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儿童屈光不正4 771例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视力低常青少年儿童屈光状态的分布规律,力争在儿童青少年的视觉发育敏感期早发现,早治疗。方法:除外屈光不正以外的其他眼疾的情况下,在睫状肌麻痹下检影验光后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在9 530眼中,近视眼4 439只,远视眼4 417只,其中近远视眼中均以复性近远视散光眼最多,各占56.50%,83.61%。年龄屈光不正度数之间进行统计学分析有显著差异﹙P <0.01),随年龄增长,近视屈光度增加,远视屈光度减少。在7 015只散光眼中,学龄前散光发生率最高占89.05%,且以低度散光为主。随年龄增长,呈逐渐下降趋势。 结论:在防治近视眼的工作中,必需在睫状肌麻痹下准确检影验光方可了解真实的屈光状态,再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了解儿童散光眼的散光状态对于合理矫治儿童散光十分重要。

【关键词】 儿童青少年 屈光不正 统计分析

0引言。

屈光不正是眼科的常见病,在青少年以及儿童中发病率较高,现对2001/2003年来本院门诊病例记载的18岁以下的4 771例(9 530眼)屈光不正患者按年龄分为3组:6岁以下为学龄前组;7~12岁为小学生组;13~18岁为中学生组,均行散瞳验光后,对检影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4 771例中,男2 365例,女2 406例。其中双眼4 759例,单眼病例12例,共9 530眼。对所检患者均先行眼科系统检查,除外眼科疾患后行睫状肌麻痹下验光,单眼病例是指一眼视力正常或一眼有眼疾而不能验光者。

1.2方法 12岁以下的儿童用10g/L阿托品眼液点眼散瞳,每日分早中晚点眼3次,连续点眼3d,第4d验光。13~18岁的青少年用托品酰胺眼液点眼散瞳,每隔10min点眼1次。共点4次,0.5h后验光,以上均用带状光检影镜进行检影。屈光度以检影结果为准。

2结果。

在9 530眼中,近视眼占46.58%,近视中以复性近视散光最多,占56.50 %,单纯近视次之,占41.16%,单纯近视散光最少,占2.34%。远视占46.35%,远视中也以复性远视散光最多占83.61%,单纯远视次之占13.61%,单纯远视散光最少占2.78%。混合散光占6.16%,正视眼占0.91%,屈光不正与男女性别间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在本组统计中,除外混合散光587眼和正视87眼,其余的8 856眼,按不同年龄组将近视远视分为轻度(<3.00D ),中度(3.25~6.00D),重度(>6.25D),三种不同程度进行比较,在近视眼中,以轻度近视最多占59.77%,中度次之占28.88%,高度者最少占11.35%;远视眼中以轻度远视和高度远视最多各占38.07%、34.07%。近视年龄增长而增多,在近视眼13~18岁组中眼数最多为2 423眼,其近视远视的比例为6.73∶1,远视年龄增长而减少,6岁以前学龄前组最多为2 138眼。其远视近视的比例为11.37∶1。统计分析说明年龄屈光不正度数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表2)。在被检查的9 530眼中有正视眼87眼,患屈光不正的9 443眼,其中散光眼7 015眼,占74.29%,非散光眼2 428眼,占25.71%,按年龄分组,学龄前散光比例最高,占89.45%,随年龄增长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见表3。为了了解散光的分布,我们将7 015 只散光眼按散光度的大小分为五组,并对照不同年龄组进行比较分析,从表4 可以看出,大多数散光都集中在低度或较低度部分,1.00D以下者占49.82%,2.00D以下达到76.46%,伴随散光度数的递增,数量逐渐减少。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