染或脓肿,则排出囊液及脓汁后置引流条,每日更换,直至局部创口愈合。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手术时间及出血情况   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2.0±0.5) min,术中无出血;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20.0±10.0) min,术中平均出血(10.0±5.0) ml。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11.25,P<0.01); 观察组术中无出血,而对照组术中平均出血(10.0±5.0) ml,两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2.2 术后疼痛及恢复情况   观察组:25例前庭大腺囊肿患者术后外阴肿块立即消失,局部无红肿、疼痛等不适;15例前庭大腺脓肿患者术后2~4 h疼痛减轻或消失,术后12~36 h炎症缓解或消退。局部创口均于术后4~5 d愈合对照组:27例前庭大腺囊肿患者术后24~72 h局部轻微疼痛伴外阴不适,有红肿﹑疼痛等线结反应,术后4~5 d均拆去未吸收肠线;12例前庭大腺脓肿患者术后4~8 h疼痛有所减轻,术后24~48 h疼痛缓解,术后4~7 d局部红肿消失。局部创口均于7~10 d局部愈合。   2.3 远期效果   术后定期随访2年。观察组40例中,有1例失访,39例完全愈合,无局部瘢痕形成,亦无复发;对照组39例中,有36例完全愈合,2例复发,1例瘢痕形成。      3 讨论      目前,国内外对于前庭大腺囊肿脓肿治疗方法很多[2],其中传统手术治疗方法主要有前庭大腺囊肿造口术、脓肿切开引流术等。此类手术操作均不复杂,但有一定缺点,且由于外阴血供丰富,术中和术后极易出血,故需要住院治疗,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若施行前庭大腺囊肿剥除术,则因囊壁底部不易剥尽,可有组织残留,术后易复发;若施行前庭大腺脓肿切开引流术,则常因局部炎性肿胀,引流不畅,需每天更换引流条,愈合速度慢,切口易封闭而复发。目前一些新的治疗方法有囊肿穿刺注射酒精、碘酊、硝酸银,或用激光[3]和微波破坏前庭大腺囊肿囊壁等,但其是通过永久性破坏前庭大腺囊壁上皮组织达到治疗目的,可造成前庭大腺功能破坏。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