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激荡六十年

60年,对于人类来讲,是从呱呱坠地的婴儿到花甲之年的一个轮回。

而对中陕核工业集团,60年则是一段风云激荡、彪炳史册的光辉岁月。

毕业论文网   历史沿革   60年前,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内百废待兴,国际风云变幻。

1955年1月,在毛泽东主席的亲自主持下,党中央作出发展我国原子能事业,粉碎帝国主义核讹诈的重大决策,揭开了我国核工业发展的历史篇章。

1955年4月和1956年初,中央分别在新疆乌鲁木齐、山西太原组建了一支铀矿地质队伍――五一九大队和一八二大队。

至此,在祖国西北广袤的大地上,中陕核人奔波在天山、祁连、秦岭、阴山南北的崇山峻岭中,驰骋在茫茫戈壁上,谱写了为国找矿立功的一曲曲赞歌,书写了一段段献身国防的华美篇章。

成立后不到十年时间里,相继探明和提交了一批铀煤型中型铀矿床、火山岩型大型铀矿床和砂岩铀矿床。

为祖国初期的核燃料生产提供了原料,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赢得了时间。

为落实全民办铀方针,一八二队在晋、冀、豫、陕、陇、青、宁、蒙等省区先后组建了铀矿地质队,命名为“省(自治区)第三地质队”。

至此,五一九队由13个分队增至15个分队,一八二队由6个分队增至10个分队,形成了西北铀矿普查找矿高潮。

这两支队伍几经变迁,历经队伍组建、专一找铀、保军转民、属地化管理、企业化改革等重大历史转折,成为现在的中陕核工业集团公司和西北地区各核地勘单位。

1985年8月,核工业部提出“以铀为主,综合找矿,多种经营,搞活地质”的十六字方针。

西北地勘局立足实际,积极调整队伍和产业结构,逐步形成了铀矿地质找矿、矿业开发、工程建设、产品生产和商贸服务的格局,并取得了地质经济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2000年1月28日,核工业西北地质局正式划归陕西省人民政府管理,但西北放射性地质退役项目、放射性资源管理和放射性档案资料管理等工作仍然归口中陕核集团管理,由中核集团在中陕核集团设立的核工业西北放射性矿产地质管理办公室负责。

“陕西省核工业地质局”的属地化管理,也标志着队伍从“事业”过渡到“企业”,从单一的军工计划走向市场竞争。

属地化后,陕西核地质队伍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地勘队伍管理体制改革契机,把发展作为主题,坚持地质为基础,矿业开发和工程建设施工为支柱,商贸服务和产品生产为两翼的地质经济新格局,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009年2月,根据省地勘单位改革有关精神,陕西省核工业地质局出资组建了陕西省核工业地质勘查开发总公司;2012年12月,经省政府批准,总公司更名并组建成立了陕西核工业集团公司;2014年3月,更名为中陕核工业集团公司。

辉煌成就   60年来,几代西北核工业人发扬“热爱祖国、无私奉献、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弘扬“事业高于一切,责任重于一切,严细融入一切,进取成就一切”的核工业精神,传承“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三光荣精神,爬山涉水,风餐露宿,足迹遍布西北大山荒漠,开创了我国西北铀矿地质事业,开辟了铀矿地质新领域,先后创造了我国铀矿地质勘查领域“八个第一”,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提供了若干吨铀原料,共完成各类重大地质科研项目800多项,有近60项获国家、省部级奖励,为我国核工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国防和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60年来,这支队伍开创了西北铀矿地质事业,开辟了铀矿地质新领域,创造了我国地质领域多个第一: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提供了若干吨铀原料;第一个向国家提交了中型铀矿藏――达拉地铀煤型矿藏;第一个发现碱交代型和伟晶花岗岩型铀矿床,丰富了我国铀矿床理论;第一个引进可地浸砂岩铀矿找矿技术,开创了经济可采铀矿地质新局面,实现了我国铀矿地质找矿重点由南方向北方转移;第一个发现了我国超大型砂岩铀矿床,提交了砂岩铀矿普查储量数万吨,远景储量数万吨;第一个完成了我国首座原地浸出矿山铀矿床的勘探,提交勘探储量数万吨,已成为我国核资源的重要基地;第一个获得了国家外事专家局在铀矿地质系统授予的全国引进国外智力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为我国培养了第一支地浸砂岩型高级专家人才队伍第一个发现了我国大型天然硝酸钾矿床,探明钾储量100余万吨。

3 次访问