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内关、心俞改善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率变异性的协同作用

作者:李梦,胡玲,蔡荣林,吴子建,汪克明,周逸平。

【摘要】 目的 观察电针内关和心俞穴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率变异性的协同保护作用。方法 4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内关组(电针内关穴)、心俞组电针心俞穴)、内关+心俞组电针内关和心俞穴)。通过舌下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复制急性缺血性大鼠模型,观察电针治疗后心率变异性的变化。结果 内关组、心俞组内关+心俞组均能显著改善脑垂体后叶素所致的RRI延长、TV增大和LF/HF减小的作用,且内关+心俞组心率变异性的改善最为明显(P0.05)。结论 电针心俞和内关穴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率变异具有协同保护作用。

【关键词】 急性心肌缺血心率变异性内关穴;心俞穴;电针疗法。

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作为一种无创的自主神经功能检测方法,目前已得到广泛运用。它能动态地反映心脏交感神经、迷走神经平衡及其活动规律,是目前评价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较好办法[1]。我们在前期的研究工作中已证实电针内关、心俞对急性心肌缺血家兔的心电图有协同保护作用[2]。本实验旨在进一步探讨内关、心俞两穴相配伍后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率变异性是否存在协同作用,为针灸临床配穴提供参考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动物。

健康SD大鼠40只,体质量250~280 g,雌雄不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许可证号:SCXK(沪)2003—0008。

1.2仪器与设备。

G6850电针仪,上海医用电子仪器厂生产;RM—86型八导生理记录仪,日本Nikon Kohden公司产;SKY—A4生物信号处理系统,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研制。

1.3药品。

垂体后叶素(上海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提供,批号:060401);乙醚(上海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批号:20050506)。

1.4实验动物分组及处理。

随机分5组,每组8只:正常组、模型组、内关组、心俞组内关+心俞组。其中对照组注射9.0 g/L氯化钠(生理盐水)注射液,不复制模型和针刺;模型模型复制成功后,不予针刺;内关组、心俞组内关+心俞组模型复制成功后,分别给予针刺内关(双)、心俞(双)、内关(双)+心俞(双)。

1.5模型复制

大鼠在乙醚麻醉状态下俯位或仰位固定,记录Ⅱ导联心电图,选用正常心电图大鼠供实验用。经大鼠舌下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1.5 U/kg)[3—4],5 s内注射完毕。正常对照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记录并观察大鼠心电图变化。一般在20 s内即出现明显的缺血性心电图改变,如T波高耸、ST段上移,窦性心动过缓,期前收缩等,其中以T波高耸、窦性心动过缓最为多见。且以心电图T波高耸、ST段移位等作为急性心肌缺血指标[5],即模型复制成功评定标准。

1.6实验方法。

大鼠乙醚麻醉状态下,背位固定在实验台上,按人体标准导联的连接方法,以毫针作为电极,刺入大鼠的皮下,用MODEL 7303050心电装置,通过RM—86型八导生理记录仪及SKY—A4生物信号处理系统,记录给予垂体后叶素后10 min内(停针即刻)的心电图波形。大鼠的穴位参照林文注等[6]的取穴方法。各针刺组在给药后即刻针刺接G6850电针仪,选用疏密波,频率为15~20 Hz,强度以动物肌肉轻微抖动为度,时间为10 min,观察并记录各组大鼠心电图变化,并输入功能学科实验软件包,分析计算各组大鼠停针即刻心率变异性的情况。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