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会城市公交优先发展的对策研究

城市交通拥堵增加了人们出行的边际成本,严重影响着工作和生活的质量。

西宁市作为青海省会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伴随着私家车的迅猛增长和城市人口集聚效应而愈发凸显出来。

城市公交作为公众出行的主要交通方式,在面临城市交通拥堵形势愈发严峻时,不能承担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及人们出行需求迅速扩张的需要。

为此,研究公交优先发展,破解城市交通堵塞,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毕业论文网   一、城市公交各参与主体的目标定位   研究个行为主体的目标,是从各主体收益最大化或者是效用水平最大化的角度出发,分析其决策行为,进而为策略研究奠定分析基础。

(一)政府目标定位   政府收入决定着一个区域的国民收入水平,也是考核地方政府工作绩效的关键指标。

公共交通行业作为社会公益性企业,不能为地方带来收益,反而还要进行补贴。

政府支出需要获得足够好的绩效,比如投资地块开发或是工业生产,都会产生巨大地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而投资公交行业则肯定只会产生社会效益,政府更倾向于投资其他行业。

但是,交通拥堵产生了更多的交易成本,对社会资源造成浪费,对环境造成污染,这种负外部性对整个城市经济的发展阻碍作用明显。

政府必须及时治理交通拥堵,才能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保效益三者统一和谐。

在此情形下,公交优先被各级政府逐步重视并得以发展。

(二)公共交通企业目标定位   企业更多关注盈利水平,而行业特有的公益性注定企业面临亏损。

政府补贴是弥补亏损最好的方法,企业对政府补贴的依赖随着物价上涨愈发严重,除此外并无其他更好的获取利润的方法。

对服务质量的提高和机构效率的提高并无太大热情,这些方面的提高不会影响利润的增加。

(三)公交司机目标定位   由于公交公司实行承包制,司机的期望目标是多拉快跑,能实现自身收益最大化。

比起出租车和货车驾驶员,工资收入较低,但国有企业的稳定性和风险的分担,是入职公交司机的重要原因。

个人收益最大化使其忽略了公交公益性的本质特征,服务质量不能得到有效保证。

(四)公众目标定位   满足出行的需要,同时要求城市公交具有舒适性、快捷性、便利性、通达能力强、绿色出行等,可以达到乘客的最大化满足。

以自我满足为主要目标,如果城市公交体系不完善或不便利,私家车出行使其更为满足,则会选用私车出行方式。

毕竟拥有私车的居民比例不高,但是公交发展滞后会刺激更多的人购买私家车

通过对城市公交各参与主体的目标定位分析,可以看出城市交通拥堵显然不符合各参与主体效用水平最大化的需求。

政府不能有效实现城市发展目标,需要花费更多地精力治理交通问题;公交企业不能获得更多利润,只能依赖有限的补贴亏损度日;居民因公共交通不便利,而更多地选择购买私家车,不仅增加了个人的生活成本,还会导致更为严重的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问题;公交司机面临交通拥堵时会耗费更多体力和精力,增加工作劳动强度的同时,跑圈数量减少,致使收入也减少,是公交司机流失的主要原因。

为此,实施城市公交优先发展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满足各参与主体利益的唯一途径。

二、实施城市公交优先的策略分析   (一)政府行为策略   1、增加政府投入城市公交基础设施   建设四通八达、从横交错的城市立体交通网络,在主要的十字路、五岔路架设多层城市立交,路下通人行地下通道,实现人车分流。

