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考试语文学科模拟试卷二(初中二年级语文)

毕业考试语文学科模拟试卷二。

班级:姓名:成绩:

一、(14分)。

1.默写。(10分)。

①,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

②,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③,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蜀书》)。

④,忠言逆耳利于行。(《孔子家语》)。

⑤,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⑥,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⑦,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⑧,越鸟巢南枝。(《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⑨存者且偷生,(杜甫《石壕吏》)。

⑩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司马迁《陈涉世家》)。

2.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翻译:

②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翻译:

二、(36分)。

阅读《孔乙已选段,回答3—9题。(19分)。

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已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已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已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吧。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已,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已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已的确死了。

3. 这段文字主要写孔乙已的悲惨境况,从文中找出词或词语分别来形容他的声音、脸色、神态、离去的动作。(4分)。

声音:_______________      脸色:_______________。

神态:_______________      离去的动作:__________________。

4. 文中加点的句子是描写什么的?其作用是什么?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描写孔乙已从破衣袋里取钱用了“摸”字,能否换成“掏、拿”,为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对下面这句话的分析,最恰当的是:(   )(2分)。

别人说,“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已却道,“跌断,跌,跌……”。

A. 怕人取笑,不敢承认。所以说跌断的。

B. 确实是跌断了腿,无法行走。

C. 既怕丁举人,而又思想迂腐,爱慕虚荣,便说跌断的。

D. 怕丁举人,又爱慕虚荣,怕人取笑,便说跌断的。

7. 文中的“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都是修饰什么动作的?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8. 文中结尾句写“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孔乙已)。”说他死了,先用“大约”,后用“的确”,矛盾吗?为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选段第一节中加点的“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有何深刻含义?(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从宜宾到重庆选段,回答10—17题。(17分)。

①你看这重庆——从下到上,从上到下,到外都是房屋,密密麻麻,层层叠叠。②可以说,城是一座山,山是一座城。③市区的最高地面海拔280米,市区的最低地面海拔却只有160米,同在一座城,地面的相对高度竟差120米。④这在我国以至于世界都是不多见的。⑤因此,重庆被称作山城是当之无愧的。

重庆的主要街道在山城的脊背上弯弯曲曲地延伸着。在重庆,即使在热闹的街区,你也难得看到骑自行车的人,因为骑自行车爬坡太困难了。有人开玩笑说:在重庆,有时侯是人骑车,有时侯是车骑人。

10.前段①句中总的说明重庆地势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1分)。

11.前段②句说明重庆城的特点。(2分)。

12.前段③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表达作用?       (2分)。

答:

13.画横线的句子用词准确,信息量大,至少说明了重庆山城主要街道的四个方面的特点,即①;②;③;④   。(4分)。

14.“车骑人”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上文,点明“车骑人”原因的语句是“”。    (2分)。

15.如果把后段末句中的“有时侯是人骑车,有时侯是车骑人”改为“基本是人骑车,偶尔是车骑人”行不行?为什么?           (2分)。

答:

16. “城是一座山,山是一座城”说出了重庆什么的特点?    (2分)。

答:

17. 前后两段写作特点上有什么不同?            (2分)。

答:

三、(50分)。

18.作文。

以《家》为题,完成一篇作文。要求:

①中心明确,结构完整,语言通顺,文体不限。

②不少于500字。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