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特点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神经科常见急诊,以中青年多见,老年人发病率近年来也有所增加。老年人自发性SAH与年青人发生的SAH临床上有些不同;其症状也不典型,容易误诊而延误治疗。现将本院及建德市第二人民医院(1998至2005年作者工作期间)1998年9月至2006年7月收治的老年人自发性SAH 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8例患者中,男18例,女10例;年龄64~78岁,平均69.4岁。其中64~69岁16例,70~78岁12例;有高血压病史18例,冠心病史7例,糖尿病史6例,头痛史2例,曾有心肌梗死1例,缺血性脑卒中1例,及曾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史1例,并发感染史3例。

1.2 发病情况及临床表现 28例老年患者中有16例在活动中发病,主要由于情绪激动、运动锻练、爬山、排便及饮酒中发病。也有12例在休息安静状态下发病。本组28例中出现头晕、头痛20例,头晕伴恶心、呕吐12例,突然四肢抽搐6例,不同程度意识障碍15例,精神异常5例。检查有颈项抵抗17例,有5例伴有动眼神经麻痹,3例轻度肢体瘫痪(肌力4级左右),2例眼底检查发现有玻璃体下出血入院时体温升高3例(37℃~38℃);肺部感染2例。心电图检查示有U波、ST段抬高或降低,Q—T间期异常,窦性心动过缓及心动过速5例。

1.3 CT或MRI及腰穿CSF检查 28例患者入院时进行CT扫描。部分进行MRI检查;主要表现为各池,侧裂池、桥池,枕池、脑沟、脑室及脑实质内可见条索状高密度出血灶。有3例脑室扩大,伴脑萎缩表现。有1例合并轻度脑积水改变。28例均进行腰穿、CSF测压、细胞计数、蛋白定量检查,其中20例CSF压力>200mmH2O以上。肉眼可见血性脑脊液及镜检有大量RBC而确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

1.4 治疗结果及预后 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均在内科保守治疗。绝对卧床休息,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同时脱水,降低颅内压力、抗纤溶药物静脉滴注10~14d,后改口服1周。有6例在住院7~14d中出现偏瘫或原有轻偏瘫加重,意识障碍也加深,但再腰穿,CSF未发现有再次出血,考虑脑血管痉挛所致,给予扩溶及尼莫地平静滴,以解除血管痉挛。1例在入院15d解大便时,又出现剧烈头疼,伴呕吐,意识障碍加重,血压升高,考虑为再次出血,进行积极抢救无效死亡,另1例合并感染,脑水肿加重,颅内压急骤升高,发生脑疝而死亡。最后治疗结果,治愈16例,好转10例,死亡2例。另6例在病情稳定,治疗1个多月后进行DSA检查发现2例可见多个微小动脉瘤存在,其余4例未显示出病变。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