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运联盟的主要动因分析及对我国班轮企业的启示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贸易的延伸,世界航运队伍愈发壮大,各班轮企业间的竞争也愈发激烈。在服务质量需求日益高标准化的今天,企业普遍改变了传统的竞争取胜观念,认识到联盟是企业低成本进入市场而小化风险的有效途径之一。文章先从航运联盟的历史进程入手,归纳各阶段的组织形式,接着说明了航运联盟的成因,最后提出了我国班轮企业发展航运联盟的合理化建议。

思想汇报 /sixianghuibao/。

关键词:航运联盟动因班轮运输 1.引言   全球化经济的日益发展的今天,跨国贸易愈发盛行,而承担运输重任的巨头——航运企业间的竞争也随之愈演愈烈。在风云多变的市场竞争中,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航运企业逐渐走向联盟合作的发展形势。航运联盟,就这样成为企业顺应时代发展趋势而做出的一个重要而伟大的决策,实现了企业战略联盟航运领域内的延伸和应用。   目前,在形式多元化的海上运输领域中,不仅仅是集装箱运输企业运用了航运联盟的经营模式,就连散杂货运输船队也逐步把联营合作体制作为新的尝试。而由于集装箱运输市场的联盟体制的相对成熟化和普遍化,本文将主要以集装箱运输公司为研究对象,对集装箱班轮运输公司之间的联盟体制进行深入的分析。而文中所提及的航运联盟将专指集装箱班轮运输公司之间的联盟。 2.航运联盟的发展历程 从联营集团出现至今,其组织形式根据市场情形的变化而不断进行调整,由最初的单独法人公司的严密组织——初级联营阶段,到班轮公会内部盛行的联营集团——联营集团阶段,再到如今以简单办事机构为组织形式的航运联盟——战略联盟阶段,前后仅仅历经了短短几十年的时间。

毕业论文 2.1 初级联营阶段   联营航运联盟的最初表现。早在1965年,航运市场就出现了联营,当时是由四家英国船公司共同出资组成的海外集装箱公司(OCL)。而1966年联合集装箱航运公司(ACT)以及大西洋集装箱公司(ACL)也相继成立,开启了班轮联营的序幕。但是,早期这些联盟组织都由几家船公司共同出资建立的独立法人公司,有着严密的组织,这里把当时的联营组织形式命名为初级联营阶段。 2.2 联营集团阶段   在1875年,伦敦——加尔各答这一航线上出现了运力过剩的状况,为了垄断该航线上的业务,由七家航运公司所构成的世界上第一个班轮公会——加尔各答班轮公诞生了。   班轮公会,意指在某特定航线或区域各航线上,存在竞争关系的有关班轮公司之间,为摆脱和限制航线竞争、维护利益,通过制定运价协定、货载分配协定和共同分配等对内措施以及回扣制度,而形成的一种联合经营的垄断组织。这一新名词的到来也的确给海运市场的发展带来不可小看的影响。在20世纪70年代前,班轮公会蓬勃发展,在定期租船出现的100多年里,班轮公会也确实在维护市场秩序和维持贸易稳定方面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促进作用。   随着联盟体制不断发展,20世纪70年代开始,班轮公会内部成员所组成的非独立法人的联营集团逐渐涌现出来,标志着联营集团时代的到来。 毕业论文   其中欧亚航线的三大集团最具代表性,分别为1969年日本邮船、赫伯特、边行和英国海外集装箱组成的三联集团(Trio Group),1975年东方海皇、日本川崎、东方海外和比利时法比构成的冠皇集团(Ace Group)以及于同年由丹麦宝隆洋行、荷兰渣华、瑞典东亚公司和挪威韦廉臣航运组成的北欧联合航运集团(Scan Dutch Group)。   这三家集团均在远东班轮公会内部开展运作,由于公会对成员在运价、航线等方面的绝对束缚性,有关运价、运力方面的制定和控制问题仍由班轮公会负责。   19世纪80年代以后,一方面受到经济航运市场的变迁以及法律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是由于集装箱运输革命的成功使得班轮运输领域愈发成熟,集装箱运输打破班轮运输的技术壁垒,很多独立承运人借机进入班轮市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并随集装箱化进程而发展壮大。不难得知,班轮公会既丧失了对外部成员的抵抗力也同时丧失了内部控制力,其地位在动荡的竞争中逐步趋于衰弱和瓦解。 2.3 战略联盟阶段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货方和消费者对运输质量有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航运企业间的着眼点已从价格竞争转为质量竞争,而各大航运企业也对规模经济有着长期愿景。随着亚欧航线几大主要联营集团的期满解散,为了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世界主要班轮公司都走向了大规模长期联营的道路——航运联盟的时代由此诞生。

思想汇报 /sixianghuibao/   1994年,由美国总统轮船、东方海外、商船三井、渣化轮船和马来西亚国际这五家班轮公司共同组成的名为“全球联盟”标志着世界航运联盟的正式登上历史的舞台。此后,先后出现了由马士基海陆组成的“马士基海陆联盟”, 赫罗伯特、日本邮船、铁行箱运、东方海皇组成的伟大联盟,由德国胜利、韩进、朝阳商船组成的联合联盟以及1996年由中远集运、川崎汽船和阳明海运组成的“CKY联盟”,在那个时代里,班轮运输市场中一度上演着“五霸争雄”的局势。    表 2.1 最初的五大联盟局势 但是随着局势的不断变化,这五大联盟经历了多次的重组改革。1997年,原伟大联盟铁行和原全球联盟渣华合并为“铁行渣华”,同年海皇收购了美国总统轮船,原联合联盟的韩进收购了德国胜利 80%股权。1998 年后,国际集装箱班轮运输业又进行了重新改组,此时新的“伟大联盟(Grand Alliance)”由赫伯罗特、东方海外、日本邮船、铁行渣华和马来西亚国际五家组成。而由商船三井、总统轮船、和现代商船三家构建的“新世界联盟(New World Alliance)”诞生,取代了原来的全球联盟。    表 2.2 第一次改组后的五大联盟局势   2002年与韩进及其收购的80%德国胜利接近并组成CKYH,成为运力第一位的国际航运联盟,后在05年收购了铁行渣华。经过一系列重新组合,形成了全球四大海运联盟局势,包括:1)大联盟,大联盟由日本邮船、赫伯罗特航运、东方海外及马来西亚国际航运组成;2)A·P·莫勒/马士基集团;3)新世界联盟主要成员包括美国总统轮船、现代商船及商船三井。4)CKYH海运联盟由阳明海运公司、中国远洋、川崎汽船及韩进海运,如表2.3所示。 作文 /zuowen/    表 2.3 第一次改组成的四大联盟 而在2011年,由于马士基推出的“天天马士基服务”,打破了现有的规则,把班轮联盟推向了新的局面。当年12月,地中海和达飞组成“地达联盟”,向马士基宣战,

1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