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巧手下的广丰斗笠

地处江西上饶境内的广丰,一直以原料手工编制著称,广丰斗笠也因此闻名于世,形成了当地的地标,一直流传至今。

广丰斗笠不仅是民族的一个特征,还代表着当地人的一个传统和一种信仰,它源于自然又影响当下,也像是一个艺术的载体,让更多人认知它、了解它。

毕业论文网   广丰斗笠,尖顶,无檐,里外两层,分别以篾片和笋衣为原料经手工编制而成。

与普通斗笠比,形状更有风格,直接呈圆锥形。

每到夏秋季节,许多广丰人喜欢戴上广丰斗笠,纳荫遮阳、通风透气、简单方便。

由于在广丰工作过的原因,我对“广丰斗笠”是怀有敬仰之情的。

敬仰广丰斗笠”,首先源于它的独特性。

广丰斗笠"是当地的特色,别地绝无仅有,很多人自然地认为它原产于广丰

其实,《广丰县志》是这样记载的:大约在清康熙年间的1680年左右,“广丰斗笠”的制作工艺由福建传入。

但是,历经三百多年的沧桑巨变,这项工艺在很多地方都消失了,唯独广丰却完整地保留了生产、交易和使用“广丰斗笠”的传统,成了当世仅存的传承地。

最近,我到广丰走村串户,亲眼见到广丰斗笠的生产在溪山和廿三都一带仍有传承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广丰斗笠发展的高峰时期,从业人员曾达1000多人,年产量达到约10万顶。

从那以后,广丰斗笠在受多种因素影响、产销量有所萎缩的情况下依旧生生不息,从未失传,至今仍有掌握这门手艺的工匠二百多人,默默无闻地扮演着“广丰斗笠”传人的角色。

广丰人对广丰斗笠情有独钟,以至于目前在生产广丰斗笠的只有广丰一地,在使用广丰斗笠的也只有广丰人!广丰,正在以一已之力支撑着“广丰斗笠”这门独特工艺的不断传承和发扬光大。

敬仰广丰斗笠”,是因为我把它看成了广丰的一道靓丽风景。

不知是从何时开始,以勤劳、温厚、俭朴见长的广丰人有了这样的偏好,就是喜欢戴上广丰斗笠,从不顾忌会由此被认出是“广丰人”。

因此,无论是在田间地头还是进墟入市劳作,也无论是因走亲访友或是经商公干而外出,许多广丰人都会给自己烙上一种标志,那就是头戴一顶广丰斗笠,到处以“广丰人”自诩,憨厚中带着几分淳朴和自信。

可见,广丰人和广丰斗笠几乎融为一体,难舍难分。

不仅如此,广丰斗笠还养育出了一种广丰人特有的“斗笠精神”。

改革开放以来,广丰人头顶广丰斗笠走南闯北,打拼发展,商贾、务工、引资、承包等,无一不为,足迹遍及全国甚至海外,硬生生地以“国定贫困县”的招牌和“人均只有3分地”的底子,戴上了“中部百强县”、“江西改革开放前沿阵地”、“江西的温州人”等一顶顶花环。

这样的广丰人,这样的广丰斗笠,不就是一道靓丽的风景吗?!   我敬仰广丰斗笠”,还因为它是可以被摄影艺术再现的。

摄影是源于生活的。

关于广丰斗笠,我听说过传闻,见证过变迁。

记忆当中,广丰斗笠制作工艺十分讲究,一般要经过上山采竹、山下破篾、编制骨架、收购笋衣、加工产品和买卖分销等多道环节。

现在对照起来,广丰仍无一或缺,生产者、交易者、需求者一应俱全。

出于对“广丰斗笠”的敬仰之情,脑子里也经常浮想联翩:有戴着广丰斗笠的身姿融入春播、夏种、秋收、冬储等农事农活的,有制作广丰斗笠的过程与古树、炊烟、老房和小桥流水交相辉映的,还有为广丰斗笠而忙前忙后的老人、青壮年和孩子的,等等。

仔细想来,这些,不正是浓浓的生活气息的体现吗?不正是一个个鲜活生命的写照吗?不正是一幅幅可以被摄影艺术再现的景象吗?于是,出于摄影人的使命和责任担当,我和我的伙伴每次去广丰时都带上了相机,目的就是想告诉你这段关于广丰广丰人和广丰斗笠的故事。

4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