不同线路首末车换乘站点保证有足够的场地,作为局部公交枢纽站,提供配套的修理、保洁、公交车辆停放、调度等服务。

地下停车场有机动车停车位和出租车临时停车道,并辅之以人行通道,方便机动车司机和出租车乘客到地面换乘公交

同时,在停车点附近的道路或十字路口信号灯处设置电子显示牌,告知机动车司机前方限行车辆通行时段、可换乘公交线路,以及前方地下停车场示意图等信息。

拓宽城市道路为标准的双向6―8车道,开通建设BRT城市快速公交线路,建设公交专用道防护栏,防止其他车辆进入专用道,对于主城区拆迁成本较高路段,不适合推广。

免费开放城区内过境高速路,缓解主城区交通压力。

2、合理规划路网线路   城市路网设计的原则是站距均匀、站点设置合理、不留死角,对于线路过长的公交线路缩短行驶里程,被缩短部分路程开辟新线向新区延伸,新区建设采用TOD模式,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规划一个居民或者商业区。

主城区内重复率高的线路,取消部分站点完全重复线路,重复线路车辆合并。

在原有公交线路整合并线和调整站点后,按照短、中、长线相互衔接重新布局设计新线,短线为小微循环线,具有行驶里程短、发车密度高、方便快捷的特点;中线为公交支线,多为东西和南北走向直达线路,沿线部分站点可与短线、长线站点重合,方便换乘;长线为公交干线,具有行驶里程长、站距大的特点,主要沿城市外环线设计线路,不经过市区,可以分流一部分由南至北或由东至西的乘客,沿线站点均与中线和短线部分站点重合,方便换乘

3、降低主城区人口密度   疏解城市中心区人口向城市新区转移,转移的途径有:(1)将具有垄断性的单位迁往新区或郊区,如省政府厅、局机关,市政府下属机构,可以引导人们办事需求向新区或郊区流动;(2)将具有竞争性的单位有条件部分转移,如商场、超市、金融机构等;(3)介于两者之间性质的单位,可以不转移,但在新区重新建设新的类似单位,如医院和学校。

城市新区和郊区只有具备发达完善的公交基础设施、合理的线路覆盖面、便利的交通环境,加之以银行、医院、学校、商超、办公等的便利条件,人们才更乐意向新区或郊区转移。

主城区人口密度降低,交通需求量减少,道路自然通畅,公交优先得以顺利实施。

4、错峰均衡调控   早、晚高峰时段禁止私家车主城区通行,实行错峰时段交通管制,将路权让位城市公交,提高公交分担率。

新建和改建主城区边缘换乘公交停车场,免收停车费,由政府统一管理的专项资金账户提供补贴,方便居民高峰时段进入主城区换乘公交或离开主城区换乘私家车

主城区内公共停车场高峰时段比平峰时段加收一倍费用,促使私家车主在高峰时段之前驶离主城区

设置可移动隔离栏或者两道双黄线,早高峰时段,出城方向挪出一个车道给进城方向,晚高峰时段,进城方向挪出一个车道给出城方向。

实施错峰时段上下班,分割早晚高峰时段公交需求。

延长末班车营运时间,推迟60―90分钟,减缓高峰时段的交通压力,还可以繁荣城市夜间经济。

(二)企业行为策略   1、增加融投资渠道,实现多元化经营   由于存在政府亏损补贴难以界定的问题,因此需要拓展其他融资渠道:(1)允许公交公司成立公交银行、公交保险公司、公交信托投资等金融机构,以副业收入弥补主业收入的不足。

(2)地方政府出台扶持政策,采用PPP合作建设模式,公交公司通过多种渠道融资建设加气站,除一部分供公交车辆使用外,所获收益扣除企业运营成本、企业公积金和公益金留存后,按照投资比例分红。

(3)成立多种行业的小微企业经营主体,依托现有国企品牌、人力资源、固定资产等条件,成立如快递公司、婚庆礼仪公司、小型客(货)运输公司、旅游公司等,拓展经营范围,增加企业利润的创收来源。

(4)成立公交基金,利用公交网站、公交车载广告、报纸、电视媒介广泛宣传,面向全社会募集资金,进入股市扩展融资渠道,定期公布基金的融资和投资情况,实现投资者的收益增值。

