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生活性服务业“零距离”“云服务”发展路径

一、北京生活服务业现状及问题 毕业论文网   民生始终是政府关注的重点,生活服务业是保障民生的重要途径,北京市政府一直致力于提升生活服务业的质量和水平,取得明显成效,居民满意度不断提升,但随着“云消费”时代的来临,居民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发生重大变化,传统城市生活服务业已经不能满足居民不断发展变化的生活服务需求。

目前北京生活服务业规模化、规范化发展取得一定进展,但现代流通模式还没有成为流通主渠道。

(一)“菜篮子工程”建设取得一定进展,但新型流通模式还有待探索发展。

居民吃菜问题一直是政府关注的重点,自农业部1988年提出建设“菜篮子工程”至今,“菜篮子工程”建设重点,从最初解决供需矛盾,以生产基地建设为主,发展为以生产基地与市场体系建设并举,2010年后国务院办公厅统筹推进新一轮台“菜篮子”工程建设,同年北京市提出“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统筹推进北京市“菜篮子”系统工程建设保障市场供就和价格基本稳定的意见”。

北京市各区县加快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西城区为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分别与河北省农业厅、中国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二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金泰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菜篮子”工程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创新性利用原有煤炭网点经营便民菜店,并针对空间区域紧张的社区,有序引进车载蔬菜进社区直销模式,为社区居民提供售菜服务,形成规范化社区菜市场、超市、社区便民菜店、直通车构成的蔬菜供应格局,蔬菜零售网点覆盖率达到80%以上。

东城区搭建规范化社区菜市场、蔬菜直营店、社区便民菜店、超市/便利店和181电子商务平台五种模式的蔬菜供应格局,基本满足全区不同层次居民的蔬菜需求。

至2015年4月,东城区共有蔬菜零售?W点249个,其中五种模式零售网点114家,蔬菜供应量约占全区的90%。

政府绝对可控的蔬菜零售网点50个,具有一定调控能力的蔬菜零售网点近30个,规范化社区菜市场按照《北京市社区菜市场设置规范》建设,是蔬菜零售供应的主要方式,目前共主题研究有24家,约占全区蔬菜零售量的一半。

目前北京“菜篮子工程”建设过程中,生鲜超市、连锁超市等现代流通模式逐渐发展壮大,但菜市场等传统流通模式仍是目前北京“菜篮子”的流通主渠道,“菜篮子”工程连锁化、规模化、规范化、现代化发展还有待提升。

据调研,西城区公司或个体摊贩通过批发市场到零售终端的传统流通模式,约占西城区市场交易总量90%,是目前西城社区“菜篮子”的流通主渠道;基地直营直供、“农超对接”、“农餐对接”等流通模式,约占市场交易总量6%;专业公司配送模式,约占市场交易总量4%。

西城居民买菜场所仍以菜市场(35.9%)、早市(19.8%)等传统流通模式为主,但如果居民家附近的超市、社区菜店或便利店的蔬菜水果价格同早市或菜市场一样,多数居民(63.7%)更愿意选择到超市、社区菜店或便利店买菜。

“菜篮子”工程连锁化、规模化、规范化发展还有待提升。

(二)早餐示范店建设工作取得很大进展,但品牌早餐服务人群规模还有待提升。

早餐关乎民生,与城市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早餐服务一直是政府相关部门关注的重点,以政策为引导的“早餐工程”建设取得很大进展。

1996年北京市开始恢复早点供应,2001年北京市政府决定采取以政策引导为主的“早餐工程”,正式进入组织实施阶段。

2009年商务部宣布以北京等城市作为试点,推动早餐工程发展建设。

8月,北京市商务委员会启动北京市早餐示范企业项目的招标工作,北京市早餐工程建设迅速展开。

2009年起,东城区政府大力推进北京早餐示范工程试点区建设,鼓励老字号企业、大中型正餐企业增加早餐服务,引导便利店搭载早餐服务,开展规范化早餐网点普查和评选认定。

