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高校智库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

[摘要]近年来广西高校智库建设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为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文以广西高校智库为对象,研究探讨目前地方高校智库建设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并提出对策性建议,为地方高校智库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毕业论文网   [关键词]高校智库;问题分析;发展研究广西   [基金项目]广西高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高等学校科技创新计划发展模式及评价体系研究”   [作者简介]林盟初,广西艺术学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研究广西南宁,530022   当前,广西智库随着广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而日益壮大,智库建设成为现代广西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织部分。

广西高校智库广西智库的主要组成部分,随着广西全面深化改革的实施,广西高校智库建设将迎来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期,也势必有更多机会为公众服务。

在此形势下,重新对广西高校智库建设进行定位,梳理其存在的相关问题,并探索新形势下的发展路径,特别是在新常态下,高校智库建设采取何种的措施规避可能产生的各种问题。

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推进广西高校智库建设保持良好发展的态势。

一、广西高校智库的现状及优势分析   广西智库建设相对东部地区省份而言,比较滞后。

2013年,广西布局“十三五”时期高校重点建设智库名单,评审认定了2014—2018期间重点打造的42个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机构。

从所属学科门类上划分,这42个机构中涉及社会经济的各个行业领域。

根据上海社科院研究团队将中国智库划分为4种类型,即党政军智库系统、地方社会科学院系统、高校智库系统和民间智库系统。

参照上海社科院的分类,我们可将广西智库分为:党政智库(又称官方智库)、社科院智库、民间智库(企业智库)和高校智库4种,其中党政智库有较大优势,每个市的党委和政府均设有专门智库机构如研究室、政策研究室等,这些智库研究成果是地方党委政府决策的主要理论支撑;社科院智库其次,在广西,社科院智库高校智库相比较,成立时间更早、建设更成熟;广西民间智库数量少,研究实力较弱。

目前,在广西这4种智库中,高校智库在对政府决策的影响力方面与官方智库相比,虽并不具有优势,但高校智库拥有着开展决策咨询和政策研究自身独特的优势

(一)具有高密度智力的先天优势   与国内其他省份一样,高校广西社科研究力量主要聚集区。

广西高校聚集了全区85%以上的人文社科研究力量,拥有先天智力优势,可以为智库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高校还拥有规模庞大的研究生和本科生队伍,可培养后备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加强智库人才队伍保障。

因此高校智库较其他类型智库在智力上有先天优势

(二)具有多学科综合优势   高校一般均拥有多个哲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学科,这为解决综合性较强的、涉及到多学科知识的复杂课题提供了智力上的可能。

广西而言,广西拥有沿江、沿海、沿边的特殊地理位置,随着世界全球化、信息化、多元化格局形成,广西与世界各国,特别是东盟国家的经贸、文化往来日益密切,地方政府决策所遇到的问题由原来较单一的、涉及领域范畴较窄的区域性问题上升到综合性极强、领域面宽的复杂课题。

在这种形势下,政府决策所需要的政策依据必须依赖于多种学科资源的综合配置才能实现。

而这种多学科需求无论是在官方智库,还是在社科院智库、民间智库中均无法得到充分满足,只有在高校智库中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

(三)具有科学研究基础优势   科学研究高校的重要职能之一,高校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科学研究组织模式,高校教师养成开展科学研究的意识,在学科基础理论研究中具备了雄厚研究基础,并且在图书文献资料、电子图书资料、数据库等方面拥有较好的科研基础条件。

(四)具有广泛的纵向横向联系   纵向联系主要是指与政府部门的联系。

广西高校智库均设在公办高校高校政府在学校管理体制、人事制度、业务对接等有着密切的联系,使得高校智库承接政府咨询服务过程中在把握宏观形势,掌握全面基础资料、获取及时反馈信息,从而准确对问题进行分析研判等各方面具有了优势;横向联系主要是指高校与国内社会公众群体有着广泛深入的互动关系,还有灵活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关系。

广泛的横向联系,使高校智库建设及时掌握该领域最新的研究动态,了解最前沿的信息和研究方法,特别是对外交流优势突显,高校智库积极开展国内外人文交流,推动公共外交。

二、广西高校智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挑战及原因分析   广西高校智库经过两年的规划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已成为广西智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从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率而言,广西高校智库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与其在广西智库的重要地位不相符,没有发挥其所具有的各种综合优势

当下,国家正统筹强化高校智库建设广西也正加大对高校智库的投入力度,着力建设一批具有竞争力、有影响力的智库广西高校智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一)广西高校智库运行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第一个方面研究力量过于分散,不够集中。

从成立的智库研究机构中,有多个机构的研究方向和领域均有较多的重复或雷同,从而使研究力量过于分散,研究机构各自为战,没能形成强大研究合力、学科合力、人员合力。

这也反映出各机构或高校间的缺乏沟通与合作意识,各高校建设智库着眼点不高,没能站在全区的区域高度上去谋划智库发展

第二个方面,需求导向不凸显。

智库的重要作用就是面对社会经济发展所面临热点、难点问题,针对政府和社会发展需求展开针对性研究,并提出对策意见。

从课题组调查结果来看,不少单位在广西需求、社会需求等需求导向上不够凸显,这些机构的建设仍是从本单位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出发,在研究方向和内容上看与社会需求特别是国家和当地目前迫切的社会需求直接关联性不大,咨询服务不足,与社会结合不够,没能充分发挥出智库应有的作用。