2、提高公交公司服务水平,保障职工福利   公交公司辅业收益增加时,首先保障公交司机工资及福利待遇的大幅度提高,实行人性化的绩效考核方案,奖勤罚懒,透明公开,奖金发放向一线倾斜,不延发、扣发职工应得各种保险和公积金,不摊派各种集资项目。

把人处于管理的中心环节,以人为本,关心职工的生活,培养企业文化,增强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3、改革内部管理制度,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公交公司是固定成本较大的企业,降低成本重点在于对于现有固定资产的利用率上,固定资产包括公交车及辅助车辆、公交站场、候车亭等。

(1)由于司机流失,公交车使用率只有不到60%,必须招募和培训更多公交司机,使闲置车辆全部营运;公交车换新车时,采购纯电动公交车,一次充满电,续驶里程达100公里以上,每辆纯电动公交车每公里折合燃料成本仅0.5元,比燃气型公交车减少一半。

(2)公交站场采用智能化管理,流程化操作,减少人为干预造成的效率低下和决策失误。

(3)候车亭采用光伏发电储能系统,用来满足夜间照明、指示、广告灯箱的电力需求,候车亭上方遮板和左右两侧挡板均可以安装太阳能电池板,白天蓄电,夜晚使用,广告灯箱内安装环保节能灯管,此项技术国内已经成熟。

在变动成本控制上,增强公交司机的节气、节电意识,减少公交车空驶率,将司机的奖金与单位能耗挂钩;耗材物质采购减少中间环节,阳光透明操作,集团统一采购;使用GPS智能调度系统和ERP综合管理系统,可以即时掌握车辆位置、行驶速度、行车记录等,可以避免因司机违章造成的损失,还可以使发车密度适应客流变化,达到提高生产效率及降低能耗的目的。

4、开通运营城市社区小型电动载客线路   小型电动公交可以作为城市公交的补充,覆盖公交线路盲区,以社区内或社区间的小区交通为主要服务对象,定时发车,线路固定,招手即停,可以满足部分短途乘客的出行需求,缓解城市公交车内拥挤问题。

社区交通车途经部分公交站点,方便居民换乘其他公交线路

公交公司可以面向社会招标线路经营权,运营车辆由中标人自行购置,车辆外观颜色和标识统一,所获收益除上缴管理费后,其余收益由中标人自行分配。

(三)公交司机行为策略   公交司机城市公交优先战略的执行者,其行为直接影响城市公交优先发展的质量。

(1)提高服务水平,树立优质服务理念和大局观意识,将乘客满意度作为评价工作质量的唯一标准,全心全意为乘客着想,学会换位思考,微笑文明用语,车内装饰温馨整洁,给乘客一个舒适、愉快的乘车环境。

(2)遵守公司规章制度,不甩客,不空驶,按规定线路定时、定点行车,安全行车,文明驾驶,保证乘客安全,降低事故发生率。

(3)爱惜车辆,定时检查、清洁、保养,减少车辆保修次数。

(4)遵守交通规则,不越线行驶、冲红灯和超速驾驶。

(四)公众行为策略   公众作为城市公共交通最主要的参与主体,其行为可以决定城市公交优先政策的执行效果。

(1)自觉遵守交通法规,不随意穿行城市道路,不骑自行车、摩托车随意横穿道路。

私家车出行的居民不随意变道加塞,不闯红灯,不超速行驶,杜绝不良驾驶习惯,文明行车。

交通部门通过公众微信平台、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介向全社会广泛宣传违反公共交通秩序的危害及不良后果,促使人们逐步形成知法―懂法―守法的良好氛围。

(2)积极参与公交基础设施、城市道路拓展、公交公司辅业的投资,成为城市公交建设的参与主体。

(3)出行尽量乘坐公交,减少对私家车的依赖。

当然,实现的基础是要有完善、快捷、便利的交通服务。

〔本文系青海大学中青年科研基金项目“西宁市公交优先发展的困境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3—QSY—3)阶段性成果〕   (张源,青海大学财经学院讲师。

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交通运输经济学)。

5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