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需要知道的六个先

1.先吃稀后吃干或先吃干后吃稀 毕业论文网   餐前喝汤,可以让人们用餐时少吃30%的食物。

如果长期坚持,对预防肥胖、降低血糖有所帮助。

如果用餐同时喝汤,或者先吃干后吃稀就没有这样的效果。

口诀说得好“先稀后干,血糖减半,先干后稀,血糖翻番;饭前喝汤,苗条健康;饭后喝汤,越喝越胖”。

饭前喝汤指的是清淡不油腻的汤,不要喝味太咸油脂很高的汤,否则可造成血压、血脂上升,对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不利。

说饭前喝汤有益健康,并不是指喝得多就好,要因人而异。

2.先肥胖后消瘦或先消瘦后肥胖   肥胖是发生2型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80%都是肥胖者。

腹部型肥胖的人患糖尿病的危险性远远大于臀部型肥胖的人。

因此,长期肥胖者在短时间内没有其他减肥措施突然消瘦,自认为是好事,其实很可能是发生了糖尿病,应该提高警惕赶快去医院检查一下,以便早诊断早治疗。

另有一种人原本很瘦或者不胖,当生活富裕之后,大吃大喝,又不活动,很快胖起来了,当体质指数超过25之后从消瘦者变成了肥胖人,成为糖尿病的后备军。

3.先运动吃饭或先吃饭运动   运动是健康的源泉,也是长寿的秘诀。

糖尿病患者运动治疗要做到适时、适度、定时、定量、坚持不懈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要求运动时的心率要保持在有效心率(170—年龄)范围内,运动时间要在30分钟以上,每周不得少于5天,要常年坚持。

原则上运动时间不要在空腹或降糖药的高峰时间,以防止药物降糖运动降糖的叠加而发生低血糖

运动吃饭的规律,一般早上先运动吃饭,晚上先吃饭运动

糖尿病患者饮食运动规律是早上吃饭半小时以后再运动,特别是注射胰岛素患者更应如此。

有的患者喜欢晨练,也可以喝一杯牛奶或吃一些点心再运动血糖不稳定的患者最好测一下血糖再晨练。

如果是傍晚运动的话,最好是先吃饭,饭后1小时后再锻炼。

糖尿病合并甲亢、血糖超过13毫摩尔/升、近期有眼底出血、肾病患者尿蛋白(++)以上、不稳定型心绞痛、收缩压180毫米汞柱以上的患者就不宜运动

运动治疗是一把双刃剑,运动适度可以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降体重,但运动过量,会适得其反。

4.先吃药后吃饭或先吃饭后吃药   降糖药有好几种,凡是能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药物如磺脲类降糖药,需在餐前30分钟服用。

因为这类药物是通过刺激胰岛素分泌而降糖的,胰岛素的分泌比餐后血糖升高要慢,为了使胰岛素血糖同步升高,使降糖效果最大化,故需餐前服用。

有些降糖药物需要餐时服用,如诺和龙(瑞格列奈),它能刺激快相胰岛素分泌,使胰岛素分泌时间与血糖升高时间同步,不需要提前服用,故而称为餐时降糖药

请注意服药必吃饭,否则很容易发生低血糖

拜糖平、倍欣属于糖苷酶抑制剂,通过延缓淀粉分解为葡萄糖,并使其吸收减慢而降低血糖,与进餐同时服用即可,此类药不吃饭只吃药是起不到降糖作用的,主要用于降低餐后高血糖和糖耐量减低。

吃饭后再吃药主要是为了减轻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如二甲双胍、格华止、美迪康可引起恶心、呕吐、厌食、胀气等症状,在餐中或餐后服用可减轻上述不良反应。

5.先打胰岛素吃饭或先吃饭后打胰岛素   胰岛素注射时间有餐前注射餐时注射、餐后注射

理想的胰岛素治疗应该是接近生理性胰岛素分泌的模式,包括基础胰岛素餐时胰岛素两部分的补充。

理想的基础胰岛素作用应该是能覆盖全天24小时,无明显峰值,避免空腹和餐前低血糖,一般在早晨或晚上注射

目前临床使用的常规胰岛素是一种六聚体,皮下注射后,需分离成单体后才能吸收人血,起效需时约30分钟。

为了使胰岛素血糖高峰同步,常规胰岛素需在餐前20~30分钟注射

速效餐时胰岛素是单体结构,注射后吸收快,起效时间短,与进餐同时注射并需立即进食,否则可能出现低血糖

胰岛素强化治疗中的1型糖尿病患者,当餐前血糖在2.8~3.9毫摩尔/升时,可改在餐后注射胰岛素;2型糖尿病发生低血糖后由于吃了许多食物,胰岛素也可以改在饭后注射;使用速效胰岛素者,当餐后血糖高于10.0毫摩尔/升者,也可以将胰岛素改为饭后注射

6.先大便后吃饭或先吃饭后大便   经过一夜的食物消化、吸收,粪便已潴留在乙状结肠,起床所产生的“起立反射”和早餐后产生的“胃结肠反射’可使结肠蠕动波增加,结肠内压增高,产生便意,使粪便顺利排出。

因此,由早晨起立反射引起的先大便后吃饭或由胃结肠反射引起的先吃饭后大便都是正常的生理排便规律。

晨起或早饭后定时排便,这对预防肛管直肠疾患是有很大好处的。

糖尿病患者合并植物神经病变时经常发生腹泻或便秘,就与起立反射和胃结肠反射功能被损害有关。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