第三个方面智库没有把“经世致用”放在首位,对于党委和政府决策的贡献率较低。

从2012广西高校人文社科统计上看,2012年全校人文社科领域共获得研究成果8131项,其中出版著作461部,发表论文约7616篇,提交的研究与咨询报告54篇。

提交的研究与咨询报告只占广西高校研究成果的0.66%,并且真正被有关部门采纳的仅为32份。

以上数据详细反映了广西高校智库对于政府决策的影响和参与程度仍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智库研究与咨询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

数据还表明,高校智库的成果形式还不够多样。

大部分智库的成果形式还是论文、专著为主,在研究报告、决策咨询报告等方面薄弱。

第四个方面广西高校智库社会影响力较低。

虽然广西高校智库的数量在全区智库总数中占有绝对优势,但在社会影响力上而言仍旧十分薄弱,特别与官方智库相比,在直接参与和影响地方政府决策的程度低,对社会发展贡献和社会舆论的影响上方面相比差距较大。

这也是高校智库理论联系实际不足。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司长张东刚指出:“高校很多老师积极努力的向政府建言献策,但有些报告学科化导向明显,过于学术化,不了解掌握一线情况,也不是长期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结果,所以提出的东西针对性、实效性不强。

”   (二)广西高校智库存在问题的原因剖析   广西高校智库建设目前存在的不足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因素。

首先,广西高校普遍缺乏足够的智库意识和智库能力。

广西高校中提出建设智库”这一个概念相对较晚,多数高校仍沿袭传统的纯粹学术理论研究,还没有确立起较为明确的智库意识,在制定智库发展定位、研究任务、研究目标等方面,主要还是遵循传统的学科建设和常规的人才培养的路子,而没有聚集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没把目光聚焦到为地方政府决策提供咨询和理论支撑,为地方经济发展保驾护航等方面;其次,高校智库运行体制和机制不完善。

从所处的具体运行环境考察,广西高校智库仍没有脱离传统的研究基地(中心)的运行管理机制,在人力资源管理体制、研究经费、研究成果归属等等方面没有创新,影响到智库能力建设智库作用的发挥;第三,高校智库评价标准和导向存在偏差。

广西高校智库评价导向上缺乏科研人才激励和成果应用转化的良性机制,而是将智库评价体系与一般的传统高校科研评价机制单一化。

在科研项目评价体系中,过于看重常规的国家社科基金等纵向科研项目的数量,而缺乏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等横向科研项目的评价指标;在科研成果评价指标上,偏重论文、专著、获奖,忽略了研究成果的实际贡献和咨政成效。

三、“十三五”广西高校智库良性发展的路径   (一)主管部门加强对高校智库发展的顶层设计   国家出台了《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广西自治区政府也应根据区域实际量身定制出相应的地方智库建设推进计划方案,明确智库发展方向和参与咨询服务地方发展路径,促进、规范发展进程。

从而引导高校智库在这种国家和地方明确、完善的原则构架之下,结合实际情况,定位规划好发展方向,制定出更科学合理的发展路径。

(二)高校智库要加强学习与交流   广西高校智库建设起步晚,基础薄弱,服务能力仍处于较低阶段。

对此,近两年广西教育主管部门开展了两期集中学习培训,效果很好,实行请国家智库知名专家来授课,在智库规划、定位、发展路径等方面进行了培训。

“十三五”期间,广西高校智库继续开展学习培训外,还应加强交流,要“走出去”到国家级智库去学习,实地学习其先进管理经验、政策措施、规划定位、建设成效等等,全面提高智库的软件管理水平和咨询服务能力。

(三)高校智库要强化协同合作机制   强化高校政府之间、高校之间、高校与科研院所间合作,建立强强合作、优势互补、深度融合的协作机制,打破封闭落后、分散各自为战的局面。

通过协同合作,聚集国家、地方发展科学问题,建立协同与互动良性机制,最大程度上将创新要素有效集成,增强高校创新能力发展的导向性,推动高校建设一流智库

(四)建立新的高校智库评价体系   创新建立以服务地方能力导向标准的评价机制,将智库研究成果的使用客户的满意度作为智库评价关键要素,把解决社会需求的贡献度作为核心标准,强化绩效评价

智库评价考核上,引导智库进一步创新成果形式,多从政策制定依据、决策咨询等方面出成果,在决策服务中提高主动性、前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话语权。

进一步加强平台建设,将其作为其中一个重点考核指标。

(五)建立灵活高效的智库运行管理机制   结合高校智库的特点,探索符合高校特色的智库体制机制,建立健全能激发其活力、潜力,又规范有序的运行机制。

在管理模式、人员绩效评价与聘用、研究活动安排等方面赋予更大的自主权,在经费使用上,要产生效益,注重投入产出比,积极探索建立健全政策指导到位、保障措施得力、责权关系清晰、有利于激发智库活力的管理机制。

(六)遴选好智库首席专家   智库是智力高度密集的机构,优秀的人才团队是智库的核心竞争力。

其中首席专家,也就是学术带头人的作用至关重要,一个具有卓越的学术能力、宽广的国际视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杰出首席专家,才能凝聚起一批优秀人才,打造一流的智库研究团队,也是智库出高品质研究成果的重要保证。

(七)构建高校智库政府间的“绿色通道”平台   搭建高校智库政府之间的“绿色通道”,实现两者之间无障碍地信息互通,既让政府机构充分了解智库的基本情况、咨询能力和水平,又使智库及时了解政府决策之需和社会所求。

通过“绿色通道”使高校的政策研究成果第一时间传达到政府部门,真正起到政策咨询作用,增强实效性。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