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素对腹膜透析伴发氧化应激的干预作用

【摘要】 目的:观察在腹膜透析(PD)液中添加葛根素对PD伴发腹腔氧化应激状态的干预作用。方法:36例终末期肾脏病连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每组18人。实验组在PD液中添加葛根素注射液50 mg·(2 L)-1,对照组不加药,均行标准CAPD(每天4次更换PD液,每次2 L)。用药后第16天与用药前比较两组病人血清透出氧化应激指标[谷胱甘肽(GSH)、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丙二醛(MDA)]及透析充分性等指标的变化。结果:用药实验组病人血清透出液GSH、TSOD均较用药前明显升高(P0.05),透出液MDA在用药后明显降低(P0.05),而血清白蛋白、总肌酐清除率(Ccr)、KT/V、每天超滤量无明显变化。结论:在PD液中添加葛根素可以改善PD病人腹腔及全身的氧化应激状态。

【关键词】 葛根素腹膜透析氧化应激

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伴发腹膜纤维化是当前PD技术性失败的主要原因,而非生物相容性PD液的使用是长期PD患者腹膜纤维化的主要原因[1]。众多研究表明,应用这样的PD液可以导致PD患者腹腔局部和全身的高氧化应激状态,是腹膜纤维化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中药葛根素具有较强的抗氧化应激作用,本研究观察了葛根素对PD伴发氧化应激状态的干预作用。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3年7月~2007年1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随访的维持性PD病人36例,男19例,女17例,年龄26~72岁,平均(58.9±14.1)岁。均行标准的连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治疗,每天4次更换PD液,每次2 L,平均透析时间(17.2±13.7)个月。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17例,糖尿病肾病9例,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8例,痛风性肾病1例,不明原因1例。所有病人不吸烟或戒烟5个月以上,本研究前1个月及研究期内无腹膜炎、感染及心力衰竭等并发症,未使用已知的可影响氧化应激的药物,如维生素C、维生素E及铁剂等。

1.2 方法。

1.2.1 分组 36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每组18例,平行对照观察。第1天用1.5%百特PD液透析,留取4 h后的透出液20 ml×2管,同时取静脉血5 ml×2管,其中透出液及静脉血各1管送生化检测,另2管于30 min内分离上清液及血清(3 000×g 离心10 min),置-70 ℃冰箱冻存,2周内完成检测。其后2周,实验组病人葛根素注射液(浙江康恩贝制药股份有限公司,100 mg·支-1),每2 L加50 mg(根据静脉用药剂量换算)继行CAPD治疗,对照组PD液中不加葛根素。在第16天两组重复生化指标的检测。

1.2.2 观察指标 血清透出液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检测应用二硫代二硝酸苯甲酸法显色法,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检测应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otalsuperoxide dismutase,TSOD)活性检测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试剂盒均由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血清、尿及透出液尿素氮、肌酐、白蛋白等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周总KT/V=7×(残余肾KT/V+腹膜KT/V)。KT/V计算:KT=尿液或透出液尿素氮含量/血尿素氮浓度。V采用Watson公式计算。周总肌酐清除率(Ccr)=7×(残余肾Ccr+腹膜Ccr)。Ccr计算:残余肾Ccr=(尿肌酐总量/血肌酐浓度+尿尿素氮总量/血尿素氮浓度)/2;腹膜Ccr=透出肌酐总量/血肌酐浓度;结果用体表面积标化。公式中采用第1天和第16天的数据计算。

1.3 统计学处理。

定量数据用x—±s表示,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组内自身前后配对t检验和两组间的成组t检验,定性数据两组间的比较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检验。

2 结 果。

对照组实验组的年龄、性别比、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的比例、以往PD时间、用药前与用药第16天血清白蛋白、KT/V、Ccr、每天超滤量均无统计学差异,详见表1。实验组葛根素后未见发热、腹痛、过敏性皮疹、血细胞减少以及其他明显副作用。 表1 两组临床资料和透析充分性指标的比较。

对照组实验组用药前后血清透出液GSH、MDA、TSOD的结果见表2。

实验组用药血清GSH、TSOD均较用药前明显升高(P0.05),MDA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88);对照组血清中各指标在第1天和第16天均无明显变化。用药后,实验组血清GSH、TSO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实验组用药透出液GSH、TSOD均较用药前明显升高(P0.05),MDA明显降低(P0.05),而对照组透出液GSH、MDA及TSOD均无明显变化。实验组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用药透出液GSH、TSO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MDA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普遍认为,长期PD伴发腹膜纤维化与使用生物不相容性的高糖PD液有关,其机制未完全阐明。近年的研究证明,生物不相容性PD液引起的腹腔及腹膜组织高氧化应激状态,介导和加速PD纤维化的形成[1]。

4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