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120)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2021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120)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填写在表格中。每小题 2分,共40分) 1.中枢免疫器官是( ) A. T细胞分化成熟场所 B.B细胞分化成熟场所 C.产生免疫应答场所 D.免疫细胞发育成熟场所 E.免疫细胞定居、增殖场所 2.抗原提呈细胞中不包括( ) A. 朗罕细胞 B.巨噬细胞 C.树突状细胞 D.并指状细胞 E.中性粒细胞 3.下列属于1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 ) A.过敏性休克 B.接触性皮炎 C.类风湿性关节炎 D.新生儿溶血症 E.肾小球肾炎 4.不受MHC限制的细胞间相互作用是( ) A. Th细胞和B细胞 B.巨噬细胞和Th细胞 C.树突细胞和Th细胞 D.NK细胞和肿瘤细胞 E.Tc细胞和肿瘤细胞 5.细菌芽胞在医学中重要的意义是( ) A. 多层膜结构 B.是细菌的繁殖体 C.灭菌指标 D.有抗原性 E.革兰染色阳性 6.与细菌黏附能力有关的物质是( ) A.中介体 B.菌毛 C.芽孢 D.壁磷壁酸 E.鞭毛 7.紫外线杀菌原理是( ) A.破坏细菌细胞壁肽聚糖结构 B.使菌体蛋白变性凝固 C.破坏DNA构型 D.影响细胞膜的通透性 E.与细菌核蛋白结合 8.酒精消毒最适宜的浓度是( ) A.30% B.75% C.95% D.50% E.100% 9.体内细菌发生L型变异属于( ) A.毒力增强 B.基因重组 C.基因突变 D.抗生素用量不足 E.细胞壁缺陷型变异 10.对外毒素特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主要由某些革兰阳性菌产生 B.抗原性强 C.可脱毒制备类毒素 D.耐热 E.毒性强且有选择性 11.皮肤黏膜的屏障作用不包括( ) A.机械性阻挡 B.分泌杀菌物质 C.分泌溶菌酶 D.吞噬杀菌 E.正常菌群的生物拮抗 12.常用于巴氏消毒法消毒的物品是( ) A.食具 B.药品 C.敷料 D.牛奶和酒类 E.温度计 13.下列属革兰阴性菌的化脓性球菌,并能够引起泌尿道感染的是( ) A.葡萄球菌 B.链球菌 C.肺炎球菌 D.淋球菌 E.脑膜炎球菌 14.在人体肠道正常菌群中占绝对优势的细菌是( ) A.大肠杆菌 B.变形杆菌 C.无芽胞厌氧菌 D.白色念珠菌 E.沙门菌 15.通过芽胞侵入伤口引起感染的细菌是( ) A.链球菌 B.伤寒杆菌 C.破伤风梭菌 D.脑膜炎球菌 E.金黄色葡萄球菌 16.可通过病毒血症引起全身感染的呼吸道病毒是( ) A.麻疹病毒 B.流感病毒 C.鼻病毒 D.冠状病毒 E.副流感病毒 17.病毒体核心的主要物质是( ) A.磷酸 B.蛋白质 C.核酸 D.类脂 E.肽聚糖 18.决定病毒体感染细胞的关键物质是( ) A.蛋白 B.核酸 C.衣壳 D.包膜 E.刺突 19.普通感冒最常见的病原是( ) A.流感病毒 B.呼吸道合胞病毒 C.柯萨奇病毒 D.鼻病毒和冠状病毒 E.腺病毒 20.引起胎儿畸形的最常见病毒是( ) A.风疹病毒 B.麻疹病毒 C.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 D.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E.乙型肝炎病毒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21.补体 人或动物体内中正常存在的一组与免疫有关的并具有酶活性的球蛋白。

22.抗原决定基 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

23.条件致病微生物 有些微生物在正常条件下不致病,仅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引起疾病,这些微生物称为条件致病微生物

24.毒血症 细菌在入侵局部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进入血流播散,到达特定靶器官或靶细胞引起损害。

25.无菌操作 指防止微生物进入人体或其他物品的操作方法。

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选择下列适合的内容,填在相应的 下划线上) 备选:(毒素、转换、转化、转导、脂多糖、遗传物质、免疫监视、类脂A、免疫自稳) 26.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可发挥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功能和三大功能。

27.质粒是细菌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为双股环状DNA。

28.细菌内毒素的化学本质是脂多糖,其毒性成分是类脂A。

四、问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29.简述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

答:①Ig(主要是抗体)能与相应抗体发生特努性结合,在体内表现出抗菌、抗病毒、抗毒素等生理效应;在体外可出现各种抗原抗体反应。(2分) ②激活补体IgG与IgM类抗体抗原结合后,可经传统途径激活补体;聚合的IgA可经替代途径激活补体补体活化后可溶解侵入体.内的病原微生物。(2分) 、 ③与Fc受体结合Ig经Fc段与各种细胞表面的Fc受体结合,从而发挥调理吞噬、粘附、介导细胞毒性及超敏反应的作用。(2分) ④穿过胎盘IgG可穿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形成婴儿的哭然被动免疫。(2分) ⑤免疫调节抗体免疫应答具有正、负两方面的调节潍用。(2分) 30.列举5种可经血液传播的病原微生物。它们各引起何种疾病? 答:可经血液传播的病原微生物包括: (1)乙型肝炎病毒,弓f起急,慢性病毒性肝炎(2分 (2)巨细胞病毒引起输血后肝炎(2分)。

(3)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AIDS(2分)。

(4)丙型肝炎病毒引起慢性肝炎(2分)。

(5)梅毒螺旋体,引起梅毒(2分)。

31.简述病毒在宿主体内的播散方式。

答:(1)局部播散病毒仅在入侵局部的细胞细胞间扩散,引‘起局部感染。如流感病毒、轮状病毒、人乳头瘤病毒等(3分)。

(2)血液播散:麻疹病毒可先在入侵局部的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内增殖,然后进入血液在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中增殖,再次释放入血并随血流播散到全身皮肤黏膜。脊髓灰质炎病毒也经两次病毒血症到达中枢神经系统;腮腺炎病毒经一次病毒血症后到达靶器官腮腺(3分)。

(3)神经播散:如狂犬病毒从咬伤部位的肌肉神经接头处,沿神经轴突到达中枢神经系统。疱疹病毒可潜伏在神经节内,复发时沿传出神经纤维播散到体表皮肤黏膜细胞(4分)。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