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舞舞种_拉丁舞不同舞种足底压力动态分布特征研究

摘 要:研究采用比利时Footscan insole 2.39测力鞋垫对优秀拉丁舞运动员进行测试,从足底压力中心轨迹、足底压强曲线、脚底各个分区压强峰值压强峰值时相五个方面探讨拉丁舞不同舞种足底压力动态分布特征。

研究发现伦巴恰恰恰和桑巴舞运动中的足底压力中心轨迹呈现出由内侧往足中部经一拐点后往外侧上方移动的规律,且压强曲线为双峰曲线,牛仔舞的为单峰曲线;拉丁舞运动时力集中在前足内侧跖骨区,足跟和足外侧跖骨区所承受压力较小;不同舞种足底压强峰值时相呈现一定的规律。

�   关键词:拉丁舞足底压力; 分布特征�   中图分类号:G804.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11)01—0067—03�   A Research on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lantar Pressure in Different Kinds of Latin Dance   �   PENG Xiao�qian,PAN Hui�ju�   (College of Sport and Health,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Jinhua 321004, Zhejiang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makes measurement and analysis on force distribution of foot for several outstanding Latin dancers by using the Footscan insole 2.39 (force�measuring insoles), discusses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lantar pressure in different kinds of Latin dance in foot center of pressure trajectory, the curve of plantar pressure, foot peak pressure of each partition and the proportion of time pressure when peak occurs. The result shows rumba, cha cha cha and the samba movement in the center of pressure trajectory from the plantar foot medial to the middle by an inflection point, and then moving upside; Plantar foot pressure curve shows a single peak curve of left foot and double�peak curve of the right one; Force concentrated on the former medial metatarsal area and less pressure in lateral heel and metatarsal area of foot during Latin dance movement; Peak plantar pressure of different kinds of dance shows a certain degree of law of chronological order.�   Key words: Latin dance; plantar pressur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   拉丁舞起源于非洲和拉丁美洲,是一项集社交、娱乐、艺术、体育竞技和锻炼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体育运动项目,具有热情、奔放、浪漫的风格特点,包括伦巴恰恰恰、桑巴、斗牛和牛仔

拉丁舞动作速度多变,手势和脚步内容丰富,通过身体进行力度、幅度、速度和姿态造型的变化,展现人体美和运动美,脚下用力方式具有其独特的项目特征,但在此方面的研究甚少。

本文通过对青年女性着7.5 cm拉丁舞鞋进行伦巴恰恰恰、桑巴和牛仔舞的基本舞步练习测试,揭示不同舞种足底压力分布特征,为比赛、运动训练、运动损伤预防和其他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8位专业拉丁舞女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在全国拉丁舞锦标赛中获奖者),试验者平均年龄(21.76±1.03)岁,平均身高(161.36±3.28)cm,平均体重(46.19±7.14)kg。

被试者足部健康,无损伤史。

�1.2 研究方法 �实验采用的是比利时Footscan insole 2.39(测力鞋垫),该系统可以反映运动状态下的足底压力分布情况。

实验所用的压力鞋垫,在实验之前进行校准。

选取各种舞的典型基本舞步伦巴恰恰恰的方步、桑巴的叉形步、牛仔舞的连步摇摆为分析动作。

测试时,实验被试者统一着7.5 cm高拉丁舞鞋,测试前进行热身。

为确保数据的准确性,测试时,跟随统一的拉丁舞音乐节奏,每位测试者每个舞种测试2次,取每次中间的3个舞步,观察其足底压力分布特征,获取相关数据平均值。

根据鞋垫自动分区,重点研究其中的8个区域(图1),分别是大脚趾(T1)、第一跖骨(M1)、第二跖骨(M2)、第三跖骨(M3)、第四跖骨(M4)、第五跖骨(M5)、足跟内侧区(H1)和足跟外侧区(H2)(本文以H1和H2的平均值作为足跟分区H的压强进行分析),通过各区域内传感器的压强变化,反映足底压强分布特征。

�   �   2 结果与分析   ��2.1 足底压力中心轨迹� 足底压力中心,即足底压力合力的作用点,反映了足底压力的总体分布。

如图2所示,伦巴恰恰恰和桑巴舞压力中心轨迹类似一个“V”字,都在往下出现一个拐点后往外往上移动,这是因为这三个舞种运动中有一个共同的用力特征,其基本舞步要求先脚尖再脚   �   投稿日期:2009—12—09�   作者简介:彭晓倩,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运动技术测量与评价。

掌着地的动作顺序,随着身体重心后移,足底压力中心也往后移动,最后延伸阶段大脚趾钉住地面,脚外旋,足底压力中心往外侧移动,压力中心轨迹形成一个“V”字。

伦巴舞是表现爱情的舞种,音乐节奏相对缓慢绵长,有足够的时间将身体重心回落到足中心,固足底压力中心轨迹占整个脚长的跨度最长,从第一跖骨区跟部到足中部有个明显的拐角,压力中心在经过拐点后向外向上发展,最后落到第二跖骨区。

