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建制化视角下的中国消防工程学科

[摘; 要]; 消防工程学科在中国基本上已完成了自身的建制过程

笔者以中国消防工程学科建制化为切入点,分析了中国消防学科建制化的过程及其驱动模式;同时基于学术期刊在科学事业中地位和历史作用的分析,探讨了学术杂志与消防工程学科的关系,认为创建权威的学科杂志、进行研究生教育是使消防工程学科建制更加完善的必要条件之一;指出中国现有的消防学科的设置已不适应该学科在中国发展的现状,需要调整学科设置;认为消防学科正面临着自身再建制化的机遇。

笔者强调,我国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立与中国火灾科学的兴起,不仅标志着消防工程学科知识体系的形成,而且使发端于权力系统的消防工程学科建制过程具备了学术权威学科建制化或再建制化的结构。

; ; [关键词]; 消防学科建制;实验室;同行评议; ; 消防工程的学科建制氧化燃烧学说火灾科学的建立; ; 消防工程学科在中国已经初步完成了自身的建制过程

回顾这段简短的历史,人们会注意到这个过程中的两次飞跃都与消防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火灾科学)的突破有关联。

; 1.1; 氧化燃烧学说的建立与消防工程学科的初建; 毕业论文 ; 氧化燃烧学说的建立促使消防工程学科摆脱对感性和经验知识依赖,使它发展为以近代科学理论为基础的一门科学

也正是对燃烧过程有了科学和正确的认识,攀谷嗣窃诨鹪值姆乐沃杏辛苏?返睦砺壑傅迹??兰际跸低骋惨蛭?⑷肓丝蒲Ю砺鄣男孪恃?憾?⑸?酥实谋浠??nbsp; ; 拉瓦锡于1777年向巴黎科学院提交了(燃烧概论)的报告,建立起了为近代消防学提供科学理论基础的氧化燃烧学说

1871年傅兰雅口译、徐寿笔译的(化学鉴原)是我国首先系统介绍西方化学知识的著作。

但由于这些知识传播的范围仅限于少数知识阶层,加上将正确的燃烧理论应用于近代消防的概念并未传人我国,因此,它对人们的观念并未产生较大影响。

到20世纪30年代初期,它才较全面地被我国接受并得到广泛传播。

由于氧化燃烧学说揭示了火灾的成因和条件,氧化燃烧学说很快就在消防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科学火灾观的建立提供了理论基础,也指出扑灭和预防火灾科学方法。

; ; 直至20世纪50年代,作为防火、灭火的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经典燃烧三角理论才被国人逐步认识和深化。

氧化燃烧学说的建立和在中国的传播,最终在消防领域中起到了树立新消防观念、提供明确的灭火方法等作用。

比如《消防警察全编》中就对火和火灾的危害有了比较科学和全面的系统的认识;指出消防是世界文明进步的产物,社会越发展火灾越频繁,消防就越显重要;树立了建立消防警察制度的观念;还强调为更好的灭火,要遵守救护人命是首要任务的原则,同时还要调查水利和地理并不断改良器械,提出3种科学的灭火方法。

这本书虽然介绍的是源于欧洲的日本的消防理念和技术,但是足以说明随着氧化燃烧学说的确立,使消防科学消防技术水平有了飞跃式的发展和提高。

; 毕业论文 1.2火灾科学的兴起和发展与消防科学的再建制; ; 解放前,中国的消防科技主要是通过日本间接地向欧美学习,1905年清政府曾派少数人到日本短期学习近代消防

建国后的前30年以学习前苏联为主。

为解决建国后中国消防科技人员急缺的问题,国家采取了以下一些方法:聘请前苏联消防专家举办培训班,选派学员到前苏联进修,在人民譬察干部学校设立消防专业等。

1957年8月15日,我国选派巧名干部(俄语专业)到苏联留学两年。

学成回国后,他们分别在消防教育、管理、宣传、科研等方面为振兴中国的消防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们是中国现代消防科研、教育事业的奠基人。

消防教育开始兴起。

; ; 1956年1月9日在现在的中国刑警学院设消防教研室,增设消防专业。

从留苏归来人员中选调8人担任消防教员,后历经***周折的下放和重新启用,至1992年消防教研室和消防教育建制化,划归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

; ; 2004年由武警学院开始招收消防工程专业方向的硕士生。

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称火灾实验室),1992年由中国科学院批准边建设边对外开放,是1995年通过国家验收的我国火灾科学领域惟一的国家级研究机构。

1996年就招收12名工程热物理专业博士生。

此时,中国消防工程学科建制过程基本完成。

; 毕业论文 ; 火灾科学在我国的确立和发展,使我国的消防科技水平能在同一个平台上与国外发达国家竞争和对话。

20世纪询年代的H.W.艾蒙斯将质量守衡、动量守衡、能量守衡和化学反应原理用到建筑火灾的研究中,开创火灾过程机理研究的先河。

爱丁堡大学的D.卓斯戴尔出版的《火灾动力学》系统地阐述了火灾科学的理论体系。

; ; 1985年国际火灾安全科学学会成立,其研究的领域包括伙灾化学、火灾物理、火灾动力学、火灾探测报警与自动灭火系统、被动防火技术、建筑防火设计、人在火灾中的行为、火灾风险评估、火灾调查、消防安全管理等。

这标志着人类对火灾机理的认识从无知到近代的氧化燃烧学说,进一步飞跃到火灾动力学的研究阶段。

; 2; 消防工程学科建制化与驱动模式分析; 2,1; 学科建制化与驱动模式分析; ; 学科建制化问题是科学史学家与科学社会学家共同关注的一大课题。

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学者们对自然科学、自然科学学科发生建制化的过程与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

人类活动的建制化是指由参与此类活动的人们形成某种有秩序的社会系统的过程,它也是一组适当的价值、信念、规范在人们思想中获得内化的过程

学科建制化则指处于零散状态且缺乏独立性的一个研究领域转变为一门独立的、组织化了的学科过程

; 毕业论文 ; 在一门准学科发生建制化的过程中,其研究者需为之提供辩护,以促成一系列事情,例如,基本问题域的确定、特有的研究方法或程式的构建、学术规范的确立以及学术话语体系的形成等的认知、认同与学科专业刊物的创建、学术队伍的组织化与培养学术后继的机制化等为特征的职业认同。

; ; 学术活动要实现高度建制化,除在共同体内部要建立相应的教育与管理组织外,还需要使该领域内的成果为整个学术共同体与社会接受和运用,即内部成果外部化。

学科建制化的核心是指该学科的内部的学术活动的建制,而且学科(核心是学术)的建制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故而学术活动也可以在较低层次上实现不充分的建制化。

;。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