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的体外循环管理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

摘要:目的 总结深低温低流量结合中度血液稀释的体外循环(CPB)方法在小儿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鼻咽温降至20℃±2℃,动脉灌注流量(0.8 ±0.4)L/( min・m2),稀释后的红细胞比积(0.20±0.03)%。结果 采用此种CPB方法,术后肺部并发症明显降低,无死亡病例。结论 此种CPB方法适用于小儿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手术,术后并发症少,临床效果满意。

关键词:体外循环;深低温低流量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

室间隔缺损(VSD)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的发生率6%[1],2002年元月至2003年6月,我院共治VSD合并PDA的病例11例,均在体外循环下完成PDA荷包缝扎或补片修补和VSD修补术。因VSD合并PDA的患儿发育较迟缓,体重较轻,术中心内回血较多,易出现肺部并发症及脑部并发症,现就其CPB管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本组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1.5~6岁,体重10~17kg。术前均确诊为室间隔缺损(VSD)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拟施行PDA荷包缝扎或补片修补和VSD修补术,其中3例合并动脉瓣膜狭窄,2例合并卵圆孔未闭,1例合并三尖瓣返流,5例合并动脉高压。病儿合并有活动后心悸、气短症状。

1.2 CPB使用StockertⅢ型机,西京95鼓泡式氧合器。预充液包括:乳酸林格氏液,贺斯,全血或浓缩红细胞,白蛋白,碳酸氢钠,硫酸镁,甘露醇,抑肽酶等,常规根据体重选择合适的插管,行主动脉,上下腔静脉插管,ACT750秒(硅藻土方法),开始CPB。心肌保护采用高钾冷晶停跳液(500ml氯化钠液加入20%甘露醇25ml、5%碳酸氢钠20ml、10%氯化钾10ml、50%葡萄糖8ml、地塞米松10mg)。

2 结果。

全组病儿CPB(50.45±15.21)min,心肌阻断(26.51±10.49)min,转流中平均动脉压(40.85)mmHg,最低鼻咽温18.9℃,低流量时间(8±3)min,心脏自动复跳率91.8%,辅助循环时间(10.12±5.23)min,术前Hct平均36.73%,术中平均22.15%,停机后平均27.18%,平均预充量626.83ml,手术平均用血210ml。住院期间无肺部及脑部并发症、无死亡病例。

3 讨论。

VSD合并PDA病儿多数合并多种血管畸形,早期即造成肺、体循环血量比(Qp/Qs)2:1,形成肺高压,因此主张6个月~2岁即手术治疗[1]。现就其CPB管理报告如下。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