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脉内瘘压迫止血方法的探讨

【摘要】 目的 通过对内瘘压迫止血的2种方法观察对比,探讨有利于内瘘压迫止血方法方法 对2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1)弹力绷带压迫法;(2)弹力绷带结合指压法。每人每种方法观察10次共560次,对2种方法比较压迫止血时间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弹力绷带压迫止血方法1)的时间明显长于弹力绷带结合指压法方法2),两种方法均未发生皮下血肿,出血例次无明显差异。结论 弹力绷带结合指压法压迫止血时间上明显优于弹力绷带

【关键词】 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止血;护理。

静脉内瘘是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是最常用的血管通路,如何保持内瘘,延长生命,一直是一个受到关注的问题。因透析患者所用的动脉—静脉穿刺针(16G)比普通静脉输液针(7号)针头粗得多,又因内瘘之静脉已动脉化,静脉内压力高[1],透析完毕拔针后如压迫止血不当易发生出血,所以正确的压迫止血方法是保持内瘘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我院临床上常用的内瘘压迫止血方法弹力绷带加纱球和弹力绷带加纱球结合指压法两种,现将两种压迫止血方法压迫止血时间和出血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血液透析室在2004年6月~2005年5月选择依从性很好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8例,其中,男23例,女5例,年龄17~76岁,平均46.11±24.68岁,血红蛋白68~117g/L,平均93.06±13.92g/L,血小板(9~226)×109/L,平均(40±41.52)×109/L。内瘘使用时间为3~60个月,平均27.3±18.87个月。28例患者透析时均用全身肝素化,肝素总量按0.5mg/kg体重计算,透析结束前1h停用肝素,透析2~3次/周,透析时间4.5~5h/次,系用F6聚风膜透析器、碳酸氢盐透析,全部使用Fresenius产16G穿刺针。2种方法有效观察550次,其中,弹力绷带压迫法(方法1)278例次,弹力绷带结合指压法方法2)272例次。

1.2 方法 28例患者先后采用弹力绷带弹力绷带结合指压法,每人每种方法观察10次,共观察560人次。方法1即弹力绷带压迫法:将一块四折纱布折叠2.5mm×2cm×1cm(长×宽×高)纱球,用胶布固定消毒后备用。在透析结束时,穿刺点用0.5%碘伏消毒,针眼处覆盖长宽为2cm×1cm的无菌明胶海绵,将纱球与前臂长轴平行置于皮肤穿刺点、明胶海绵之上,拔除穿刺针、用拇指按压纱球于穿刺点上缘[2],并即刻用弹力绷带环扎止血,每隔5min观察1次,用肉眼直视2~3s无渗血后稍减压固定。方法2即弹力绷带结合指压法透析结束后用同上的消毒方法明胶海绵覆盖于针眼处,将消毒好的纱球与前臂长轴平行置于穿刺明胶海绵上,用拇指和中指垂直按压纱球于穿刺点上缘,观察方法同上,直至无渗血,用弹力绷带适当加压固定纱球绷紧粘贴。2种方法加压固定后若有血液流出视为止血失败。2种方法静脉穿刺点均采用与动脉穿刺点相同的压迫止血方法。每次穿刺、动脉穿刺点距离瘘口3cm以上,静脉穿刺点距动脉穿刺点5~8cm以上,此次穿刺点距上次穿刺点3mm以上[3],同时了解患者的年龄、内瘘使用年限等资料。

1.3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均进行正态性检验,正态分布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2组间配对计数资料的处理使用配对t检验,2组间计数资料的比较使用χ2检验,以P<0.05和P<0.01表示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和非常显著性。

2 结果。

2.1 两种方法压迫止血时间比较 对每例患者2种止血方法止血时间取平均值后,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见表1。表1 2种止血方法压迫止血时间 注:tt0.01,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