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

【关键词】 产后出血

【摘要】 目的 观察口服米索前列醇对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 将178例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的产妇随机分成两组,90例在胎儿娩出后立即口服米索前列醇400μg(米索组),88例在胎儿娩出后立即肌注催产素20IU(催产素组)。观察两组第三产程时间、产后2h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以及米索组使用药物前后的血压及副反应。结果 (1)米索第三产程时间(6.9±3.1)min,产后出血量(180.6±100.2)ml,产后出血发生率2.22%(2/90)。催产素第三产程时间(9.4±3.4)min,产后出血量(283.5±112.3)ml,产后出血发生率13.64%(12/88)。二组相比米索第三产程时间、产后2h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少于催产素组(P0.01)。(2)90例服用米索前列醇的产妇服药前收缩压(116±12)mmHg,舒张压(74±10)mmHg,服药后收缩压(112±13)mmHg,舒张压(73±10)mmHg,服药后收缩压和舒张压皆有所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3)服用米索组2例出现恶心、呕吐,2例出现寒战及体温升温,皆为一过性,无需特殊处理。结论 口服米索前列醇400μg能产生强有力的子宫收缩,缩短第三产程,减少产后出血,是一种简便、安全、高效的预防产后出血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米索前列醇 预防 产后出血   产后出血是产科临床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目前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而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因此,积极防治子宫收缩乏力所致产后出血是降低孕产妇病死率的关键。我院用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并与催产索对照观察,现将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1年1月~2003年6月共观察了178例 产妇,选择无前列腺素应用禁忌,孕周37~41周,单胎头位,阴道分娩,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在分娩中随机分成试验组(米索组)90例,对照组(催产素组)88例。两组产妇的一般情况如年龄、孕周、孕次新生儿体重等无明显差异,见表1。用方差分析及卡方检验。

表1 两组一般情况比较 (略)   1.2 给药方法 米索组在胎儿娩出后立即给予一次性口服米索前列醇400μg;催产素组在胎儿娩出后立即肌注催产素20IU。   1.3 产后出血的测量方法 全部病例采用统一制定的容积法,当胎儿娩出,羊水流尽,立刻在产妇臀下垫入聚血盆至产后2h,然后将聚血盆中的血液倒入量杯准确计量,最后再加上纱布上所含的血量(每块纱布湿透不滴血计15ml)。因绝大多数产后出血的病例失血多发生于产后2h内,所以本资料仅统计产后2h失血量。   1.4 产后出血的诊断标准 按产后2h总出血量≥400ml为产后出血的诊断依据 [1] 。   1.5 记录 第三产程时间和米索组用药及用药后2h的体温和血压,用药后的副作用,包括寒战、恶心、呕吐等。

1.6 统计学方法 用方差分析及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第三产程时间及产后出血米索组90例,第三产程时间(6.9±3.1)min,产后出血量(180.6±100.2)ml。催产素组88例,第三产程时间(9.4±3.4)min,产后出血量(283.5±112.3)ml。两组相比,米索第三产程时间及产后出血量皆明显少于催产素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   2.2 两组孕妇的产后出血发生率 米索产后出血2例,产后出血发生率2.22%,催产素产后出血12例,产后出血发生率13.64%,米索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催产素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   2.3 副反应 米索组服药后有2例出现恶心轻微呕吐,2例出现寒战及体温升高,不需处理,2h内症状自行消失。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