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中东:中国难成旁观者

革命在重塑中东社会,中国总体上是这场革命旁观者,这减少了我们的外交风险,但对于塑造未来的中东,我们也基本插不上手。

然而中东的变化在触动世界的大格局,哪些政权倒台,哪些政权撑过去,很难与中国的利益毫不相干。

下载论文网      2011年伊始,一场人们始料未及的“中东波”迅速席卷整个阿拉伯世界,这次由突尼斯革命引动的“中东波”,以骨牌效应在埃及、也门、利比亚、约旦、巴林等国上演一场规模巨大的“颜色革命”。

中东美国中东      革命的飓风很可能把中东吹得面目全非,现在分析各国“统治者”谁比谁的命好,与轮盘赌转出的结果,可信度差不多。

但越是不靠谱,揣着钱去赌的人就越多。

现在正是美国等大国外交官在中东最活跃的时候。

美国的面孔变幻频率被嘲笑为“惟一能与动物界的变色龙媲美”。

即使对同样的国家美国前后的面孔也不一样:美国从一开始力挺穆巴拉克,到呼吁埃及“稳定过渡”,最后“明示”穆巴拉克必须立即下台。

美国在极力确保未来的中东各国政权仍然是亲美的,它试图把这场革命变成清除敌人,巩固朋友的政治大清洗,它追求的是只赚不赔。

20世纪40年代,美国总统罗斯福在评价一名亲美的小国独裁者时曾说过:“即便他是个狗娘养的,那也只能是美国的狗娘养的。

”从二战前后美国开始进入中东起,美国外交界一直将这句话奉为圭臬。

美国为了维系中东油源的控制权,不断“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扶植肯听话的人主宰中东国家政坛,对他们如何对待美国高举的“人权”“民主”原则,华盛顿总是充耳不闻。

沙特一直是美国中东的铁杆盟友,虽然沙特时“民主水平”一直被西方认为处于世界最后几位在英国《经济学人》进行的评估中,沙特在167个国家中列第160位。

有西方分析人士称,因为美国沙特的特殊利害关系,迄今没有一位美国总统向沙特提出民主化要求。

“变色龙”美国两面下注      当这些盟友变成“明日黄花”的时候,美国的绝情又是那样坚决与迅速。

美国外交政策很有影响的参议员格雷厄姆日前称,“我喜欢看到利比亚出现政权更迭,我喜欢看到伊朗出现政权更迭。

”   “白宫的表态一直在和埃及局势的变化赛跑。

美国《华盛顿邮报》曾这样形容美国埃及乱局中的表现。

埃及发生大规模街头骚乱开始,“埃及最大援助者”美国政府首先力挺穆巴拉克,副总统拜登公开称其为“可靠盟友”;随着局势进展,美国呼吁埃及“稳定过渡”,直到9月份总统选举;到埃及骚乱后期,当美国评估穆巴拉克已控制不住局面了,埃及已无“回头路”,奥巴马才公开表态:穆巴拉克应下台,而且是立即下台。

美国政府在紧要关头抛弃穆巴拉克,使邻近国家领导人寒心。

随着突尼斯和埃及的反政府示威浪潮蔓延到也门、巴林等国,美国中东盟友也开始心里发凉,美国中东多国民主化骚乱的立场上摇摆不定,让他们越发不安。

《纽约时报》19日称,随着埃及民主化示威及穆巴拉克下台,尤其是美国的态度摇摆不定,沙特王室开始担心“美国再也不能发挥坚强后盾的作用”。

周恩来与中东建交潮      中东一系列的“颜色革命”有可能彻底打乱世界发展的节奏,深刻改变半个多世纪积累下来的世界利益格局。

它带来的后果无论是不是红利,都不会在世界上平均分配。

正在崛起中的中国如何把各种风险转化成机会,对未来一二十年中国崛起的冲刺至关重要。

中国成立初期,中东地区大多数国家尚未独立或刚独立不久,受美等西方国家的影响很大,对新中国缺乏了解。

当时,该地区设有任何一个国家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多数国家多与台湾国民党集团有所谓外交关系。

周恩来总理作为大战略家和大外交家,从新中国一诞生就把目光投向了中东地区。

他在对国际形势和中东形势进行了深入研究和精辟分析后,决定采取积极稳妥的同该地区国家建立联系进而建交的方针。

埃及阿拉伯世界第一个承认北京并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双方于1956年5月30日建交,从此关系一直密切友好。

由于中国至今面临被西方国家干涉内部事务的部分压力,我们很容易把自己不干涉别国内政,当作抵御西方对华干涉的额外成本。

在与中东国家开展外交关系过程中,中国不仅不卷入有关各方的政治争端,而且对中东国家开展对外援助时,从不像一些国家那样附加种种苛刻的政治条件,这使得中国赢得广大非洲阿拉伯国家的理解和支持。

因此,无论埃及未来由激进派还是温和派政党执政,中埃关系不会生变。

“不倒翁”中国不再旁观      与埃及不同,反观伊朗,如果是激进分子执政,一定反对美国,亲近中国,但如果反对分子上台则是另一种状况。

因此北京目前不担心埃及政局的变化会在外交上有何后果,倒是接二连三的阿拉伯世界的变化,也许使得中国必须重新考虑其阿拉伯政策。

一分付出一分收获,中国不卷入中东各国政治进程的做法,使中国成了在那个地区没有敌人的“不倒翁”。

但一分“不付出”,就一分“不收获”,中国现在眼看着美国在那里布局,我们可以分析未来新中东中国的利弊,却很难主动影响它。

无论怎么做,都会有好处,也都会有代价。

中国过去没同中东任何极端势力结仇,经贸合作顺利,说明中国“赚比赔多”。

今后也是利弊权衡的问题。

几乎所有的分析都认为,中东当前的变化将“触动世界格局”,而未来世界格局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中国崛起,要让革命后的中东更多呼应中国的崛起,而不是相反,这个利益高于其他小的考量。

中国目前想影响中东,大概也影响不了。

但如果不现在认真谋划,大概永远只能这样。

其实中国的发展模式对中东是有吸引力的,帮中东重点国家多分享一些中国经济发展的红利,也是可以做到的。

中国塑造影响力,可打的牌并不少。

要让中东亲华的力量得到更多好处,包括政治上的好处,让那些有政治前途的人把亲华作为必须的选项,而不是可以当筹码去出卖,从而影响中东政治版图。

这样说着容易做着难,但大国的宿命可能就是这样为难自己。

(据《环球时报》)。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