东城区形成国有餐饮企业、知名品牌连锁餐饮企业、小型餐饮企业、规范化连锁早餐车的四级早餐经营格局。

至2015年4月底,东城区共有早餐经营网点734个,其中便利店搭载早餐网点88个,培育早餐工程示范店、规范店288个,基本满足不同层次居民早餐需求。

西城区政府对推进早餐工程也取得明显成效,截至2011年底,西区早餐规范店累计实现早餐收入达4.9亿元,为社会提供早餐服务1.6亿人次。

截至2013年8月底,西城区共有市级早餐示范店129家,区级早餐规范店100家,规范早餐车174辆,形成了以聚德华天、永和大王和嘉和一品等大型连锁企业为主,社会早点规范企业及早餐车为补充的格局。

北京早餐工程建设工作取得很大进展,但安全卫生的品牌早餐服务人群规模还有待提升,正规网点覆盖半径内早餐服务解决度不够、规范化早餐服务发展不均衡等问题在北京各区县普遍存在,同一社区内多样化的品质早餐需求更是可望而不可及。

据调研,目前西城区南部区域和北部区域发展不均衡、新社区和老社区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一直存在;西城居民的三个主要早餐场所为家里(69%)、连锁的快餐店(35.8%),以及个体早餐摊点(33.8%),居民选择早餐地点首要考虑因素选择最多的是安全卫生(68.6%),其次是方便快捷(12.7%)和价格便宜(10.9%),多数居民偏好肯德基/麦当劳(37%)、护国寺小吃(35.5%)、庆丰包子(31.7%)、永和大王(23.5%)等餐饮连锁品牌。

但品牌早餐服务解决度不够等问题一直存在。

(三)北京市再生资源回收服务在源头掌握进行了一定探索,但回收产业链建设相对滞后。

再生资源回收服务作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一直是政府着力解决的难点问题。

2006年北京市提出“推进北京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产业化发展试点方案的实施意见”,提出“规范站点、物流配送、专业分拣、厂商直挂”的工作思路,明确了北京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的发展方向。

2007年,商务部出台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办法》对再生资源服务形式提出明确方向。

通过多年的整治,北京市再生资源回收服务规范化程度有所提升。

据调研东城区作为商务部首批再生资源服务体系产业化建设试点,始终按“规范站点、物流配送、专业分拣、厂商直挂”的工作模式有序推进,创立了以实体回收站点为依托,以绿猫网为补充的两级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并采取定时、定点和网上预约相结合,引导再生资源回收主体企业对不规范回收网点进行整合,有效提升东城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规范化水平。

但目前北京市非证照回收站点仍多于有证照回收站点,而且主体企业与所属回收站点之间也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所以其对所属站点难以实施监管,各站点各自为政,交易价格混乱,存在治安隐患。

同时因多数主体企业不具备专业物流、分拣加工,和与厂商直挂的能力,所以无法实现集中物流,存在各种污染隐患,影响城区环境。

回收再生资源的配送方式、回收利用去向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解决。

(四)社区便民洗衣有所发展,但生态集约的现代洗衣模式仍需探索。

据调研西城区有洗染店150余家,基本能满足社区居民日常洗衣需求。

区域内现有洗衣模式主要包括两种,一是各社区内多点收活,在社区大店内集中洗染;二是以前店后厂模式收活洗衣。

东城区通过财政补贴规范提升洗染行业,完成封闭式干洗机更新改造,减少污染,2015年4月东城区有营业执照的洗衣网点176个,连锁网点40个,基本实现每个街道都有知名洗染企业的网点布局。

洗染业是对其周边环境有一定污染的行业,所以衣服洗染所在地会严重影周边社区的环境品质。

同时洗衣店运营需要洗衣设备投入、人员投入,而且规模越大,设施越先进、环境污染越低的设施投入成本越高。

目前北京市大多的洗染企业以加盟连锁运营模式为主,即将机器设备出售给加盟店,加盟店在社区内开店洗染一体化运营,有的加盟店在附近社区内多点收活,在社区大店内集中洗染

这种在社区内或附近直接洗染的模式一是直接产生污染,影响社区居民生活环境品质;二是由各加盟店分别购入洗衣设施、投入人员,重复建设、成本高、效率低;三是加盟店一般只为周边社区居民提供洗染服务洗染服务半径有限,一般不会引进污染小效率高、投放也高的先进设施。

