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膜早破56例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胎膜早破临床处理及母婴的结局。方法 对2004年1月~2006年4月因胎膜早破住院分娩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病因,临床表现,诊断要点,治疗措施及预防方法。 结果 在本院分娩的56例孕妇中因宫腔压力异常而导致胎膜早破者占整个分娩的89.3%;因宫内感染,胎位不正者分别占30.4%、16.1%。结论 宫内感染,胎位不正,是导致胎膜早破的主要致病因素。保胎、促胎肺成熟治疗,对提高早产儿的成活率和预防胎膜早破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 胎膜早破;病因分析;处理结果。

胎膜早破临床常见的分娩并发症,其发病率高,对母婴危害性大,占分娩总数的2.7%~17.8%,对妊娠分娩不利的影响是早产率升高, 围生儿死亡率增加,宫内感染及产褥感染率皆升高[1]。现将我院近2年来收住院发生胎膜早破孕妇临床资料进行综合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选择2004年1月~2006年4月间,在我院住院分娩853例孕妇中,因胎膜早破而住院孕妇56例进行分析,其中单胎妊娠53例,双胎妊娠3例。胎膜早破孕妇年龄20~42岁,平均年龄在27岁;初产妇41例,占78.6%,经产妇12例,占22.6%;其中不良产史8例(前置胎盘2例,脐带脱垂3例,既往早产史3例)。发生胎膜早破孕周为28~41周,其中28~37周者11例,37~40周者32例,40孕周者13例。

1.2 方法。

胎膜早破者住院后详细询问病史,查体,嘱孕妇卧床体息,进流质饮食。在无菌条件下行阴道内诊检查,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宫内感染。 37周者产前常规应用地塞米松加速胎儿肺成熟,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给孕妇间断吸氧至胎儿娩出后,母婴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新生儿应用止血药。对上述资料的临床表现、诊断、发病因素,治疗措施及母婴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

2 结果。

2.1 胎膜早破孕周分布情况。

37周者11例,占19.6%,37~40周者32例,占57.1%, 40周者13例,占23.2%,其中最小者为35孕周,最大者为41孕周

2.2 胎膜早破的诱发因素。

双胎3例,占5.66%,羊膜腔内压力剧变36例,占67.9%,羊膜腔压力不均11例,占20.7%,无明显诱因3例,占5.66 %,性生活因素13例,占23.2%。

2.3 胎膜早破阴道分娩方法的关系。

56例胎膜早破孕妇阴道自然宫缩分娩30例,占53.6%,阴道助产17例,占30.4%,剖宫产9例,占16.1%。

2.4 分娩方式及母儿结局。

孕28~35周急诊入院11例,并于6h内分娩3例(阴道早产2例,剖宫产1例);抑制宫缩保胎促肺成熟治疗8例,平均延长3.62天,其中成功延长孕周至35周,经阴道分娩5例,阴道流液停止至37周后分娩3例,37周45例,因骨盆狭窄,胎位不正,羊水性状异常等其他因素行剖宫产5例,观察12h后无产兆静滴催产阴道分娩37例,剖宫产3例。共分娩新生儿56例,其中存活54例,因宫内缺氧导致胎儿窘迫1例,新生儿7天内死亡1例。

3 讨论。

3.1 临床诊断情况。

胎膜早破时破裂口较大,孕妇突然感到有较多液体自阴道流出,继而少量间断排出,腹压增加时咳嗽,打喷嚏、负重时羊水即流出,肛诊时将胎先露部上推见到流量增多,羊膜镜检查视胎先露部,看不到羊膜囊,阴道酸碱度检查pH值≥7.0,阴道干燥片检查可见羊齿植物叶状结晶样羊水,既可诊断胎膜早破[2]。也有部分病例由于破裂口较小,阴道流液较少,患者自觉症状不明显,诊断有时不易确诊,应与阴道炎、尿失禁相鉴别。

3.2 胎膜早破的诱发因素。

引起胎膜早破的因素很多,其中有94.3%的胎膜早破与子宫腔内压力异常有关,剧烈咳嗽,劳累过度,大便干燥用力过猛,情绪异常波动等,都可造成羊膜腔内压力急速增加,超过了胎膜承受力及宫颈支持力,以及骨盆、胎位、胎势异常影响胎头入盆,造成羊膜腔压力不均匀,妊娠晚期腹部受到外力撞击,性交剌激及营养摄入失衡,由于精液内前列腺素可诱发子宫收缩,使羊膜腔内压力亢进或继发感染而致胎膜早破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