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戎:用艺术点亮梦想】点亮梦想作文

人物档案      姓名:黄书戎   笔名:戎戎   出生年月:1985年 11月 14日   所在院校:上海戏剧学院戏剧      文学系本科毕业,现为上海戏剧学院广播电视艺术学研究生   爱好:写作、旅游、美食   特长:写作   主要经历:新浪名博、娱乐评论      十大写手;新浪2007年度娱评七怪;2006年度湖南卫视超级女声知名写手;2007年度东方卫视加油 !好男儿第一博评;2007年度江苏卫视绝对唱响总决赛评审;多档选秀节目特约评论员,多家媒体特约记者。

职业座右铭:成功是什么 ?就是      走过了所有通向失败的路,只剩下一条路,那就是成功的路。

职业理想:博士毕业后任大学教师      在上海戏剧学院里,你经常会看到一个模样清秀,双手抱着很多书的女孩子走过。

在学校里,她是老师和同学眼中的优秀学生;但是在虚拟世界中,她搭建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时尚娱乐天地,吸引了来自五湖四海网友关注的目光。

从幕后走向幕前,从网络世界走向现实生活,无数个知名活动的舆论发起者均是这个外形颇具书卷气的笔名为戎戎的女孩。

写作是兴趣更是职业   戎戎生于江苏,是地地道道的扬州女孩。

从小受家庭的影响,她热爱文学,初中时就在《扬州晚报》上发表了文章《一个浓妆的女人》,受到广泛好评。

就这样,文学从此成了她的好友,随着写作水平的提高,向她伸来橄榄枝约稿的媒体也越来越多。

高三那年,戎戎考上了上海戏剧学院,开始了她对艺术的探求与研究之旅。

在大学期间,戎戎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一些文艺活动,在上戏 60周年校庆中担任宣传推广工作、在校园大型话剧《失踪俱乐部》中任宣传策划。

戎戎文笔犀利,文字中跳跃着时尚现代的元素,也许是对文学的强烈热爱,在追寻文学的路上,她一向是一帆风顺。

她曾经在《北京科技报》《文汇报》《都市女报》《风云人物周刊》等报刊发表文章几十篇,在《扬州日报》《扬州时报》实习工作两个月,独立采访发表纪实类、情感类、亲子类新闻稿件 20多篇,在上海知名报纸《文汇报》任特约记者和特约撰稿,她还为许多电视节目及娱乐公司撰写专门稿件。

量的积累会发生质的变化。

一些电视台等媒体机构渐渐发现了这个女孩对娱乐文学独特的视角,于是一些采访纷纷找上门来。

她接受广东佛山电台的专访,谈选秀节目之现状;曾担任江苏卫视大型选秀节目《绝对唱响》总决赛两场比赛中的评审,也先后参与录制热门网络视频节目《奶茶冻咖啡》脱口秀并接受了媒体的专访。

网络和选秀的力量   博客可以让自己的文字驰骋在网络世界并吸引来自社会各界的目光,它的兴起让每个热爱写作的人多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戎戎也是博客大军中的一人,专门撰写影视娱乐评论及选秀节目评论。

戎戎的感染力极强,一些热门娱乐艺术话题经过她的编写,点击率一路飙升。

自 2006年 7月 17日在新浪网开博至今,戎戎总共写了 200多篇文章,总访问量突破了 2000万人次,平均每天点击量超过 1.5万人次,平均每篇文章的阅读量超过了 4万人次。

戎戎文章频繁登上新浪博客首页、新闻中心首页、读书频道、教育频道、文化博客娱乐博客等栏目,更有不少文章直接登上了新浪网的首页,进一步奠定了新浪博客的知名写手和新浪网有影响力的作者地位。

2007年,新浪娱乐进行年终盘点,推出了娱评七怪,戎戎名列第三,被称为碧玉刀。

由于她的博客观点独到、影响力巨大,2007年 6月,东方卫视加油!好男儿节目组工作人员邀请戎戎去上海电视台工作,并借助博客的巨大影响力帮加油!好男儿进行宣传策划工作。

戎戎在东方卫视工作三个月,撰写了好男儿比赛的评论几十篇,全部得到新浪的重点推荐,点击量巨大,并受到了众多网友粉丝的强烈关注。

此后她又参加新浪美女博秀征文大赛,在全国9500多篇博文中名列第一。

戎戎文章质量高、影响力大,因此很多文章都被克隆转发到全国各种网站,除去搜狐、网易、新浪、雅虎、人民、新华、腾迅等几乎所有全国性大型网站外,还有中、小网站不下数百家,可见其巨大影响。

再接再励勇攀艺术高峰   在专业方面,戎戎参与了香港 TVB电视剧《游剑江湖》编剧,撰写部分主要剧集。

戎戎说,读书不能只做表面功夫,达到高的境界要先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开始。

她认为,文学和旅游让她成为一个动静相宜的人,之所以热衷于写作文学,可能和性格有关,在博客上写文章发表也是希望利用网络这个平台展示自己才艺,和网友一同分享时下最热门的文学娱乐,是她最大的乐趣所在。

谈及未来,戎戎告诉记者,准备硕士毕业后继续读博士,一方面深入搞研究,积累底蕴,一方面想做大学教师,往学术方面发展,而这一切都是出于她对戏剧和艺术的热爱。

当然,作为一个写字人,她计划在不远的将来将博客精华文章集结成书,让更多的读者了解在上海这个喧闹的城市里,有一个普通平凡的女孩在为文学艺术而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也能让更多的人们喜欢上艺术文学,为中国的艺术普及出一点自己的微薄之力。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