恰恰恰、桑巴的音乐节奏相对较快,要求较短的时间完成较多的步子,身体重心往往没有时间后移,很多时候是用脚尖和前脚掌完成动作的,固这两个舞种足底压力中心集中在前脚掌。

牛仔舞的音乐节奏也很轻快,其压力中心轨迹也集中在前脚掌。

牛仔舞的足底压力中心轨迹和其他三者有所不同,其压力中心轨迹没有明显的拐点,这和牛仔舞要求前脚掌内侧踏地,腰和胯部作钟摆式摆动的动作特征有关,牛仔舞更注重的是弹动和摆动。

�   图1 足底压强分区图   2.2 压强曲线 足底压强曲线可以反映出测试鞋垫在单位面积上受到压力大小的变化。

伦巴恰恰恰、桑巴、牛仔舞所测基本舞步压强曲线存在一定的差异。

伦巴恰恰足底压强曲线总体呈双峰夹一峡谷的趋势,波峰明显,且第二峰值大于第一峰值(图3)。

压强曲线说明伦巴恰恰恰的方步在第一步抑制步时,身体重心前移,右脚从全脚过渡到前脚掌着地,用力支撑,且受力面积减小,压强增大,形成了第一个波峰;随着第二步身体重心回落至全脚着地,此时身体处于相对放松状态,足底压强曲线至峡谷区;第三步最后主力脚(右脚)发力,使身体重心左移,主力脚从M1分区着地过渡到T1分区上部着地,即蹦脚尖,脚尖着地,受力面积达到最小,为了重心的稳定和拉长腿部线条,脚尖要用力钉住地板,脚后跟向前用力,此时主力脚一侧的髋往后打开,身体曲线更加优美,压强曲线出现第二个更高的波峰。

桑巴舞足底压强曲线也呈双峰夹一峡谷的趋势,但第一峰值大于第二峰值,因为桑巴舞叉形步女步第一拍往左出步,其压强曲线形成原因同伦巴恰恰恰。

牛仔舞与前面三者不同,其压强曲线总体呈一个波峰,且峰值出现在75%左右,即第三拍前1/2拍右脚前脚掌着地,用力把人体重心撑起至最高点时出现压强曲线的最高峰,为第三拍的后1/2拍追步身体重心往下往右摆动做准备。

�   图2 拉丁舞运动中足底压力中心轨迹图   图3 拉丁舞运动中足底压强模式曲线图   2.3 足底压强峰值 足底压强峰值压力鞋垫在一个区域面积内在整个基本舞步动作中测得的一个最大压强值,它所反映的是足底各区在舞步压强所达到的最大水平。

由表1可见,四个舞种各区右脚压强值普遍高于左脚,且最大压强值均出现在M1区,说明在进行伦巴恰恰恰、桑巴和牛仔舞运动时,第一跖骨区承受了最大的压力,因为在拉丁舞运动中,都是要求主力脚内侧趾骨区推送用力来完成身体重心的转移,且在一些舞步的延伸阶段,为了尽量拉长身体线条,以增加舞蹈的美感,还要求用力时大脚趾不离开地面,而是紧钉地面旋外,因此,外侧跖骨区无法承受较大的力,这和荣明等在《拉丁舞运动中的足底压力分布研究》中提出“桑巴舞运动中足底内外侧承受巨大压力”有所不符[1],有待进一步商榷。

伦巴舞T1分区承受次大压力,M2、M3和M4也承受一定的力,H和M5分区承受较小的力,其中M5承受的力最小;恰恰恰、桑巴和牛仔舞运动中M2分区承受次大压力,M3、T1和M4也承受一定的力,M5和H承受较小的力,其中H分区承受的力最小。

也就是说,在拉丁舞运动中第一跖骨区承受最大力,足后跟和第五跖骨区承受较小的力,足弓部分几乎不受力,力集中在前足,特别是前足内侧跖骨区。

拉丁舞女运动员着7.5cm高跟的拉丁舞鞋,身体重力线几乎越出脚的支撑面,使得运动员在进行拉丁舞动作前就已被动提踵,身体重心前移,固前足承受的力增大,而足跟部分承受的力相应减小。

�2.4 压强峰值时相 本文对实验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采用压强峰值时相,即各个分区足底压强峰值出现的时间占一步总时间的百分比,更具实际意义和客观的反映压强峰值出现的时间情况,及其各个分区出现压强峰值的时间顺序。

