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种苗站站长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党的十八大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

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代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大战略思想。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改革工作进入深水期而作出的重大决定,为我国全面深入改革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指导基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踏出了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的一步。

完成十八大确定的各项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强保证。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工作路线。

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对以往开展集中教育实践活动成功经验的坚持和运用,是对党的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弘扬,是适应新的形势任务要求,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大举措。

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通过近一段时间对中央、省委、市委有关文件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再次学习了《党章》、十八大报告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

我深刻地认识到,要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设美丽中国,我们肩负的任务光荣而艰巨,作为一名党员和单位负责人,要勇于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在当前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磨练自己、检验自己、提高自己。

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把学习放在首位。

学习教育是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首要任务,要全面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学习《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文件选编》等读本。

通过学习,完整准确地把握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把握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任务、奋斗目标,把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方法步骤。

真正把学习贯穿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始终,不断提高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政治水平,提高自己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做贡献、出实绩。

在搞好自身学习的基础上,结合单位实际和工作实际,组织好本单位职工集体学习和支部学习,通过学习交流,让全体职工都能积极参与到这次活动中来,推动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

二是把学习与思考、查摆问题结合起来。

学习中,着重检查自己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高不高,是否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利益观,为人民服务的遵旨意识强不强,工作、生活中是否全面贯彻落实了党的群众路线

对照《党章》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检查自己在“四风”方面有无问题,存在哪些突出问题,如何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寻找差距、改进工作,切实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工作始终,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三是把教育实践活动林木种苗工作实际有机结合。

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最终目的是改进作风,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为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奋斗目标提供坚强保障。

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林木种苗工作是林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2年12月26日,国办发〔2012〕58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林木种苗工作的意见》是党中央、国务院站在维护国土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的国家层面做出的重大部署,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以国务院办公厅的名义就林木种苗工作发出的指导性意见。

这充分说明对我国林木种苗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已从部门重视上升到了国家重视的高度。

当前,林木种苗工作面临着十分艰巨的任务。

首先,从国家发展战略层面来讲,要圆满完成林业“双增”目标任务,不论是增加森林面积,还是提高森林质量、增加森林蓄积量,都必须把林木种苗作为最基础、最关键的工作来抓,加快推进林木良种化进程,努力提供数量充足、质量优良、品种对路、结构合理的林木种苗

其次,从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角度来看,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农民需求,加快培育品质优良、生长迅速、抗逆性强的良种苗木,帮助林农解决种什么、怎么种的问题,提高林地生产的经济效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促进林农增收致富。

目前,全市林业发展进入了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

林业承担的新职责、新任务给林木种苗工作带来了新机遇,提出了新要求。

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构建生态安全格局、推进绿色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等,都离不开林木种苗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建设美丽中国,更加需要林木种苗提供有力支撑、发挥特殊作用。

所有这些都需要切实把林木良种化水平和种苗生产供应能力提升到新的更高的水平。

当前,全市林木种苗工作种苗产业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种苗产业已成为主产区群众调整种植结构,增加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但与全市林业建设的要求相比,与广大育苗区群众的愿望相比,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育苗的盲目性比较突出。

如徽县高桥片、武都月照三流水培育的油松、落叶松在2012年前市场十分看好,导致大批育苗户盲目生产这些品种,2013年出现大量过剩的现象,给育苗户造成较大损失。

二是苗木销售市场机制不健全。

苗木生产品种、数量、规格变化跟不上市场需求的变化,加之育苗区群众各自为阵,缺乏组织疏导,定价机制不健全,造成部分群众抬高或压价销售,也存在掺杂使假,欺骗客商的现象,也是造成产销比例失调的重要原因。

三是育苗结构调整缓慢。

林木苗木培育周期相对较长,传统苗木生产结构不能满足现代绿化新要求,城镇绿化苗木多品种、大规格需求已成为主流,但周期短者3—5年,长者十几年,短期内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

四是产业整体技术水平不高。

主要表现在育苗手段落后,生产管理措施跟不上,苗木附加值不高,影响产业效益的大幅提高。

五是基层种苗管理机构职能作用发挥不充分。

绝大多数县的种苗管理站人员少、经费少、设备少,能够开展生产服务、质量检验、执法监督的专业人员更少。

这些问题的存在已成为制约全市林木种苗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主要问题

存在的问题如何解决,种苗管理机构的职能作用如何发挥,是我们应该认真研究和深入思考的重大问题

我们将带着这些问题,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倾听群众意见,问计于基层,问计于群众,通过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答案,真正把林木种苗管理工作做实、做细、做到位,使职能作用充分发挥、服务工作扎实有效、产业效益大幅提升,为实现全市林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