城市生态集约的现代洗衣模式仍需进行探索发展。

(五)家政服务规范化、连锁化水平有较大提升,但“小、散、弱”的状况仍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家政服务业是居民生活服务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口老龄化和二胎政策,家政服务市场需求不断扩大,服务内容和服务领域不断扩大,呈现多样化、多层次的服务需求特征。

2011年北京市政府提出“鼓励发展家政服务业的七条意见”,经过多年的发展,北京市家政服务规范化、连锁化水平有了较大提升。

东城区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鼓励连锁家政企业,通过加盟搭载等方式,扩大服务规模,有效提升东城区家政服务规范化、品牌化、连锁化进程。

据统计,至2015年4月底,东城区家政服务网点共77个,有营业执照的75个,连锁网点10个。

家政服务规范化、连锁化水平有较大提升,但“小、散、弱”的状况仍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目前北京市家政服务企业超过4000家,但品牌家政企业仍十分有限,多数企业信誉度不高、家政人员素质整体偏低、流动性较大、运作规范性不强,没有形成规模和品牌效应,家政企业小、散、弱现象普遍存在。

二、新形势下北京生活服务业的发展要求   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生活服务业是直接关系民生品质的基础产业,是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重要支撑。

新形势下北京生活服务体系建设,应与国际一流和谐之都相匹配,并满足居民不断升级的生活服务消费需求。

(一)服务功能完善。

社区基本生活服务功能完善,蔬菜零售、早餐社区超市/便利店、美容美发、洗染家政等基本生活服务功能都能在社区内得到有效满足。

(二)消费安全可靠。

社区内各项生活服务消费商品来源可靠、品质安全、流通与加工过程安全、消费环境安全。

(三)服务便捷高效。

社区内各项生活服务功能布局合理,运营与服务模式高效便捷,社区居民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方便快捷地得到高品质的生活服务

(四)智能运营架构。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科技手段,构建智能化、智慧化的生活服务业体系架构,深化生活服务的科技创新。

三、北京生活服务业“零距离”“云服务”发展路径   针对目前北京市社区生活服务业发展现状问题,探索既满足居民高品质生活服务需求,又实现服务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服务业发展模式――生活服务业“零距离”“云服务”发展模式。

零距离”体现生活服务便捷化特征,居民不出家门零距离即获得大多数生活服务满足。

“云服务”体现生活服务体系资源整合能力和以信息平台为基础的服务方式。

通过各类生活服务资源的整合,使居民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得到高品质的生活服务需求满足。

(一)社区商业便民服务综合体发展路径   拥有适宜资源的社区,可以发展集蔬菜零售、代收代缴、家政洗染等功能于一体的社区商业便民服务综合体,可以因地制宜发展适宜的社区商业便民服务综合体。

1、整合使用现有网点资源,构建社区商业便民服务综合体基础格局。

结合各街道、社区生活服务现有空间资源条件,以社区服务站、社区菜市场、生活超市等优质服务资源为搭载主体,以骨干服务商为实施主体,针对其辐射社区生活服务功能的需求情况,通过调整各超市业态结构,调整菜市场租户结构等方式,跨行业、跨业态、多路径整合各类生活服务功能,促进各类优质生活服务资源在有限空间资源内整合利用、集约发展,弥补辐射社区不足的生活服务功能,打造功能多元的社区商业便民服务综合体,以此为基础构建社区商业便民服务综合体基础格局。

2、挖掘??在空间资源,培育新的社区商业便民服务综合体,扩展社区商业便民服务综合体格局。

在存在市场空白,居民生活服务业不方便的社区,挖掘潜在空间资源,通过置换、租赁等方式,在不扰民区域征得居民同意,增设相应的社区商业便民服务综合体,扩展社区商业便民服务综合体格局,补充与完善社区生活服务功能。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