由表2可知,不同舞种各个分区最大峰值出现的时间先后呈现一定的规律性:桑巴舞T1分区压强峰值往往出现的最早,在一个舞步的13%左右,即出步时大脚趾区的压强达到最大,之后相继达到峰值分区为M1、M2、M3、M4和M5,其中第二至第五跖骨分区达到峰值的时间比例很接近,在一个舞步的60%~80%左右,即右脚到左脚后侧支撑并使右髋往后打开阶段,几乎是在一个短暂的连续动作里达到峰值的。

牛仔足底压强峰值最早出现在T1分区或H分区,五个跖骨分区相继达到峰值的顺序大致为M1、M2、M3、M4和M5。

伦巴恰恰恰两个舞种T1分区压强峰值往往出现在最早或最晚,且峰值最早出现在3.31%,伦巴恰恰恰在单个舞步中在出步瞬间要求大脚趾支撑地面,以保持稳定,此时大脚趾区的压强最大;压强峰值最晚出现在一个舞步时间的97.13%,即在一个舞步最后身体线条拉伸阶段,这也是表2中各个分区足底压强峰值时相值伦巴恰恰恰标准差较大的原因所在。

�   由表1我们可以知道足底分区压强最大值均出现在M1区,也就是一个完整的基本步中,第一跖骨区的压强值最大,结合表2压强峰值时相来看,M1区左右脚恰恰恰的压强时相值最小,伦巴舞的压强时相值最大,牛仔桑巴舞居中。

也就是说,在一个完整的基本舞步中,恰恰恰达到最大峰值的时间占一个舞步总时间的比例最小,而伦巴最大,恰恰恰的节奏感强,舞步利落紧凑,达到最大峰值的时间比较也就最小。

伦巴音乐缠绵、舞态柔美,舞姿抒情,其达到最大峰值的时间也相对较短。

�   �3 结论与建议   ��   1)伦巴恰恰恰和桑巴舞运动中的足底压力中心轨迹由内侧往足中部经一拐点后往外上方移动,成一个“V”字,因此,在训练和比赛时,出步瞬间应注意先脚尖再脚掌,延伸时要注意蹦脚尖足外旋。

�   2)伦巴恰恰恰和桑巴舞的运动压强曲线为双峰曲线,其中伦巴恰恰恰大部分第二峰值大于第一峰值桑巴舞反之,在出步瞬间和最后延伸阶段足底压强最大,在出步与延伸中间阶段要注意肌肉的相对放松;牛仔舞为单峰曲线,其波峰出现在一个舞步的75%左右。

�   3) 拉丁舞运动中右脚足底压强值高于左脚,力集中在前足,第一跖骨区承受最大压力,第五跖骨区和足跟区承受较小的力,应加强前足内侧跖骨区的力量练习,防止受伤。

�   4)不同舞种压强峰值出现的时间不同,桑巴舞牛仔舞T1分区压强峰值出现最早;伦巴恰恰恰T1分区压强峰值往往出现在最早或最晚,即在出步或延伸阶段,故标准差较大。

�   �   参考文献:   ��   [1] 李建设,王立平.足底压力测量技术在生物理学研究中的应用与进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2):191—193.�   [2] 蔡凌丽,潘慧炬. 走、跑、跳动作足底压力分布特征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9,25(1):57—59.�   [3] 李新.科萨克跳(Cossack Jump)起跳阶段足底压力分布的参数特征研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07.�   [4] 冯遵鹏,李卫平,毛德伟.背向滑步推铅球最后用力阶段足底压力分布特征[J].山东体育科技,2008,30(24):1—3.�   [5] Schmid M, Beltrami G,Zambarbieri D,Verni G•Centre of pressure displacement in trans—femoral amputees during gait[J].Gait Posture,2005,21(2):55—62.�   [6] 杨春荣.太极拳运动中的足底压力分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5):645—647.�   [7] 荣明,李建设,顾耀东.拉丁舞运动中的足底压力分布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08,30(4):113—115. �   [8] 张建中.拇外翻畸形的发生、发展与外科矫正[J].医学与哲学,2007,28(5):16—18.�   [9] 麻静媛.对Novel Pedar足底压力分布测量系统应用技术的初步开发[J].中国体育科技,2002,38(7):23—25.�   [10] 吴剑,李建设.青少年女性穿不同鞋行走时足底压力分布研究[J].体育科学,2006,26(6):67—70.�   [11] 宋祺鹏,毛德伟,李卫平,等.中年女性与老年女性正常行走足底压力分布特征[J].山东体育科技,2008,30(1):88—90.�   [12] HanTR, PaikNJ, ImMS. Quantification of the path of center of pressure (COP) using an F—scan in—shoe transducer gait[J].Gait Posture,1999,10 (2):48—54.�   [13] McGraw, —B; McClenaghan, —B—A; Williams, —H—G. Gait and postural stability in obese and nonobese prepubertal boys[J]. Arch—Phys—Med—Rehabil,2000,81(4):484—489.   �。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